國產廠商如何突圍工業機器人市場?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繼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以來,中國市場一直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長。
在8月2日的2018高工機器人集成商大會上,多家工業機器人從業者表示,和國外企業相比,國內廠商一方面在價格、服務上優勢;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磨練,國內廠商也迎來了爆發時機。
市場增速放緩
GGII數據顯示,2017年機器人本體市場銷量達到13.6萬臺,同比增長了60%。2017年因此被稱為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元年。但到2018年上半年,機器人本體市場銷量增速僅為29%。
汽車為目前工業機器人滲透最深的行業,上半年汽車等行業需求走低是工業機器人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太平洋證券一份研報指出,從市場需求看,從二季度開始機器人行業出現同比增速下滑的情況。首先汽車整車需求一般,電子行業需求有所下滑,特別是電子行業受蘋果等手機企業投資下滑影響較為明顯;其次, “ 531”政策出臺對光伏行業需求影響較大,動力電池行業在補貼退坡、行業洗牌等背景下需求也減弱; 再者,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廣大中小企業資金緊張,也影響了購買決策。
盡管增速下滑,但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毋庸置疑。高工產研董事長張小飛指出,除了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對其它行業的滲透率不足20%,這意味著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未被充分釋放。
華金證券一份研報指出,工業機器人未來三年需求量增速將維持在30%以上,2018-2020年將分別達到19.2萬臺、25.3萬臺、32.9萬臺,本體市場規模將超過253億元、321億元、400億元。
性價比優勢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是全球市場增速最快的市場,但行業以國外企業市場份額居多。張小飛指出,2016年、2017年兩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市場份額進一步縮小。
中大力德董事長兼總經理岑國建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從數量上來說,五年前市場上有上百家RV減速器公司,現在可能就剩十幾家了。但是我們不氣餒,這還是一個紅海市場,我們還在里面繼續拼搏。”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但國內廠商不是沒有優勢,最突出的優勢為性價比。當前,國內減速器廠商來福諧波的諧波減速器單價約為2000元左右,而哈默納科產品的價格約為4000元左右。
岑國建稱,國內廠商迫切需要性價比高的設備,“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是一個趨勢,國產工業機器人正陸續被大家接受,以前8公斤、10公斤工業機器人賣13萬,現在可能就賣3萬、5萬,這個價格符合大家期望,如果不用國產零部件,那工業機器人的價格降不下來。”
美的、格力等廠商可以通過並購或自主投入的方式實現機器換人,但中小企業考慮更多的是成本,引入一套工業機器人幾年能回本?
新寶電器設備負責人羅歡稱,“自動化行業在我們工廠都能找到需求,關鍵在於能不能讓我們三年內收回投資,新寶屬於純制造業的OEM模式,利潤很微薄。我們2008年就籌劃了,可是產線改造成本太高了,投資回報周期長導致不能大規模應用。”
國內廠商的突圍
實際上,2017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著價格戰,零部件、機器人本體價格進一步走低,但性價比是國內廠商的唯一優勢嗎?
在新時達總裁蔡亮看來,行業產品價格的下降還未到貼身肉搏的“價格戰”地步。“機器人制造供應鏈整體狀況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成本本來就偏高,有了規模效應後成本自然會下降。價格戰是完全不計成本,但目前行業還沒有進入到這個狀況,只是說有利潤上的壓力。價格往下走我認為是常態,在沒有新的產能或者競爭優勢情況下,同質化競爭最後一定會走到純比價格的路徑上去。”
華數機器人總經理楊海斌稱,國內機器人廠商的優勢不光是價格,還有可能從差異化上展開競爭,“機器人不一定是現在的樣子,我們去年有一款六軸機器人,結構跟傳統的六軸完全不一樣,占地更小;針對家電行業我們有一款四軸大展臂機器人,這樣在市場是很有競爭力的。”
在核心零部件上,工業機器人本體廠商埃夫特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稱,埃夫特一直使用國產核心部件,“國產品牌的真正差距在於國外品牌積累了大量工藝軟件包。驅動和電機國產品牌和國外差距已經很少了,諧波減速器上國內公司做得非常好,國產RV減速器在要求不是很苛刻的領域也可以應用的很好。”
在此背景下,國外企業牢牢割據市場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觀。
許禮進稱,“現在有一個趨勢,終端客戶招標時基本上只能看到國內品牌在參與,很多項目都是國內同行在拼殺,這說明在很多細分市場國產品牌已經得到客戶的認可,國產品牌好的性價比和服務已經形成了一個門檻,一些細分市場就只有國產品牌能做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