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天鵝”不斷 公募基金傷痕累累

近一兩年來,二級市場投資“雷聲”不斷,從股票到債券,“黑天鵝”比比皆是。縱是市場中的專業投資者,公募基金也未能幸免“踩雷”。

最近的一次“黑天鵝”事件中,雖然在事發時直接參與到涉事主體ST長生(002680.SZ)的公募機構並不多,但上市公司所在板塊受到牽連,而公募基金又是重倉此類板塊的大戶。

債券市場上,2018 年上半年違約事件頻發,平均違約規模持續提升,信用風險同比有所擴大。在“爆雷”的永泰能源(600157.SH)中,10余家公募基金涉身其中。

“踩雷對基金凈值的影響會非常明顯。今年虧損比較厲害的幾只債基基本都是因為踩到了雷。”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黑天鵝”不斷

股債一連串的“黑天鵝”事件中,公募基金“傷痕累累”。

2017年7月11日,ST保千里公布證監會的調查結果,同時被曝出重大資產重組造假。證監會下達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補充公告顯示,ST保千里第一股東莊敏及其一致行動人在向其前身中達股份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過程中,向資產評估機構出具了9份虛假協議,使保千里估值虛增2.73億元。2017年12月29日複牌後,連續28個跌停,刷新A股市場連續跌停的最長紀錄。如今公司股價跌到僅1.33元,而在2015年高位時達到過29.89元/股。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基金合計持有保千里約5449.45萬股,持股比例5.31%,其中易方達旗下的7只基金合計持有4423.27萬股,占比4.31%。

近來,ST長生“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其他疫苗股難獨善其身。7月23日開盤後疫苗板塊集體跌停。當日午間ST長生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為避免造成股價異常波動,根據相關規定,於7月23日下午開市起複牌。複牌後毫無懸念迎來第六個跌停,而今該公司已經連續12個交易日跌停。8月1日,中信保誠基金發布公告,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7月31日起對旗下基金持有的“ST長生”按照每股0.00元進行估值。

相比股票,2018年上市公司的債券違約也密集增多起來,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另一種“黑天鵝”。

2014年3月,第一只信用債“11超日債”發生違約,其發行主體協鑫集成便是一家上市公司。截至2018年7月16日,共有9家上市公司發生違約。其中,2018年新增A股上市違約主體4家,新增港股上市違約主體1家,多於之前4年新增上市違約主體數量的總和。

停牌近一年半後,14富貴鳥於2018年3月1日複牌交易,當日便暴跌83.14%,在複牌後的4個交易日,跌幅達到了91.75%,最低時為8.5元。最受傷的便是中融融豐債券基金。在該基金中,14富貴鳥的持倉市值為1407.6萬,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達到47.2%。由於14富貴鳥的大跌,中融融豐純債基金的凈值也出現的大幅跳水。Wind顯示,中融融豐純債A從3月1日的凈值0.878跌至3月13日的0.631,跌幅達到了28.1%。

7月5日,永泰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7年7月3日發行的“17永泰能源CP004”在2018年7月5日時未能按時兌付,構成實質違約,應付本息金額16.05億元。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共有14家基金公司持有永泰能源,其中長盛基金旗下有11只產品持有永泰能源,且均持有35.07萬股。

連累基金清盤

Wind數據統計來看,上半年違約企業有13家,其中民營企業最多為10家。2018年上半年,AAA級企業首次出現違約。

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累計違約債券只數26只、規模257.5億元、平均違約規模為9.9億元/只,同比分別增長13%、37.9%、22%,違約事件頻率和規模從同比、環比來看均提升明顯。

第一財經註意到,2014~2016年,鋼鐵、煤炭為代表的產能過剩行業景氣度低迷,相關企業相繼違約,比如東北特鋼、川煤集團、廣西有色、大連機床等;2017年以來至今,保千里、中安消、富貴鳥、神霧環保等企業相繼違約。

其中,華安基金、華潤元大等多家基金公司受東北特鋼債券違約影響,截至2015年末,華安安心收益債基持有“15東特鋼CP001”市值2021.20萬元,占基金凈值的比重為6.16%。

東方金誠亦指出,從2014年“違約元年”起,有兩個時間段值得關註。首先是2015~2016 年,這一階段違約事件的特征主要表現為,違約債項由23只大幅增長至78只,而平均違約規模則小幅下降,說明新增違約主體資質在下降。

“主因是該時間段新增違約主體多屬景氣度低迷、產能過剩的行業,行業環境不佳加劇企業經營不善的問題,引發資金鏈斷裂,並最終造成違約,涉及主體雖多但規模不太大。”

第二個時間段即為2017年至今,此段時間新增違約主體較前一個時間段明顯減少,但平均違約規模持續漲,由2016年的5億元/只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9.9億元/只,擴大了近一倍,表明新增違約企業資質在大幅提升,信用風險進一步釋放。涉及企業為五洋集團、丹東港、凱迪、上海華信、神霧環保等。

其中丹東港違約事件令國開泰富歲月鎏金基金的產品規模快速萎縮。今年5月22日,該基金規模縮水至0.5億元,在此情形下,6月13日正式進入清算程序。

“在基本面平穩、流動性適度寬松的環境下,‘寬貨幣、嚴監管、防風險’的監管政策對信用債市場起著主導作用,導致誘發企業違約的根源從2016年的‘行業景氣度和產能過剩問題’轉為‘外部融資壓力大增帶來的現金流緊張問題’。” 東方金誠指出。

展望未來,深圳某公募基金債券基金經理坦言,緊信用非一日之寒,盡管現階段貨幣政策有所轉松,監管信也有邊際放松。但老產品不增長不錯配的原則沒有改變,銀行理財配置力量趨弱,風險偏好趨低的方向也沒有改變,在邊際上的些許放寬並不能有效的提振社融,真正決定政策走向的還是對於非標的判斷。

分析人士也認為,違約事件可能會進一步推升後期信用債市場的謹慎情緒,資質偏弱、財務費用較高、現金流壓力較大企業,所發行債券可能面臨流動性進一步喪失的風險;這也會進一步提升信用風險溢價上行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在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的背景下,利率債和短久期、高等級信用債將從中受益,投資者對於中長期限、中低等級信用債的配置仍十分謹慎。由此,下半年不同等級信用債信用分化可能進一步加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