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財政金融政策應聚焦提振內需

隨著系列經濟數據的發布,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情況浮出水面,雖然仍舊保持著穩中向好的態勢,但也有需要發力之處,疊加日益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此時,如何運用財政和金融政策解決目前經濟發展遇到的困境,應對未來變化,顯得至為重要。

7月2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如何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要求在保持宏觀政策穩定的同時,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杜絕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從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在GDP同比增長6.8%背後,內需較為疲軟,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60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低於GDP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此外,居民收入增幅也開始低於經濟增速,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而且,消費對於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為GDP增長貢獻了78.5%。因此,下半年無比需要通過相關政策刺激擴大內需,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協同發力則是重中之重。

國務院常務會議首先提到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以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為目的的稅制改革自然需要加碼推進。過去5年通過大幅減稅降費,推動降低用能、物流、電信等成本,累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過3萬億元。從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減稅政策正面效果明顯,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放水養魚”的效果。不過在稅收征管加強背景下,小微企業受惠不甚明顯,未來減負舉措應該多向小微企業傾斜。

除了企業,個人也需要減稅。6月29日,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在中國人大網上公布,為期一個月向社會大眾公開征求意見。個稅改革的必要性近兩年討論眾多,早已成為民眾共識,上半年個稅增幅達到兩成以上,改革落地已迫在眉睫。合適的方式是,先盡可能根據最大公約數對草案進行一定的修改,再盡早讓改革落地,然後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修正。

財政政策也需要結構性調整,應逐步取消或調整對產能過剩行業的支持,比如今年6月就調整了新能源汽車和光伏行業的補貼政策,未來需要向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領域傾斜,致力於改善民生。

很明顯,通過減稅對小微企業“放水養魚”,對提振內需大有裨益,因為小微企業活得好了,經濟就活了,也居民收入增加提高保障。而且,通過為居民減稅和財政聚焦民生領域,減輕居民負擔,也能夠推進和帶動內需增長。

與此同時,貨幣政策亦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當前去杠桿環境下,資金仍流向地方政府和大中企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突出。此時,通過定向降準等差異化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信貸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十分重要。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

值得註意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貨幣政策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特意提到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因為大水漫灌必將導致新一輪的產能過剩,以及推升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上漲抑制居民消費需求,對於提振內需弊大於利,實非長久之計。

總體而言,此次針對財政金融政策的定調,乃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的良方,應嚴格恪守,不宜肆意逾越。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