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陳雨露:近期將試點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結果納入MPA考核

6月12日,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座談會”上表示,在試驗區實踐基礎上,人民銀行正在牽頭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近期即將發布並試點。

“開展綠色信貸評價,將結果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將有利於督促商業銀行在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加規範,同時又有利於推動金融機構優化綠色資產配置,增強綠色金融創新動力和環境風險的管理能力。”陳雨露稱。

他還指出,目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綠色標準界定不統一、金融機構獲取綠色信息困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一系列問題。管理部門在綠色金融領域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和指引,金融機構對於綠色信貸、債券、保險等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界定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給相關業務的開展帶來了不便 ,部門間市場主體之間的工作協調、政策對接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即將發布

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審定,在浙江、廣東、貴州、江西、新疆五省(區)部分地區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這標誌著中國綠色金融邁入了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區域探索相互推動、相輔相成的發展新階段。

人民銀行初步評估結果表明,試點總體方案中85%以上的試點任務已經啟動推進。截止到2018年3月末,五省(區)試驗區綠色貸款余額已達到2600多億元,高於同期試驗區各項貸款余額增速2%;綠色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同期,試驗區綠色貸款不良率為0.12%,比平均不良率低0.94%。

陳雨露回顧道,試驗區建設一年來探索的一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可以及時提煉,上升到制度層面。一是以綠色項目庫建設為抓手,推動制度建設;二是立足市場化原則,探索多種渠道、多種資源,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三是以綠色信貸MPA考核為抓手,構建綠色金融正向激勵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

“部分試驗區積極探索綠色信貸MPA考核辦法,相繼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初步形成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市場化風險防範機制。”他進一步表示,在試驗區實踐的基礎上,人民銀行正在牽頭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近期即將發布試點。開展綠色信貸評價並將結果納入MPA考核,將有利於督促商業銀行在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加規範,同時又有利於推動金融機構優化綠色資產配置,增強綠色金融創新動力和環境風險的管理能力。

他還提到,部分試驗區積極建立綠色貸款財政貼息和綠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對於開辦綠色業務的金融機構提供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會大大地增強綠色金融的市場吸引力。

標準統一、信息披露需改善

陳雨露同時指出,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在建設過程當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試驗區改革創新的重大使命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創新試點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綠色標準界定不統一、金融機構獲取綠色信息困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一系列問題。由於管理部門在綠色金融領域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和指引,金融機構對於綠色信貸、債券、保險等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界定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給相關業務的開展帶來了不便。

除此,部門間市場主體之間的工作協調、政策對接需要進一步加強。“綠色金融不僅涉及到金融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還涉及到財政、生態環境、農業、住建等有關管理部門,參與的主體不僅有金融機構,還包括大量的企業、第三方中介機構等,在一些試點地區部分協調和政策對接不暢的問題顯得比較突出。”

“當前綠色金融發展面臨著一個突出的挑戰,即可持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綠色項目還難以有效內生化,投資回報率不高、市場吸引力不足。”陳雨露指出,如果綠色金融不能體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意味著需要政府源源不斷地進行投入和補貼,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綠色金融發展的初衷。

陳雨露表示,未來應緊緊圍繞提升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這一核心目標,推動試驗區工作向縱深邁近。一是先行先試,大力探索;二是多措並舉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

三是註重風險防範,牢牢守住風險底線。他進一步強調,要註重防範綠色金融發展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過度覆蓋的風險以及“假綠色”風險,各金融機構要不斷地提高環境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升對綠色項目環境效益與成本的定量分析能力,合理控制綠色項目的融資杠桿率。

四是完善體制,共同形成綠色金融有效工作的合力。五是加強評估,總結推廣成熟的經驗,爭取在統一綠色金融標準及促進綠色金融外部性內生化、提高綠色金融商業可持續性、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關鍵的方面形成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