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消息,巨型“獨角獸”富士康於今天上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A股股本為196.95億股,本次上市數量為11.18億股,證券簡稱為“工業富聯”,證券代碼為“601138”。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出席上市儀式並致辭。
“上市不僅讓我們有了融資平臺,還有了更寬廣的舞臺”,陳永正在致辭中稱,工業富聯是世界最高級的科技公司,已經在四大州有廣泛布局。多年來,公司已經轉型升級且擁有大量數據,目前公司擁有工業機器人達6萬個。“今天,工業富聯站在新的起點,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提高自己的運營能力,打造成優質的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分享更多的價值”。
在隨後的記者問答環節,陳永正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工業物聯網未來的體量在5000億美金,是現在消費互聯網價值的100倍,比現在任何一個消費互聯網的價值都要大。
在談及戰略配售中與BAT企業的“合作”時,陳永正對記者表示,“我們是實體制造加上互聯網,網上網下的結合,兩個融合,我們跟BAT不是競爭關系。我們跟騰訊雲,阿里巴巴中小企業,百度自動駕駛項目的建設都是有深度合作結合空間。”
他表示,互聯網是人跟人通信,工業互聯網是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兩者在未來有結合很大空間。把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好好結合,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關鍵。
工業富聯開盤價16.52元,最新價19.83元,直接漲停,市值達到3906億元。坐上了A股科技股的頭把交椅。此次募集資金凈額267.16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且已開板的新股中,上市後平均連續一字漲停板數量為7.5個,如果富士康上市後達到這一平均水平,以7個漲停板計算,其市值將達到6916.99億元,超過中國人壽。此時中一簽富士康的盈利也將超過2萬元。
以下為現場媒體對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以及總經理鄭弘孟的問答摘要:
問題: 上市之後對於投資者想說什麽?成立30年,富士康有什麽希望對外表達的?
陳永正:大家關註的是,我們是工業物聯網領域代表的企業,過去在沒上市的兩個月內,大家關註的是閃電過會,但其實在過去一年多我們已經在陸續做準備了。高興只要一秒鐘就好,心里感到的還是很大的責任,一個是股東和股民的責任,一個是對行業的責任,這個是一個新興行業,怎麽做第一個代表的企業,能把標準和廣大的中小企業,上下遊企業,其實是一個艱巨的工作,剛才講到深圳的40年改革開放,我們的母公司在6月6日開始在深圳有三天的慶祝,這里面有幾個比較有趣的數字,這些年,有1300萬的員工陸陸續續進來離開,可以說在精密工具結構上,我們是培養人才的黃埔軍校,發了5000億薪水。出口的3.9%是富士康集團提供的,累計外匯的7.8%。這些年真的不容易,17年,現在是1500億的公司,成長了50倍。如果再把深港澳加在一起,未來10年15年將會成長為活力最大的區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上面,我們要創造出最低成本的工作,在深圳的轉型中,從騰籠換鳥到創新制造,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累計在深圳。這30年走過來,富士康誠然不易,抓住了重點,希望工業互聯網能繼續前行。
問題: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是怎樣的?
鄭弘孟:一方面是對內部的增效,過去我們的主營業務,不管是4G還是5G,我們在網絡通信這邊的增長,有很快的成長。現在數據越來越多,影像大數據會越來越多,會帶來更多工業上的應用。8K+5G用做未來的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應用到醫療上。兩公里外看到的是黑點,但是用8k可以看到一排字,我們有60家海內外公司,鴻海集團也有800多家公司,有相當大的工程去提質。
還有全產業鏈的價值鏈打通,從消費者到合作夥伴再到供應鏈,串聯起來形成價值,突出工業物聯網的價值。我們通過建立開放的工業物聯網來運行,工業物聯網未來的體量在5000億美金,是現在消費互聯網價值的100倍,切成100個行業,比現在任何一個消費互聯網的價值都要大。通過虛實經濟,軟硬結合,會帶動新一波制造升級,我希望透過合作夥伴打響全中國的品牌。
問題:想問一下智能制造這一塊大玩家還有很多,工業富聯的差異化優勢,戰略是否會調整?
鄭弘孟:我們從過去的機械化到智能化,其實很重要的是怎麽運用數據提升效能,我們提到數據采集是基礎,我們的主營業務中,和這一塊很契合。通過I層運算也好,虛機也好,都是支持的,也提供富士康雲,可以把數據不斷做采集,百萬開放商共同提供效益,我們在這方面的基礎是堅實的。機器人本來就是自動化很大的元素,我們全國超過6萬多機器人在做服務。通過這些,可以為中下企業帶來解決方案。百萬工業上雲,才能發展智能化。
問題:未來在工業互聯網相關的科技服務增量業務上,如何開發新的營收增長點?實現增長的路徑有哪些?
鄭弘孟:看這個數據采集,我們有自己的平臺可以開放互通互聯,我們的客戶不乏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和一級的設備公司,通過工業物聯網,我們可以通過“核心層”創造,城市安全上,創造很多營收。最近還有很多關於人工智能,無人的物流搬運車,我們也發展物計算。其實我們做了很多數據的規劃和數據的應用,基於開放的富士康雲,通過雲聯雲,提供獨特的工業雲,有很快的增長。我們現在在通信網絡全球的份額超過30%,服務器加存儲超過40%,如果單是服務器的話份額會更高,雙軌同步增長,來實現這樣的規劃。
問題:戰略配售中有BAT企業,作為智能制造企業,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在戰略上出於什麽樣的考慮?
陳永正:我們需要加互聯網,互聯網的產業也需要往上往下走,這是兩個融合,我們和BAT並不是競爭的關系,是一個彼此依存發展的關系,舉一個例子,我們和騰訊雲、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百度的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必須結合,所以和互聯網企業的結合是非常自然的。人和通訊連接的,我們是物與物的,基於大數據控制物,這個和互聯網是不同的東西,希望和互聯網企業做一個融合,這個融合,必須要把人和物、工廠做一個結合。
問題:工業互聯網領域GE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工業富聯能不能詳細介紹有哪些上下遊的企業?前天郭臺銘也說要給中小企業賦能,我們如何賦能?
陳永正:我們發現大的企業都在做工業物聯網,有三一重工、美的,但是中小企業好像沒有太多的動靜。工廠里的設備不聯網,為什麽政府要說百萬企業上雲,我們認為要做到千萬企業上雲,富士康我們為什麽挑這塊來做?富士康是真的在做自動化,上市後還是希望對過去累計的經驗心得,來和中小企業做交換。這里面一個內容是培訓,我們成立了工業物聯網學院,這是最基本的。對於中小企業是一個,如果富士康的平臺,如果企業是用ABC的機器,富士康知道這個企業的特質。還有一個,中小企業有供應鏈金融的問題,在消防,中小企業也沒有特別重視,在這塊的服務上,富士康有比較足夠的經驗。
中小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富士康希望做一個平臺公司,不碰核心數據,幫中小企業做一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