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綿城市蘊含超萬億市場商機 謹防“運動式”建設

近年來,我國諸多大中城市頻繁發生嚴重的城市內澇災害,城市的水生態環境引起外界廣泛關註。

在5月9日召開的格蘭富福州2018海綿城市及水生態交流峰會上,國際水務智庫GWI聯合丹麥格蘭富公司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中國有62%的城市遭受內澇問題的侵害,一到雨季就容易陷入暴雨頻發、內澇橫行的窘境。數據顯示,由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逐年增加,2016年由於洪澇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3640億人民幣,相當於全國GDP的0.5%。

海綿城市蘊含萬億商機

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38%提升到2017年的58.52%。《白皮書》指出,在享受城鎮化紅利的同時,城市的水生態環境也暴露出日益嚴重的三大核心挑戰:水汙染、水資源短缺、以及城市內澇災害。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於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為了系統性解地解決這些生態問題,海綿城市的理念應運而生。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其本質是傳統城鎮化建設方式的升級,實現城鎮化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以解決城市內澇、水資源短缺、水汙染等城市發展面臨的挑戰。

海綿城市示意圖

為有效解決城市內澇、水資源短缺及水汙染嚴重的三大水生態環境挑戰,並實現城鎮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2015年,我國以試點的方式正式啟動全國性的海綿城市建設。2015年4月,在由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聯合開展的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評審中,根據競爭性評審得分,濟南、武漢、廈門、鶴壁等排名在前的16座城市最終勝出,進入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範圍,先行獲得國家財政億元支持,探路海綿城市建設。

次年4月,在經過嚴格的競爭性評審之後,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公布,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14座城市入圍。

根據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須達到吸收和再利用70%雨水的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設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該目標要求。

國家級試點城市在財政政策上享有中央財政一定三年的專項資金補助,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同時對於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城市,將按上述補助基礎獎勵10%。各省也逐漸設立了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如2016年河南省財政擬每年安排2億元支持8個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滾動支持3年。

按當前國家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業界估計,至2020年,全國658個城市建成區的20%以上面積需要達到設計標準,全國每年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4000億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需要資金約16000億元,這對很多行業企業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遂慶對第一財經分析,未來中國海綿城市建設規模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總量遠超萬億規模,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建設的重要領域,海綿城市的建設對科技研發、設備制造等領域都有很大推動作用,也是推動中國向質量型發展的重要部分。

格蘭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企業來說,海綿城市建設有很多的商機和業務模式可以去做,“我們會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看看哪些方面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發揮自身的優勢。”

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過,海綿城市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白皮書》分析,據估算,每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需投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因此,探索適合海綿城市發展的長期融資機制至關重要,目前中國海綿城市除了政府補助外,缺乏相應的資金來源。

目前,國外在這一方面有探索了不少創新的方式,如哥本哈根施行的“水資源稅”以及柏林所征收的“雨水費”制度,均通過獲得更多的公共收入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

在融資方面,雖然PPP模式在中國大力實施,但是由於很多項目包含無收益性質的環境類服務項目,如河流整治、景觀美化等,導致這些項目除了政府提供的補貼支持之外,並沒有明確的收入回報機制。目前,只有在將經營類項目如新建和改造汙水處理廠包括在內時,PPP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

劉遂慶說,將來海綿城市建設還是要走向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的機制,“海綿城市建設既是一個社會活動,也是一個經濟活動,必然帶有經濟效益。我相信它自身的經濟效益能支撐其建設,比如旅遊、房產等方面帶來的效益都很大。”

另一方面,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如何更有“耐心”也很重要。畢竟海綿城市不是短期內就能建成的,即便是試點城市,目前發生內澇也屬正常。

福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林功波說,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很有效率,但海綿城市不能當成運動式建設,而更多的是一種理念,是要一輩子貫徹的理念。“所以我們從頂層設計,從城市的規劃、建設、運營等,都要貫徹海綿城市的理念。我最擔心的是把海綿城市當成工程,當成運動,做三五年,頂多十多年就沒了,這就與我們建設的目標相背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