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海制造”攻堅國之重器 確保先進制造業用地

享譽國內的“上海制造”再度出發,目標之一就是國家亟須攻堅的領域,如大飛機發動機、中國芯等。

在5月7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四大品牌”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稱,上海目前正在加快制定集成電路、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等行動計劃,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聯動發展。

集成電路突圍

5月3日,上海市市長應勇在調研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時稱,集成電路是國之重器,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事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更加主動地服務國家戰略,,全力打造國內最完備、技術最先進、最具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

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最早、產業鏈最完整、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地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也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布局。目前,上海的集成電路企業中,中微半導體在去年7月納入臺積電7nm(納米)工藝設備商采購名單,MOCVD(一種半導體超精細加工技術)設備進入大規模產業化,以中微為代表的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集成電路的投資也在持續加大力度。2017年12月12日,上海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合投資1000億元,圍繞集成電路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整體銷售規模接近1200億元(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5411.3億元)。產業鏈結構更加優化,設計、制造、裝備材料成為帶動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芯片設計業實現銷售收入約440億元,同比增長近20%;芯片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近300億元,同比增長約8%;裝備材料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5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

以芯片設計為例,2010年上海市設計業規模突破100億元、2013年突破200億元、2015年突破300億元、2017年突破400億元,近10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5%,增加近10倍。

不過,陳鳴波也表示,現在集成電路的問題是與國外有代差。“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現在差距相對小一點,上海集成電路的設計企業在國內最多,但是在國際上話語權不多。”陳鳴波稱,產業因為是從無開始,原始積累少,所以需要實現金融跟高科技產業的高度融合。在這方面政府要發揮“店小二”作用,去主動服務企業,讓這些企業家不為融資所累,要在研發投入上支持幫助他們。

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海成立了5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2017年7月21日,總規模100億元的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基金簽約儀式在上海臨港舉行,這是繼100億設計業並購基金和300億制造業基金之後,上海完成組建的第三只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標誌著上海5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工作已全面啟動,並正式進入運營階段。

目前,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已經投資了中芯南方14nm、華力集成28nm先進工藝生產線等重大項目。

聯動長三角

不僅僅是集成電路,再出發的“上海制造”還希望全力打造兩個世界級產業集群: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具有全球話語權的汽車產業集群。此外還要積極培育四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分別是具有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最嚴標準和要求的綠色化工產業集群。

瞄準的目標,則是通過3年的努力,讓“上海制造”技術更先進、制造更智能、產品更高端、品牌更響亮,上述重點產業集群到2020年面向長三角核心配套率達到60%以上。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吳金城稱,長三角是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1/4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占全國1/3,信息服務業占到1/3,機器人產能占1/2,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1/2,高端裝備制造水平在全國領先。

“有很多產業集群,光靠上海一家很難形成世界級的水平和影響力,必須要面向長三角共建共享。”吳金城說。

同樣以集成電路行業為例,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偉國日前稱,中國集成電路已形成四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以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武漢、西安、成都為代表的中西部。其中長三角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基礎最紮實、技術最先進的區域。產業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產業鏈全面發展。

目前,上海提出了“二次布局、二次創業,引領產業跨向2000億大關”的發展目標。江蘇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基地,2017年銷售規模達1318.7億,創歷史新高。安徽省提出“皖芯計劃”,加快提升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水平。浙江省也加入集成電路發展快車道,杭州市頒布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

因此沈偉國認為,上海應聯合各個城市協同作戰,一起打造長三角集成電路芯高地,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高速和高質量雙輪發展。

保障先進制造業用地

通過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上海再度向國內外傳達自己要堅定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決心和信心。

吳金城稱,對標德國、日本、新加坡、紐約等國家和地區,要汲取國際經驗,增強城市經濟發展的抗風險能力,打造產業基石,避免發展“脫實向虛”和產業空心化。

在回答了要不要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同時,上海也要回答如何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問題。答案就是——充分利用上海特大型城市的“兩個戰略空間”——中心城區和郊區,發展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規模(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5%左右)。

土地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和載體,資源環境緊約束的上海,此前曾明確表示,好的項目是不缺土地的,一定要保障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用地需求。

《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2018~2020年行動計劃》亦提出,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先進制造業用地,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老工業遺產,稱要加強工業用地用途管制,保障工業項目用地需求。

上海市規土局方面也表示,將實行規劃與土地“雙鎖定”:規劃上鎖定產業基地內的先進制造業用地,嚴格限制調整用途;在土地供應上,新增產業項目鎖定在產業基地和產業社區內。

具體來說,到2020年規劃工業用地規模550平方公里,到2035年規劃工業用地規模320~480平方公里。與此同時,工業用地容積率可以提高到2.0,研發用地容積率可以提高到3.0,並視產業需求,可參照同區位商辦項目核定。

在確保土地供應的同時,上海也提出要解決目前園區產業特色不突出和同質化的問題,舉措就是加快編制上海市產業地圖,引導差異化精準定位。“最難的事情是,市有關部門一定要會說不,有些區域存在產業同質競爭,要加大統籌力度。”陳鳴波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