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方資產:銀行業不良率預計2020年才會見頂

根據2017年五大行年報,不良貸款率實現自2012年以來首次集體下降,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度披露全行業走勢也顯示,一季度開局向好。

不過,4月12日,中國東方資產發布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8)》(下稱《報告》)顯示,通過對不良資產市場參與者和研究者的調查,預測到2020年,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才將登頂,之後觸底下降。

根據此前的2月9日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比2016年減少了0.01個百分點;關註類貸款余額3.41萬億元,關註類貸款率3.49%。同時,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3.09萬億元,比2016年底增加了4000多億元;撥備覆蓋率181.42%,比2016年底上升了5.0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隨著商業銀行資產的增加,其相關不良貸款的資產也在逐步增加。

《報告》指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不良貸款率可能只是一次階段性下探,未來3~5年仍將緩慢上升。

《報告》認為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造成此輪不良資產上升的重要因素尚未扭轉,我國經濟處於並將長期處於“L”形增長態勢,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隱性不良資產規模巨大,存量不良資產出清的高峰並未到來。

二是從生成機制看,短期內不良貸款率的基本穩定,或存在機構人為因素影響。例如結合具體情況逐步釋放存量不良貸款,有的甚至采取多種方法掩蓋不良資產,這無法扭轉經濟形勢造成的實際發展趨勢。

三是強金融監管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影響仍在發酵,尤其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勢必會加劇類信貸資產風險的暴露。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在加速“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去落後產能的同時,也降低了相關非金融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增加了不良資產市場供給。

最後,我國不良資產率相對較低,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盡管出現一定程度上升,但仍處於正常範圍。

值得關註的是,由於商業銀行出於業績考核和監管要求,往往存在粉飾財務報表、掩蓋不良貸款方面的動機,有可能會采取借新還舊、資產置換、虛假出表、降低評級標準等方式,有的甚至可能公然造假,對真實不良貸款進行隱藏和緩釋,降低當期不良貸款壓力。《報告》認為,目前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普遍被低估。多數受訪者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其實際信貸風險相比普遍被低估。

這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類似,但與前次調查結果不同的是,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其實際信貸風險相比被“大幅低估”的受訪者占比明顯下降,這說明受訪者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相對客觀地反映了商業銀行風險狀況,商業銀行面臨的不良貸款壓力可能已經有所減小。

此外,《報告》認為,不良資產轉讓是商業銀行當前化解資產質量壓力最有效措施。不良資產轉讓、債務重組、壞賬核銷、清收是不良資產處置的常用方式。不良資產轉讓能快速處置不良資產,回收現金。如果不良資產市場是賣方市場,銀行實施不良資產轉讓就比較占優勢,但是如果不良資產市場是買方市場,銀行損失就會較大,影響當期利潤。

《報告》指出,由於不良資產市場的需求方增加以及監管調整,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賣方市場,因此銀行采取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更為有利。

壞賬核銷能快速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對銀行當期利潤影響較大。債務重組的處置成本相對較低,但交易複雜程度高、操作較難,債轉股就屬於債務重組的一種形式。自主清收是最直接有效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但受借款人經營狀況、信用狀況、司法機關執行力度等因素制約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