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首席評論丨博鰲亞洲論壇聚焦開放與創新

本期嘉賓: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 樊綱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周文重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鄭永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管清友

文字實錄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4月11日於海南閉幕。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2001年成立至今,它已成為亞洲以及其他大洲有關國家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就亞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的高層次平臺。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圍繞“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設置“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和“改革再出發”4個板塊,共60多場正式討論。出席論壇的嘉賓超過2000人,從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到國際組織負責人,從商界領袖、專家學者到媒體精英,可謂重磅雲集。

主題“開放創新的亞洲 繁榮發展的世界”的內涵和意義

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開放和創新

周文重:從去年年中開始調研,爭取各方面意見,包括我們的理事,大家一個共識,亞洲在發展,亞洲和北美、歐盟已經成為三足鼎立的態勢,亞洲的經濟總量現在占到世界差不多40%,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普遍也是保持一個相對比其他地方要高的增速。所以需要研究一下亞洲這些年的發展動力在哪里,動力從何而來。我們覺得這得益於開放,得益於創新。開放創新的亞洲,是對當前亞洲形勢的一個回顧或者描述,同時也是對未來的一個期望,因為亞洲只有繼續保持開放、保持創新,才能夠繼續發展。發展繁榮世界,因為亞洲和世界的互動,因為亞洲的發展,世界也從中得益,亞洲要發展,也離不開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的發展。所以亞洲跟世界之間是一個良性互動,從這意義上來說,也涵蓋這樣一種想法,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逆全球化。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嘉賓選擇和議題設置有哪些亮點?

使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 克服“不公平”弊端

周文重:大概可以分成四條主線,第一全球化和“一帶一路”,第二是亞洲的開放,第三創新,第四結構性改革,圍繞這四條主線,設計很多場分會。“一帶一路”這里面有成功案例的分享,關於全球化,也有全球化下半場分會。主要想法是全球化是客觀存在的趨勢,過去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存在問題,主要問題是造成貧富的不均,換句話講,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是不公平的,怎麽使得全球化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均衡、更加普惠、更加共贏,這是我們主張全球化的一個方向,要克服過去全球化所存在的一些弊端。

2000多與會代表 企業界占八成

周文重:2000多與會代表,來自企業界有1650,差不多80%是企業界的代表,世界500強的企業來了70多家,董事長或者CEO來參會。200多家媒體,有上千人,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與會代表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還是有相當廣泛的代表性。

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話題設置基於何種考慮?

亞洲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新技術革命

周文重:主要從創新角度考慮,亞洲進一步發展,或者世界進一步發展,動力從何而來?因為新的技術革命正在到來,或者尚未到來,新的技術革命在哪里?大家試圖從中得到答案,因為這一輪的發展,和互聯網有很大的關系。互聯網的出現,互聯網技術和經濟的緊密結合,可以說是一次技術革命,這是互聯網的技術革命,隨之而來的是經濟的發展,保持相當的速度,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下一輪的技術革命在哪兒?所以為什麽會有這樣一些分會,想做一些探討。

作為多邊對話平臺博鰲亞洲論壇在亞洲發展中的作用?

為亞洲發展問題形成共識提供交流平臺

周文重:因為博鰲亞洲論壇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一些資深的前政要發起,建議成立這樣一個論壇,成立論壇主要是希望通過這個論壇,各方面有個交流的平臺,能夠形成一些共識,大家共同關註的問題,尤其是亞洲的發展問題,能夠形成一些共識,對亞洲國家和有關的地區政府的政策能夠發揮一些影響。所以自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來,關註的首先是亞洲的發展,尤其是比如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亞洲能源、資源的利用,亞洲金融怎麽把大做大做強。

面對逆全球化挑戰,如何看待亞洲所處局勢和現狀?

特朗普“保護主義”不得人心

周文重:第一,美國特朗普政府現在采取這樣一種保護主義的立場,包括保護主義政策,能不能持久。他的做法在美國也是不得人心的,因為很多美國行業協會,包括美國商會,美國企業界,很多人都表示反對,表示不贊成。美國的問題確實是美國貿易逆差很嚴重,但是他這藥方開錯了,美國之所以積累這麽多貿易逆差原因何在?是因為美國的人口占世界的4.4%,但美國消耗了世界商品的22%,也就是說美國人自己超前消費,由於這樣積累了這麽多貿易逆差。所以特朗普要從自己的角度找問題,而不是從別人那挑毛病。單邊的保護主義提高關稅,這是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規定的,違反這些世貿組織的規定。所以美國這樣做沒有道理,是一種無理的做法。

秘書處工作重點:年會組織、專題會議、研究報告

周文重:從秘書處來講,在理事會領導之下,一是要把年會組織好,主題確定非常重要,嘉賓邀請也非常重要,我們是一個具體的工作班子,根據理事會的決定,然後很好地加以落實。通常除了年會之外,每年還會做兩到三場專題會議,常常是在海外,比如去年在曼谷,在巴黎做過兩次專題會。我們也做一些研究,每年都會在年會期間,發表三個報告,都是委托研究機構,或者學術機構、科研機構來完成。

秘書長“八年博鰲”的深切感受

周文重:我參與8年以來,從每次與會代表踴躍的程度上,可以看到博鰲是有吸引力的。博鰲現在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過去八年前,或者在八年之初,要來一次還是要花很長時間,很不容易,尤其對於海外的朋友來講,每年都會請到10位左右的外國領導人,元首也好,政府首腦也好。演講嘉賓每年差不多都是4天時間,65場活動,其中分會大概在40場左右,然後早餐會、午餐會、晚餐會等等。演講人來自亞洲各國,以及其他地區有關的國家。所以名人大腕兒來的不少,所以從這角度來講,博鰲它的吸引力或者它的知名度都在增加。

今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與本屆論壇的主題“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相契合。過去四十年,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站在新的起點上,如何繼續深化改革開放,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主旨演講。“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全面回顧和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經驗,同時提出了下一步擴大開放的四項重大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一系列實際舉措,進一步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鄭永年:質量型經濟增長是下一步改革開放重要方向

鄭永年:我們現在進入一個新時期,新時期並不是要改變改革開放的方向,改革開放不會變,只是更大的改革開放,方式不一樣。我們以前40年的經濟增長,主要是數量上的經濟增長,是結構擴張性的經濟增長,下一步要轉化成為質量型經濟增長,方式不一樣。現在是假設,再過兩年2020,人均GDP達到12000美金,6.5%的增長,必須通過質量型的經濟增長,這時國內改革就不一樣,同時開放程度也不一樣,要追求高質量的發展,而不是簡單的發展。

張燕生:中華民族歷史重要經驗: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張燕生:習近平主席實際上強調一句重要的話,中華民族它的歷史非常重要的一條經驗是,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因為中華民族過去幾千年的文明,很深刻地證明這一點。全球化現在面臨著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等等,世界上確實存在著逆歷史潮流而動,逆世界大勢而動,確實存在著這種以鄰為壑保護主義的傾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非常明確地講下一步會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習近平主席談到四個下一步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既對過去40年有了非常全面、系統的總結,同時對現在和未來,中國下一步推動高水平的開放、高標準的改革和高質量的發展,實現人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經濟全面繁榮,給世界展現了一幅非常清晰,而且非常透明,非常充滿希望的場景和畫卷。

樊綱:改革開放40年受惠於開放、資本和知識引進

樊綱:中國會越來越開放,不管以哪種形式,自由貿易港,資本賬戶的全面開放,從這角度來講,總是要進一步地往前走,進一步地擴大開放。一方面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受惠於開放,受惠於不僅是資本,而且是各種知識的引進。我們現在還要走出去,要到外面投資,要讓別人對你開放,你也得對別人更加開放。而且我們過去開放,承受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弱,現在通過內部的改革,通過不斷地發展,承受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可以更大的開放。所以怎麽開放,以什麽形式開放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國還會在改革開放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管清友:新一輪改革開放將聚焦新興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管清友:開放和國內的改革互動十分重要,開放也能夠促進國內的改革。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可能進入一個長周期的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這里頭會有很多具體的舉措,會有很多由於改革開放措施,推動的新興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過去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我們經濟發展,人民福利增進,民族複興的最大動力,要堅持這條基本政策,並且能夠實現第二輪的改革開放。這次習主席講到金融、服務業、講到關稅,講到汽車關稅的下調等等方面,實際上講的是很具體,相信後面習主席講完以後,有關部門、地區還會進一步落實。

管清友:內外需並重 中國擴大進口正當其時

管清友:從大的方面來說,中國到了要逐漸強化內需拉動力的時候,所以擴大進口是這種內需拉動的其中應有之義,一個必要步驟。過去40年外需對整個經濟的拉動是非常明顯的,現在實際上是內需、外需要並重。從外部環境上來看,現在外部環境變差了,貿易保護主義,以鄰為壑的這種風潮已經起來,美國對中國也出現很多貿易上的要求,中美之間也出現一些貿易摩擦。我們不會屈從於任何外部的壓力,但是開放到了這一步,我們很多行業、產品確實到了一個大幅度進一步開放的階段。

鄭永年:改革開放將基於亞洲和世界的發展 重塑全球治理體系

鄭永年:我們改革開放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引進來,現在是走出去。未來的十多年,主要是走出去,走出去這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貿易國,最大的工業國。這表明什麽?我們已經是世界經濟體的一部分,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考慮到下一步開放政策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要基於自己本身可持續的發展。習近平特別強調,開放政策是基於我們自己的需要,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到整個亞洲的發展,要考慮到世界的發展,尤其是這幾年為什麽現在西方,美國搞貿易保護主義,搞經濟民族主義,是因為世界的治理體系出現問題,那麽我們要考慮到下一步的開放怎麽樣改革,甚至重塑世界治理體系。所以這方面的意向,習近平達沃斯的講話已經有了,這次講話更多的是具體行動,尤其是下一步的思想行動,我想今後幾天還會有更多的,下一步新的政策動向,因為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中國自己本身發展的行動方案,也是中國跟亞洲的關系,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要扮演一個什麽角色的行動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