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家預測:今後20年亞洲仍是全球發展最快地區

博鰲亞洲論壇8日發布了《亞洲競爭力報告》、《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和《新興經濟體報告》三大報告。報告稱,亞洲經濟體經濟跟隨世界經濟複蘇的步伐整體向好,且未來仍將在全球經濟增長中處於重要地位。

在9日舉辦的“亞洲經濟預測”分論壇上,與會嘉賓也一致看好亞洲經濟前景。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預測,今後20年,甚至至本世紀中葉,亞洲仍然會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

亞洲經濟有望領先世界

《亞洲競爭力報告》指出,2017年,東亞區域其他各經濟體經濟整體趨穩向好,呈現較強複蘇態勢;受惠於外部投資和出口增長等因素,東盟躍升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東南亞各經濟體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南亞、中亞、西亞、大洋洲多數國家以及俄羅斯經濟也趨穩向好。

在2017年度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指數排名中,新加坡蟬聯榜首。

戴相龍表示,過去20年亞洲經濟年均增長6.8%,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國的強勁發展,未來印度增速會更快,中、日、韓合作會加強,“一帶一路”的發展會給亞洲帶來新的機遇,即便有安全方面的調整,有貿易戰,也只是支流。

“我還有一個預測:今後10年中國經濟有效的增長率也會在6%左右,或者是5%以上。中國改革開放40年,年均增長9.4%,其中後10年年均增長7.9%,近5年年均增長6.9%,這不是經濟衰退,更不是經濟周期的表示,而是我們國家主動自覺有效地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戴相龍說。

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Sanjaya Baru同樣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他表示,印度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調整,國內清算銀行和儲備銀行的狀態總體來說比較樂觀。

《亞洲競爭力報告》認為,未來亞洲的經濟形勢前景向好,並有望領先世界。首先,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亞洲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協同落實國際市場增量戰略將持續兌現發展紅利;其次,亞洲經濟體正加快發展方式轉型,科技立國越來越成為亞洲國家共識,科技投入的效應將使亞洲國家經濟發展和財富積累效率大幅提升。

需防範債務風險

由全球貿易複蘇和中國強勁增長帶動的亞洲經濟回暖同樣面臨著不少挑戰,比如債務問題。

戴相龍表示,中國要進行供給側改革,要去掉落後的違法違規的產能,就有大量企業要關閉或被兼並,容易產生債券違約問題,因此需要制定企業債務重組的相關法令。此外,不同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的債務處理再也不可能用政府的政策性辦法,而必須實行市場化、法制化的處理。

“我建議出臺債務處理的條例,使其有法可依,一部分可以用債轉股的辦法,一部分國家註入資本,在發展新產能過程當中來消化。”戴相龍說。

戴相龍還建議,要發展投資銀行,多增加機構投資者,更好地完善股票市場,逐步提高資本水平,從而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方法使債務水平逐步下降。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也表示,不能忽視企業的債務問題,也不要過分地誇大債務問題。“中國的債務比例大概是206%,日本是400%左右,而日本的問題是政府債務非常高。我們現在的外匯儲備是3萬億美元,同時儲蓄率還有44%,是相當高的。”

樊綱認為,金融危機不會爆發,中國的問題在於有很多的僵屍企業,以及很多的國企債務問題,這是企業效率的問題,雖然嚴重,但不是不能處理,調整一些思維方式即可。

印度同樣在處理債務問題上做了長足的努力。Sanjaya Baru表示,印度政府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過去一年出臺了很多改革政策,來解決一些老大難的債務問題。

“我們現在財政的債務還非常高,壞賬會直接影響基建項目,政府可以投更多的錢,讓我們的財政政策真正地重歸健康,或者把錢投到銀行,我們已經做了一部分。此外,政府強令銀行提高清算能力,要求將壞賬打包再一次售給企業,可以說這是巨大的結構改革,現在印度還在不斷地推行,我覺得這會讓企業面臨更多的競爭和風險。”Sanjaya Baru說。

日本銀行前行長白川方明則表示,相比債務和GDP的比例,潛在GDP增長率更值得關註。要看到高債務率背後的一系列變化的因素,比如人口的變化,以及如何處理人口變化所帶來的相關變化。

在白川方明看來,日本多年來深受通縮之苦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口老齡化給經濟增長造成很大的負擔。

盡管可以通過提升經濟效率來應對,但白川方明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持續的。“老齡化的人口會更加偏好收入再分配,而非支持勞動生產率提高。現在這種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未來10年、20年還是會給我們造成很多的麻煩。為此,現在日本的女性和老人的參工率在提升,我們也提升了相應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