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中美博弈視角審視新經濟公司的回歸與發展

(作者系中信建投證券資本市場部 陳友新 趙鑫)

近期中美貿易戰無疑已經成為全世界關註的焦點。無論美國還是中國,圍繞 著貿易戰雙方的一系列舉動都意味深長,深刻的體現出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博弈 進入了新階段,對未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走向將產生長遠影響。

一、各顯神通,中美博弈新經濟未來

1、美國對中國新經濟亮劍

美國總統特朗普 4 月 8 號表示,中美將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達成協議。至此美國發起的貿易大戰終於揭開謎底,美國劍指知識經濟,意圖用知識產權這一利 器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壓制中國新經濟公司。

仔細分析兩國的貿易結構,中國對美出口中電子產品約占 1500-2000 億美 元,占對美貿易總額的 40%,這些電子產品的最終形態是蘋果手機等,這些產品 的定價權和大部分利潤都歸屬於美國公司,只不過由於跨國公司自身利益的原因, 這部分利潤並沒有全部流回美國。換言之這部分逆差是不用彌補的。

而美國用逆差來說事,目的很清晰,就是要為其優勢產業進一步進入中國打 開空間,讓以 GAFA(谷歌、蘋果、facebook 和亞馬遜)為代表的新經濟公司從 中國市場獲得更大利益。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繼續支撐美國跨國公司資本 套利的經營模式,另一方面,通過新經濟的大規模進入,形成對中國的新的順差 增長點,從而彌補美國本身宏觀賬戶的虧空,進一步將全球資源向美國集中,改 善其負債式發展的困境,同時打斷中國正在進行的新舊經濟動能轉換進程,把中 國按死在“美國代工廠”的位置上,算盤不可謂不精,用心不可謂不狠。

2、中國全面布局應對美國壓力

中國方面的舉措就更加意味深長。除了中國商務部對美國進行了快速強硬的 反擊外,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證監會在貿易戰前後發布的幾個文件,表明了 中國已經看清了美國的底牌,從全局的角度對美國的意圖進行應對。

首先是《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 證試點若幹意見的通知》該文件成文於 3 月 22 日,也就是美國 3 月 23 日打響貿 易戰的前一天,當天特朗普還簽署了針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侵權》的總統備忘錄, 算是真正亮劍。財政部於 3 月 28 日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 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國有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直接、間接的形式對地方政府進行違規融資的財政紀律,力度空前。2 天後即 3 月 30 日, 國辦正式發布了中國存托憑證(CDR)的試點意見,同時中國證監會就相應的修 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中美兩國似乎是心照不宣的各自安 排好了出牌的順序,並且都是與新經濟相關的。

美國希望通過知識產權壓制中國的新經濟發展,中國則一方面節流,通過嚴 肅財政紀律紮緊籬笆嚴防債務風險,另一方面開源,以 CDR 為突破口,探索建立 更具包容性的資本市場體系,以支持龍頭公司發展為試點,在制度完善後推廣開 來,形成中國新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實現經濟新舊動能的平穩轉換。

二、任重道遠,攻堅克難尚需負重前行

從國際環境看,美國絕對不會給中國重起爐竈另開張的時間,一定會利用各 種手段來實現其遏制中國新經濟力量的目標。因此幻想著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 印的重新培養一批新經濟公司來 A 股 IPO 並不具備可操作性。從國內現狀分析, 國有資本尚需時間才能完成從傳統投資邏輯向新經濟投資邏輯的轉換,而民營資 本雖然能夠承擔較高風險,但由於其自身的期限約束,往往看重短期回報,難以 進行長期的戰略性投資。因此要突破中國所面臨的困境,不僅需要推進改革的決 心和勇氣,更需要凝聚起全民族的共識,以更加宏觀的理性思考來看待中國新經 濟的回歸與發展。

1、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新經濟回歸的戰略目的

新經濟龍頭公司的回歸的戰略意義還是在於帶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尤其 是通過這些公司回歸資本市場,帶動中國資本形成對新經濟的判斷能力和投資能 力,從以往傳統投資模式中走出來,切換到支持新經濟的頻道上來,防止重蹈 BATJ 因為在發展早期無法獲得人民幣資本而不得不出走海外的覆轍。用這些龍 頭公司的發展歷程作為 A 股投資者的教科書,從而為人民幣資本孕育出更多、更 好的 BATJ 夯實基礎。

有些聲音認為已經上市的公司過了高速發展期,回歸 A 股已經價值不大,有 讓 A 股投資者接盤的嫌疑,容易成為新一輪的割韭菜,應該培育那些還在初創期 的“獨角獸”來上市才是最佳方案。筆者以為這種擔心格局過於狹隘了,或者說 大可不必。

培育新的“獨角獸”上市,這個工作是要做的,但在中美大博弈的背景下,如果沒有 BATJ 這些巨頭在前面遮風擋雨,那些新的“獨角獸”根本抗不過美國的火力轟炸,所謂的培育會變成美元資本對中國企業的收割,那時候才是真正的割韭菜,而且是美國把全中國當作韭菜來割。放眼世界,除了中國有 BATJ 尚能 與 GAFA 相抗衡之外,日本、歐洲根本就沒有像樣的公司出現就是例證。

再說說增長這個事情。誠然這些新經濟公司已經過了它們自己的極速成長期, 但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2017 年,騰訊收入 2380.14 億元,同比增長 56.23%; 阿里巴巴收入 1582.73 億元,同比增長 56.48%;京東收入 3623 億元,同比增長 40.2%;百度收入 848.09 億元,同比增長 20.21%。這些新經濟龍頭公司仍然處 於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增速仍高於目前 A 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這也正是對於 中國投資者來說性價比最高的一個階段。雖然錯過了它們極速的成長期,但也同 樣規避了風險最高的時期。

還有關於接盤和割韭菜的論點,就更顯得有些鼠目寸光了。讓我們用數據說 話,2015 年至今,GAFA 累計平均漲幅 151.85%,BATJ 累計平均漲幅只有 97.64%, GAFA 的漲幅是 BATJ 的 1.56 倍。從行業對標的角度來看,這中間 BATJ 尚有 1.5 倍以上的空間。從具體公司來看,以業務最為相似的阿里、京東與亞馬遜來比較, 2015 年至今,亞馬遜累計漲幅 352.79%,阿里和京東分別只上漲了 61.17%和 69.53%。美國新經濟龍頭公司的漲幅遠高於中國的龍頭公司,也預示著中國龍頭 公司仍有價值上升的空間,接盤之說似是而非,貽害極大。

2、鞏固根據地是中國新經濟實現突圍的基石

BATJ 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這些龍頭公司都面臨著一個無法 回避的現實問題,即大多數公司都在海外上市,個別的在香港上市,與母國的資 本市場缺乏直接聯系,既無法讓自己的用戶直接享受到發展的成果,也無法為母 國的資本提供直接的投資機會。這樣的後果就是中國新經濟的龍頭公司在美國市 場的估值明顯低於同行業的美國公司,只有騰訊因為在靠近大陸的香港市場上市, 大陸與香港的資本流通相對便捷,才使其公司價值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可見 回歸母國市場,既是新經濟龍頭公司發現自身公允價值的需求,也是中國資本進 軍新經濟、提升話語權進而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

3、勇於擔當是突出重圍的必然要求

任何改革的推進都是有風險的,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因為擔心出現所謂的“風險”而裹足不前,就能夠解決新經濟發展的瓶頸麽?就能夠避免“割韭菜” 的怪圈麽?就能夠安然應對美國的壓力麽?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每個經濟周期 的末端,都是各種矛盾複雜交織和危機頻發的時期,哪個國家能夠上下一心、以 勇於擔當的意誌率先實現重大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就有希望率先走出危機,開啟 複興的大門。英國如此、美國亦如此。中國的近代史昭示著固步自封只能被歷史 淘汰的真理,中國經濟的奇跡證明了惟有改革創新才是發展壯大的坦途。

改革開放把我們從一窮二白送到了世界第二,也正在把我們推向新經濟的高速路,中國道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而一味迷信西方評判標準的結果則是蘇聯的解體、日本經濟的迷失和歐洲的一蹶不振。中國正是靠著 BATJ 這些公司在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方面的大手筆、重投入才保持了與美國抗衡的力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越是接近複興的偉業,就會面臨越多的壓力和困難, 就越需要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忘初心,負重前行,用我們的理性與智慧戰勝恐 懼和仿徨,奮力擁抱屬於新時代的新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