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陳旭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將針對影子銀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突出問題,爭取在未來3年左右時間,使宏觀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這一應對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的明確表態引起全世界關註。
現階段為何需要防範系統性風險?哪些問題可能存在形成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我們應如何應對系統性風險?
對上述話題,在25日舉行的2017“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進行了系統闡述。
之前有部分人士認為,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的金融風險問題未對經濟發展造成明顯障礙,因此一些金融風險的苗頭未能引起明確重視。對於這種說法,劉世錦表示明確反對。他認為,之前之所以金融風險未對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是因為當時的中國經濟正處在高速增長期,高速增長期有吸收、化解、後推風險的內生能力。
不過,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增長平臺轉換期,在終端需求和重要工業品出現歷史需求峰值、人口和勞動力的總量與結構發生變化和資源環境約束邊界臨近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期轉向中高速增長期。之前在高速增長階段可以扭轉風險的條件在中高速增長階段已不完全具備。此外,高速增長期不是風險的某些問題現在也可能會變成風險。因此,金融風險必須得到特別關註。
在談及哪種金融風險需要得到高度重視時,劉世錦表示,目前要重視地方隱性債務問題。最近幾年,通過地方專項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以及PPP等方式,形成了一些事實上需要地方政府承擔償還責任的債務。目前,一些風險因素已經顯露,對此必須加以重視。
如何深入解決這一問題?劉世錦建議,一是要穩杠桿,不再增加杠桿率,再花一段時間降杠桿,不能再加大風險隱患;二是要靠軟著陸的方式解決問題,要防止處置不當引發新的風險。接下來要從長計議,一定要下決心解決各級政府、國企預算軟約束的問題,收縮資產負債表將是一種選擇。
從更長期來看,解決方案是要探討以市場為基礎的公共品投資服務,為公共品投資提供融資渠道,其中包括PPP項目的市場化交易,不動產信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