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7064
巴黎:
前個星期看到一篇經濟日報有關復見居屋的看法,作者以政府某一幅地將會因復見居屋,而引致價格可能下跌收多少多少,去暗示居屋的禍害。
巴黎非常推崇自由市場,但我認為自由市場並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把上方寶劍,況且香港的所謂私人地產行業,從來就不是自由市場,原因是土地的供應不是自由。又所謂自由市場,其實就從來只是于預的多或少而已,有時,市場已經被大力于預,我們還懵然不知,原因何在?
巴黎的Blog從來不打算說政治,開首兩段只是自已的一個經濟日報轉刊債王最近一篇文章的閱後感。債王即債王,只是一篇文,就令人有無限的想象、啟發。
他說,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會以不斷的減息,制造一個債券是好的投資工具,然後不斷借錢,去掠奪百姓的民脂民膏。因為買債券的儲蓄者將會被嚴重懲罰。
寫到這裡,Blog友應該記得,我在QE2分佈的當天就說,買資產是唯一的選擇,可惜我當天選擇買股票,而不是買樓,我就被懲罰了,不要以為我蝕錢,而是我的賺錢遠不及買樓者。當然最後樓宇炒家,也遠不及地產商,地產商也遠不及控制所有土地的政府。
朋友,這是能通往幸福的自由市場的橋?還是一把假借自由為名,見人就劈的劍?
那一篇論居屋政策的記者有沒有想過,地皮的政府的入息,最終是由誰付?!如果政府越來越有錢,百姓生活越來越難?應否停下來想一想呢?!
站在投資的角度,債王教了我地一個絕世好橋,非常有說服力,他說,假如債券息率已經去到1%,政府繼續QE2,3引致息更低,假如0.8, 0.6%做成一個債券仍是一個好投資的假象(即係香港最新地價仍然支持到高樓,買樓仍有錢賺),你要想一想,未來,這種現象仍可能維持的時間的長短,當定息債券的息越接近零,債券價的上升就越接近不可能。
他的建議是買同級的浮息債券。因為你既可以有利息收入,態減少部份被政府挖脂膏的痛苦,同時也可避免利息掉頭上升引致的本金損失。
債王並沒有說債息幾時會上升。
巴黎以為,債息仍會保持一段時間的低,直至債王的看法,被人開始認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