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騰訊之間“權利的遊戲”——瓜分東南亞6億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6/164313.shtml

阿里騰訊之間“權利的遊戲”——瓜分東南亞6億市場
柴佳音 柴佳音

阿里騰訊之間“權利的遊戲”——瓜分東南亞6億市場

在東南亞,阿里和騰訊的對抗遠遠沒有“你死我活”那般膚淺。

來源 | 品途商業評論

作者 | 柴佳音

與其在國內拼死搶奪8億用戶,不如去擁抱25億的海外市場,這是眾多出海企業的共識。東南亞創投圈的戰役悄然打響,而這場“腥風血雨”已然引起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關註。

這場“廝殺”的主角,卻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並不是Google、Facebook、抑或微軟,而是“中國雙雄”——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它們在為東南亞最具潛力創業公司輸入大量資本、註入豐富資源。

在中國市場,阿里和騰訊是死敵。當前,兩家公司似乎已經意識到了東南亞地區的潛力,正在努力挖掘市場潛能。這就意味著,東南亞可能會上演一場科技行業版“權力的遊戲”。

市場潛力巨大,2025年“互聯網經濟”將突破2000億美元

長期以來,東南亞一直深得海外矚目。它坐擁6億以上消費者,六個主要市場——新加坡、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的經濟增長和中產階級消費崛起趨勢明顯。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關鍵催化劑。和印度一樣,東南亞的網民主要集中在移動端,多數網民完全跳過了PC時代,直接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

一份由谷歌聯合參與撰寫的報告顯示,東南亞擁有2.6億網民,每月上線的網民數量超過380萬人。到2020年,東南亞網民數量有望增長至4.8億人。當然,該地區的網民規模還無法和中國相比。但是這表明,除印度外,東南亞也是一個具備重大科技發展潛力的地區。

該報告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規模將達到2000億美元,是2015年時預計的310億美元的6.5倍。單是電子商務行業的規模就將從2015年的55億美元增長到880億美元,其中一半來自印尼,該國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谷歌東南亞市場分析截圖

首筆重大投資由阿里完成,騰訊大力布局文娛

過去一年,中國公司在東南亞的投資似乎已經從摸索階段進入到了積極投資、控股階段。

首先,阿里巴巴去年4月對東南亞電商Lazada投資10億美元,後者在東南亞服務於6個國家。這筆交易是中國公司在東南亞地區的首筆重大投資。

阿里隨後加大了對Lazada的控制力,今年6月再投資10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83%。與此同時,在阿里的強勢驅動下,Lazada收購了新加坡生鮮電商Redmart,把業務擴大到了生鮮領域,並與Netflix、Uber合作推出了類似於亞馬遜Prime的會員服務。亞馬遜預計將於今年進入東南亞。消息稱,亞馬遜原本計劃於第一季度進軍東南亞,但現在認為這一目標過於激進。

Lazada CEO馬克斯•比特納(Max Bittner)上月表示,目前生鮮服務和會員服務僅限於新加坡,公司計劃同時把其推進到不同國家。可以說,阿里的資本和經驗對Lazada賦能頗多。“我們在自由發展業務的同時依賴阿里。它就像一個老大哥,在我們需要它時願意幫助我們”,比特納在接受采訪談到與阿里的關系時稱。

而阿里並未就此止步。它通過旗下螞蟻金服在東南亞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在東南亞,阿里已與泰國支付公司Ascend Money、菲律賓支付公司Mynt、印尼傳媒集團Emtek以及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M-Daq達成投資交易。本月初,阿里再次發力,參投了中國香港在線個人理財平臺CompareAsiaGroup的5000萬美元融資。

而對於騰訊,產品經理出身的小馬哥貌似不如商人傑克馬般激進和勇猛。

目前,騰訊已收購泰國媒體公司Sanook,並向該公司與另外一家泰國公司組建的媒體合資公司投資了1900萬美元。在產品領域,騰訊在東南亞大力推廣其免費音樂服務Joox,抗衡Spotify。此外,騰訊在近期投資了美國卡拉OK應用Smule,後者在美國擁有很大影響力,並計劃向亞洲擴張。

“通過他們的投資和收購可以明顯看出,阿里和騰訊有意挖掘東南亞市場。他們與我們的看法一致:東南亞市場已經成熟到可以挖掘電商、支付等領域的機會了”,新加坡風投公司Golden Gate Ventures創始合夥人維尼•勞利亞(Vinnie Lauria)表示。

投資眼光驚人相似,“阿里or騰訊”真是個艱難的抉擇

這些交易只是已經被公開報道的投資,還有更多交易要麽在等待爆料,要麽正在磋商。

據TechCrunch,阿里和騰訊已至少與十幾家東南亞電商或金融科技公司舉行了談判。巧的是,被兩家中國巨頭“相中”的東南亞公司幾乎完全一致。

借用一位知名科技投資者的一句話:阿里和騰訊正在“瓜分”東南亞的創業圈。

例如,這兩家公司的爭鬥已經蔓延到了打車領域。此前傳聞稱,阿里在與Grab對手Go-Jek進行投資磋商,後者是公認的印尼打車應用市場領頭羊。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Go-Jek最終選擇接受騰訊的投資,估值為30億美元。

打車應用Go-Jek最終獲得騰訊投資

在電商領域,騰訊看中了軟銀前期投資的印尼電商Tokopedia。不過,消息稱,阿里也在與Tokopedia磋商,希望進行投資。而軟銀作為阿里的早期投資方,這層“親密關系”可能會在這筆投資交易中發揮關鍵作用。

究竟選擇阿里還是騰訊,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而每家優秀的東南亞公司基本上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

這就好比《權力的遊戲》中所要求的“忠誠”。在中國,只有少數公司面臨這樣的“困擾”。例如,阿里和騰訊同時持有滴滴出行的股份,這源於兩家支持的打車公司——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合並。因此,滴滴出行未來選擇哪一家投資者繼續一同走下去,將對未來的合作關系和投資者產生長遠影響。

兩大巨頭領跑,電商、金融科技及物流領域會吸引更多海外玩家。

據TechCrunch預計,阿里和騰訊作為首批投資東南亞市場的中國巨頭,會為這片藍海市場引來更多國家的資本註入。

“作為東南亞生態系統的中心,新加坡仍是對風投的最大吸引力所在。”早期風投公司SeedPlus運營合夥人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表示。“顯然,騰訊和阿里是尋求在電商、金融科技以及物流等領域實現增長的大公司之一,但是京東也在東南亞地區投資,尋求更多機遇。”

史密斯還指出,中國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和ofo都把新加坡列為了首批海外擴張的國家之一。此外,中國支持的財團Nesta正在以約110億美元價格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普洛斯。“我們依舊相信,新加坡的企業不但會吸引中國,還會引起尋求亞洲擴張的歐美公司的興趣”,史密斯稱。

實際上,美國科技公司已經在努力擴大它們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尤其是Google和Facebook。這兩家公司在東南亞多國建立了本地辦事處,但是他們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產品的本土化、銷售和營銷上,而不是投資。

谷歌在去年收購了聊天應用Pie,加強其“下一個10億用戶”團隊,改進現有服務,為印度、東南亞以及非洲等新興市場開發新服務。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則一直在進行深度市場調研,以收集更多新興市場用戶使用互聯網的行為信息。Facebook還在泰國測試社交支付功能,探索社交媒體商務的潛在應用。

這些嘗試已經協助完善了Facebook Lite輕量版應用、Twitter新移動網絡應用等產品。不過,現在還沒有一家西方科技巨頭能夠在東南亞創投圈內擁有像阿里、騰訊那樣的影響力。

結語

瑞信經濟學家沙提拉泰曾評論道,“中國的視角很清晰,知道自己想在這種互惠的投資中獲得什麽。”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東南亞,阿里和騰訊的對抗遠遠沒有“你死我活”那般膚淺。它們可能只是先在那片充滿不確定性與機遇的土地上探探路。而真正的爭鬥,才剛剛開始。

阿里巴巴 騰訊 東南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