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歷史又在重演,還是阿里和騰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7/164017.shtml

歷史又在重演,還是阿里和騰訊
AI財經社 AI財經社

歷史又在重演,還是阿里和騰訊

兩家巨頭的投入,爭奪的是又一個熱門場景的入口,以及整個生態鏈中的活躍一環。

來源 |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吳倩男

編輯 | 沈浪

又一個巨頭進入了最熱門的領域。

阿里騰訊

7月6日,國內共享單車平臺ofo宣布,完成超過7億美元的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新晉投資者阿里巴巴、弘毅投資及原股東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原有股東滴滴出行和DST持續跟投。

這是目前共享單車領域單次融資金額最大的一筆,而且領投方為BAT當中的阿里巴巴,這意味著騰訊和阿里再次在出行領域成為競爭對手。

國內大部分新興互聯網公司都能看到BAT的身影,尤其是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金的巨頭在所投領域經常會出現激烈的正面競爭:從最有名的滴滴和快的,到優酷與騰訊視頻,再到高德地圖與騰訊地圖、美團與大眾點評,競爭一直不斷。最新的競爭又燃燒到了雲計算,盡管阿里搶先一步,在雲計算上早有布局,拿下了國內第一世界第三的份額,但是騰訊也在雲計算領域奮起直追。

現在,競爭直接開到了共享單車的戰場。不過,巨頭們並非為了競爭而競爭,共享單車和兩大巨頭的生態體系緊密結合,誰都不想錯過這樣的高頻線下應用場景機會。

爭搶一:支付場景

騰訊和阿里巴巴對共享單車的爭奪,最明顯的依然是支付場景的爭奪,這點和打車邏輯類似,出行是人們每天必要的活動,而單車由於路途短、單次費用低,所以單車的支付頻次更高於打車,這也是為什麽有了滴滴之後,騰訊、阿里還會來爭搶共享單車。

目前,兩家單車公司都號稱自己的日訂單超過了2000萬,這個訂單密度在中國移動支付領域已經排進了前五,而滴滴去年11月宣布日單量是2000萬單。可見共享單車的應用頻次之高。

今年4月,螞蟻金服戰略投資了ofo,雙方宣布在支付、信用、國際化等領域展開深化戰略合作。同時,支付寶對所有單車持有開放態度,至今在支付寶的“共享單車”一欄中,接入的單車除ofo外,還有小藍單車、優拜單車、永安行,甚至包括摩拜曾投過的由你單車。

支付寶輸出的是支付,同時更輸出信用,信用等級高的用戶直接享受了免押金服務。

爭搶二:信用體系搭建

國家發改委此前關於共享單車的專題會議已經強調,要用信用體系管理共享單車,而實現這一點的前提就是實名制。今年初,成都出臺意見明確規定:“用戶使用單車時,單車企業應該對用戶進行實名制註冊,並簽訂服務協議。”深圳甚至有信用評分過低者取消用車資格的激進規定。

對運營企業來說,推行實名制的最佳場景當然是引入互聯網征信體系。

螞蟻金融旗下的芝麻信用大部分人並不陌生。馬雲也在各種場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芝麻信用造勢,把芝麻信用一次次推廣到大眾的面前。

123、

芝麻信用對於阿里巴巴的意義在於,建立自己的信用評估體系,獨立實現互聯網金融的風控。

傳統金融機構的安全信用體系,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對互聯網金融築起了壁壘。類似信用卡面簽這樣的安全機制,螞蟻金服這樣的互聯網金融巨擘卻遲遲無法實現。芝麻信用則為解鎖這個困局提供一種新的方式。

共享單車的高頻交易應用,不僅能利用芝麻信用,還能為芝麻信用完善信用數據,畢竟,芝麻信用最突出的數據就在於交易信用。

同樣在做互聯網金融的騰訊,也在搭建自己的征信體系,但仍處於起步階段,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主要通過你在微信、手機 QQ 的消費行為、財付通賬戶是否實名認證、理財記錄、信用卡有沒有按時還款等等進行信用評級。

但是,擅長做社交的騰訊,其征信體系最健全的數據來自於社交,這也是其業務結構所導致的,與芝麻信用的對比看,社交信用顯然不如交易信用更有價值。

而摩拜恰恰也是提供交易信用數據的最好載體,這能彌補騰訊信用體系的不足。

爭搶三:騰訊小程序與阿里地圖

不久前,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在朋友圈轉發一篇文章,大概內容為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長遠遠超過摩拜,穩居第一。這件事引發了騰訊CEO馬化騰的關註。馬化騰回複說,從微信支付看摩拜要高一倍,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相比,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很大。

馬化騰很少為所投的企業這樣的去辯論,摩拜在微信小程序服務中的活躍度很高,對於騰訊來說,摩拜在用戶中普及推廣了小程序。

在阿里方面,摩拜、ofo相繼接入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共享單車的接入,大幅提高了地圖的應用粘性。

爭搶四:物聯網與大數據

大數據

無論摩拜還是ofo都排斥將自己定位為自行車租賃,他們在對外所講的故事中,不約而同地都提及了“物聯網”和“大數據”。

由於 GPS 定位服務,共享單車可以實時看到每個人的出行路線。當數據達到一定規模,可以統計出哪一條路線,什麽時間段會有多少人員出行。這對公交站點的改造以及優化公交車頻次、公交車客容量大小都有意義。

摩拜的新聞稿中,多次出現對其數據意義的表達:“定位芯片產生的價值有利於改造交通,而通信芯片則將把一輛摩拜單車變成一個移動通信基站。”“摩拜單車搭載了‘北鬥+GPS+格洛納斯’三模衛星定位芯片和物聯網通信芯片,配合每天 2000 萬次出行服務,可產生每天 5TB 的出行大數據。”

在6月前,ofo的鎖多為機械鎖而非智能鎖,這備受詬病。

摩拜投資方、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曾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說,騰訊沒有選擇ofo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ofo並無技術驅動的基因。華平投資執行董事胡正偉說了類似觀點,科技與物聯網是摩拜最大的賣點,“至於ofo,他們對騰訊只有支付價值。”

而對於ofo而言,其單車的升級換代同樣會向智能鎖改進。由於成本低,ofo單車的更新換代每隔幾個月就完成一次,因此布局智能鎖和物聯網大數據並不難。

早在今年2月,ofo就宣布其與中國電信和華為已經達成全面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基於物聯網NB-loT技術(具有低成本、低功耗、覆蓋廣、大連接等技術特點)的智能共享單車解決方案,其在物聯網方面的雄心同樣不可小覷。

在萬物互聯的趨勢性理念下,共享單車的物聯網數據,對阿里和騰訊同樣具有充滿想象的誘惑。

下一步,合並?

拿到錢後,對於下一步,摩拜和ofo不約而同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上個月摩拜進入日本,而7月6日,ofo CEO戴威說,要加速推進國內外戰略布局,“讓ofo成為全球通用語言。”

全球化能豐富資本故事,但共享單車當務之急是提高運營效率。

無論摩拜還是ofo,現在實現用戶增長的手段就是增大投放量,與之相伴隨的是高居不下的單車修理和運營成本。是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提高運營效率,還是向市場投放更多的單車,占領更多市場份額,這是摩拜和ofo要面臨的兩種選擇。

下一步摩拜和ofo會合並嗎?

之所以有這種猜測,是因為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滴滴和快的的合並,兩場戰爭何其相似,也是高頻次應用爭奪,兩大巨頭領銜,拼命燒錢,最後通過一次合並,騰訊和阿里都實現了投資收益,當然也都在里面分享了場景應用的入口。

在滴滴快的合並案中,騰訊為滴滴第一大外部股東,持股在10%左右,高於阿里巴巴。但不管騰訊和阿里,最後都退化為財務投資人。

在滴滴與快的合並之時,兩家融資金額均超過9億美元。現在,摩拜融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ofo融資金額超過12億美元。從滴滴快的到滴滴優步,再到美團大眾點評、58同城趕集網,所有的合並案件背後都有一個共識——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短時間里摩拜ofo合並的可能性並不大。雙方陣營都表現出了競爭到底的決心。

但正如易凱資本CEO王冉在滴滴快的合並時曾說過一句話:合並或許早已註定,不間斷血拼只是死路一條。在ofo的這輪融資里,易凱資本充當了財務顧問。

阿里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