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0億背後: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21.shtml

《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0億背後: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0億背後: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什麽時候國產電影在有錢的基礎上有了技術,在有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態度,我們離佳作也就不遠了。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文  | 黃梅梅

回望剛剛過去五月,大多數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加勒比海盜5》以及眾多“尷尬”纏身的國產片,而是一部印度體育勵誌片,以及它帶給這個市場的變化和驚喜。

61.webp

《摔跤吧!爸爸》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票房、上座率、口碑走出一條上揚的弧線。排片從首日的13.3%一度增長到31.8%,豆瓣評分從8.8增長到9.2,票房26天突破十億大關,甚至超越了在印度本土的總票房,《摔跤吧!爸爸》成為了內地首部非好萊塢十億級票房電影。同時,影片在IMDB評分8.8分、爛番茄收獲96%的新鮮度,也足見歐美觀眾對它的認可。

62.webp

《摔跤吧,爸爸》用實力證明了,唯有好的電影,才能直達人心。而它的成功又恰恰襯托出了,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長期缺位。

事實上,在好萊塢乃至世界各地,體育電影都是重要分支,承載了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藝術升華。在中國體育產業進入爆棚發展的當下,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麽作為體育薄弱的印度能拍出如此偉大的體育電影,而作為體育大國的中國卻鮮有成功的體育片問世?國產體育電影究竟有哪些欠缺?

《摔跤吧!爸爸》為什麽能火遍全球?

體育題材始終被國際電影界偏愛,它能同時傳達出激情、鼓勵、團結、希望,超越自我,達成夢想,以及旺盛的永不服輸的生命力。這是其他題材很難做到的。而《摔跤吧!爸爸》將這一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66663.webp

1.真實感人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想通過摔跤運動為國爭光的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退役後,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無奈妻子一連四胎生下的都是女兒。在偶然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後,馬哈維亞頂著世俗的壓力訓練女兒,通過父親和女兒兩代人的努力,克服千難萬險,最終在英聯邦運動會上實現了夢想。

影片傳達出的信息同樣十分現實,國家榮譽、個人夢想、家庭感情、女權解放四大主題,無一不是現實問題。而除此之外,《摔跤吧!爸爸》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它訴說著體育精神的寶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千軍萬馬走應試教育獨木橋的現狀,《摔跤吧,爸爸》還指出了一條特色教育之路和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給人啟迪,催人上進。

2.國際化的講述方式

即便保留大量的極具印度特征的歌舞,《摔跤吧!爸爸》整部電影的敘事語言依然是標準的國際化的講述方式。正如業內人士所評價的那樣:“這部電影的劇作思維及整個鏡頭語言的組織技術和好萊塢的電影基本沒有差異,如同阿米爾•汗和片中四位女性演員的敬業精神是所有電影工業的一個標準。”

事實上,體育電影在技術手段上也要求頗高,體育電影投資需要一定的專業性和規模性,技術手段和設備要求也很高,航拍、運動畫面都需要符合標準的器材,拍一個愛情片鏡頭可能拍三遍就過了,而拍體育片的動作場景可能拍三十遍焦點都是虛的。

3.偏執的敬業精神

影片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響,不僅因為劇中的精彩表現,還在於演員在劇外的付出。52歲的阿米爾•汗親自上陣摔跤,在影片中要飾演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為此,他先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增肥至97公斤,演出55歲時發福的狀態;之後又在5個月內減掉50斤的贅肉,拍攝29歲壯年的戲份。

阿米爾在4月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時曾表示,“借用服裝道具以及特效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為演員我覺得那不好。”而參與電影的其他演員也都為電影的拍攝進行了長達7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專業的摔跤訓練,為的就是達到更逼真的效果。

64.webp

《摔跤吧!爸爸》成功背後,國產體育電影的缺失

可以看到,和中國市場更熟悉的工業化好萊塢大片相比,《摔跤吧,爸爸》成績的背後並非印度電影的高度工業化,而是“手工式”的匠人匠心。

那麽,相較而言,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經典少、類型少、作品少、獲獎少”,這是國產體育電影給人的印象。在華語片市場如日中天的今天,體育電影的發展總是顯得有些滯後。

回首過往,中國也出現過《少年足球》《體育皇後》《女籃五號》《沙鷗》這樣的經典體育片,曾經激勵著幾代人努力拼搏,但此後再難出“爆款”。

65.webp

66.webp

67.webp

縱然北京奧運會之後,體育片的狀況有所好轉,出現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激浪青春》《翻滾吧!阿信》《激戰》等一批作品。尤其是《激戰》,在動作拍攝和表演方面表現優秀,是近年來最好的體育片。然而,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商業化產品,一部影片要想獲得成功,有敘事、場面、宣傳、表演、明星等諸多要素的影響。

所以,盡管《激戰》和《翻滾吧!阿信》都算得上是水準之作,也講述了富有感染力的勵誌故事,但都難以“挑大梁”。他們缺少像《摔跤吧!爸爸》那樣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展現出豐富的具有民族性和社會批判性的內容,格局自然也就小了。

68.webp

放眼望去,這些年真正能讓人產生共鳴,並且傳為佳話的體育電影實在寥寥。而此前一度盛傳的李娜自傳電影也已然銷聲匿跡……

中國體育電影若要逆襲,需克服哪些短板?

從方方面面來考量,《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絕非偶然。當電影產業化發展程度越深,作品類別越會為社會生活形態所決定。人們不禁要問,是因為印度體育很發達嗎?

69.webp

事實並非如此。跟中國相比印度體育十分薄弱。同樣是人口大國,中國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後,已拿到227塊金牌;而12億印度人在過去37年間,只拿過一塊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印度獲得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金牌獲得者賓德成為了民族英雄。差距顯而易見!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一個體育並不強的印度能拍出如此偉大的體育電影,而中國作為競技體育的強國卻鮮有優秀的體育電影誕生?在文創資訊看來,其實這與體育水平的高低並無關系,關系在於電影水平的高低。

那麽,國產體育電影究竟有哪些欠缺呢?

首先,從技術層面來講,體育電影需要記錄運動過程,體現運動美感,對設備有一定要求。比如在記錄高速運動和難度動作時,會使用運動輔助設備、專業動態攝影器材等。而中國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在技術上還比較落後,沒法讓場面“燃”起來。但就目前來說,但目前來說,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想拍一部像樣的體育電影對中國來說已經不是難事。

其次,從創作動機來說,其實中國並不缺好的體育故事,但問題是體育還不是一種主流化的生活方式,在電影人的概念里,體育並不重要,也就缺少了那顆用心去挖掘體育故事的動力。因為電影從業者不關心體育故事,也因為體育從業者,沒能力去駕馭電影這樣的藝術或者商業手段,久而久之,體育電影就在中國沒落甚至銷聲匿跡了。

再者,從專業度上來說,除了技術層面的東西之外,作品在個人實現和國家榮譽兩個主題之間的平衡性上很難把握,或重或輕都難以抓住觀眾心靈,這是一大難點,需要不斷摸索。

最後,從創作環境來說,中國電影是一個商業成功時代,也是一個爛片橫行時代。拋開體育話題不談,有幾部國產票房大片,能像《摔跤吧!爸爸》那樣花心思和精力慢慢地打磨?說到底,是電影人的專業精神不夠。資本、制片人、明星,哪一個不是利益至上?能說好一個故事,就很不錯了! 

事實上,不僅是體育電影,當今影視圈可能最缺的就是“工匠精神”!

文創資訊有話說:

眼下,《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已經讓不少電影人在蠢蠢欲動了。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中國銀幕將會有一大波體育類題材湧現!不信,走著瞧!

在文創資訊看來,國產體育電影要想出現世界級作品,不能簡單地照樣學樣,跟著《摔跤吧!爸爸》後面就大拍體育片,而是要從整個電影產業的角度思考,學習寶萊塢的運作經驗和創作態度,尤其是要沈得住氣。

體育片投資大,周期長,對演員要求高,51歲的阿米爾汗為了拍攝此片增重再減肥,女演員桑亞•瑪荷塔在片中的摔跤鏡頭不足1分鐘,但是參與訓練長達9個月。而在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中,投資人是不允許這種冒險的,演員也是吃不了這種苦的。

所以,什麽時候國產電影在有錢的基礎上有了技術,在有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態度,我們離佳作也就不遠了!

《摔跤吧!爸爸》 中國體育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