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業內人士:文化產業園要長久生存  就要找到地域優勢

5月11日,第十三屆文博會在深圳開幕。部分業內人士表示,與二三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更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文化產業園要找到自己的地域優勢。

自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都達到了15%以上,大大高於GDP增速。“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十三五”末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本屆文博會主會場在深圳會展中心,展覽時間持續至5月15日。總展位面積10.5萬平方米,主展館設文化產業綜合館和8個專業館,包括文化消費時尚文化館、影視動漫館、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文化科技館、藝術品館、“一帶一路”國際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工藝美術館。

開幕前一天和當天,多場論壇在文博會現場舉行,多位業內人士暢所欲言。中文發集團文化有限公司CEO馬建平在主題為“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的論壇上說:“在北京朝陽區或者通州,我們看到很多類似於798藝術區這類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要特色的產業園區。這些產業園區大家去看的時候,都覺得特別好,大家感覺出欣欣向榮,無論是園區的擁有者還是園區的運營方,大家都賺得很好,園區的所有企業也活得滋潤。”

他接著發問:“但是當我們真正放眼全國去看的時候,是這樣嗎?我們做了很多的調研,發現真真正正能夠做到像北京的798這樣文化創業產業特別聚集的城市少之又少。”

他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目前來講更合適在一些產業基礎比較適合的地方去開展,而二三線城市或者四五線城市如果要做文化創意產業園,更多的應該是房地產的思維模式。

德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沐嶼在上述論壇上則認為,文化產業園一定要找到自己地域的優勢,找到自己生存和未來能夠長久盈利的點。

他說:“文化產業園是需要有很多內涵的,要經營一個幾十萬平方米的地方,要註入很多,要把文化靈魂植入進去,這個產業才能生存下去。”

他以自己所在的企業為例:“我們一方面探索中國動漫的國際化,同時借助我們的優勢發力。我們離航站樓非常近,在首都機場旁邊,所以我們就按照國際標準建立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演播廳,讓演播體系為社會服務,因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全國的電視臺都是在北京錄制節目。為了發展這個,我們自己試水了三年找到了一些經驗,這樣采用雙重保險讓企業能夠生存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