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國企業為當地創造18萬就業

“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合作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入區企業超過1000家,總產值超過50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1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8萬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今日在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能合作情況發布會上表示。

國際產能合作是指圍繞生產能力新建、轉移和提升的國際合作,以企業為主體,以共贏為導向,以制造業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開發為主要領域,以直接投資、工程承包、裝備貿易和技術合作為主要形式。

寧吉喆表示,國際產能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途徑和重大舉措。國際產能合作旨在發揮中方在裝備、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和其他方面的比較優勢,對接中國和沿線國家供給能力和發展需求,共同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重大項目批量落地

第一財經在發布會現場獲悉,中國高鐵、核電“走出去”的第一單都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鐵路方面,發改委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鐵建承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鐵二期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成功實施的第一個高鐵項目,並於2014年7月全線通車運營;中國中鐵承建的埃塞俄比亞輕軌項目是埃塞俄比亞乃至整個非洲的第一條城市輕軌,2015年11月東西線開通運營標誌著非洲鐵路進入軌道公共交通的新時代。

此外,中老鐵路已經全線開工建設;印尼雅萬高鐵已經簽署了商務合同,並有望盡快全面開工;中泰鐵路持續穩步推進,也正在為開工創造條件……

核電方面,中核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核電站項目,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AC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中廣核承建的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主體工程已開工建設……

數據顯示,2013至2016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僅今年一季度,中國企業就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近千份,完成營業額144億美元,同比增長4.7%,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總額的近一半。

資金落實有保障

“一帶一路”投資數額大,寧吉喆表示,中方充分發揮政策性、開發性和商業性金融作用,發起設立產能合作基金等金融平臺,推動各類金融機構采取多種方式支持產能合作項目,為企業開展產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來說,截至2016年底,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沿線國家發放貸款超過1100億美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超過3200億美元,對產能合作重大項目應保盡保;9家中資銀行在沿線26個國家設立62家一級分支機構。中方與沿線22個國家簽署了總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推動產能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互促進。

針對對資本流出的監管是否對對外投資有影響的問題,寧吉喆稱,中國對外投資管理的機制,是按照市場化原則、按照國際慣例進行的。通過投資體制改革,目前對外投資實行備案制為主。同時要提醒企業註意防範一定的風險,也需要進行必要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查。對於“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的項目,在管理中只會更加健康的發展,不會受到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