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MRO報告:消費和基建雙驅動,中國經濟現企穩跡象

研究東亞宏觀經濟的區域性國際組織發布報告稱,中國經濟近期出現企穩跡象,預計2017年經濟增速在6.5%左右,主要驅動力包括穩定增長的私人消費及擴大的基建投資,但面臨的下行風險包括整體投資趨緩、持續去產能、房地產市場放緩及外部不確定性等。

預計東亞增長超過5%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在5月4日發布了《2017年度東亞經濟展望報告》(ASEAN+3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2017),認為東亞依然是全球經濟表現最好的區域。增長主要由內需驅動,同時各經濟體也從區域貿易和投資融合中不斷獲益,且中國是本地區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石。

上述報告中包括對東盟十國和中日韓增長的展望、主要風險的分析及宏觀政策的建議,報告還對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這20年東亞財金合作進行了回顧與總結。

AMRO認為,當前東亞面臨的主要外部風險在於全球不確定性,包括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及流動性緊縮加劇。但總體來看,東亞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韌性較強,基本上可保持較穩定增長,預計2017~2018年增長分別為5.2%和5.1%。

來源:《2017年度東亞經濟展望報告》 註:中國香港作為該報告審視的經濟體之一列出

進一步放松財政政策空間有限

在宏觀政策方面,報告認為,受美聯儲加息影響,東亞存在潛在的資本外流風險,東亞各經濟體應保持較充足外匯儲備,適當的政策幹預與匯率靈活性也利於應對外部風險的沖擊。

貨幣政策上,與2016年相比,全球流動性趨緊與通脹上升,縮小了通過放松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的空間。財政政策有潛力發揮作用抵消經濟下行風險,但進一步放松財政政策的空間有限。

在經濟企穩、美元指數溫和回調等因素作用下,近期資本流出及匯率貶值壓力有所緩解。不過,仍需密切監測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及國內經濟形勢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報告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整體上仍處於中高速且較為穩定的增長階段,硬著陸風險小,當前重點是加快結構改革,尤其是切實推進國企改革、控制企業債務增長、減少過剩產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及增強宏觀政策協調性與有效性等。另外,需加強對金融體系風險的識別與處置,促進金融穩定。

AMRO在報告指出,中國持續的結構改革及消費升級對東亞貿易和投資均帶來持續且深遠的積極影響。比如,中國向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型,並且中產階層不斷壯大,帶動東亞其他經濟體向中國出口更多的消費品。

東亞10+3的區域間貿易量增長顯著

另外,中國赴東亞旅遊持續升溫,為這些地區的服務業創造了新的增長機會。中國快速上升的對外投資對擴大東亞其他經濟體的資金來源及基礎設施建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中國經濟轉型導致大宗商品進口增長有所放緩,這對東亞若幹大宗商品出口國產生了一定影響。

東亞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鏈

報告還指出,亞洲金融危機後,受沖擊的經濟體進行了必要且較為徹底的調整並取得了成效,尤其在匯率、公司與金融部門、財政及審慎監管等領域。東亞經濟還加強了抵禦外部沖擊的能力並形成了更為靈活的政策響應框架,這些都幫助東亞經濟體較好度過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

同時,東亞通過繼續開放貿易、投資及資本流動,推動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化。尤其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生產供應鏈,大大促進了區域內貿易增長。

東亞各國經濟增長顯示出韌性,尤其是新興經濟體

2017年,東亞經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加。AMRO認為,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主要教訓就是東亞應加強財金合作、共同應對危機;考慮到當前資本流動波動性加大及其對經濟金融體系潛在沖擊的增加,東亞各經濟體應加強區域金融安全網的建設,提高區域抵禦風險的能力,維護經濟穩健增長。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是由東盟十國和中日韓共同發起成立的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位於新加坡,其宗旨是致力於維護區域經濟和金融穩定。AMRO職能包括對成員開展宏觀經濟監測,支持區域金融安全網——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CMIM)的運行以及對成員提供技術援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