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著牛根生的另類回歸,能夠給蒙牛帶來不一樣的生機,找回那頭曾經的'火箭牛'。
本文由三錢二兩(微信ID:ThreeQ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
如果我們去看中國的乳業史,不能不提伊利與蒙牛這兩家公司,而這兩家這十八年的恩仇錄,起始於1999年牛根生的辭職。
I. 1999 - 2007 蒙牛崛起
1999年,41歲的牛根生時任伊利集團副總裁,主管經營生產。而當時由於與時任伊利集團董事長鄭俊懷產生矛盾,辭職創業,開啟了蒙牛時代。
正如2003年中國年度經濟人物的頒獎詞一般,牛根生:
姓牛,但他喜歡速度,只用4年就從行業千名之外跨進乳業三強。2003年,他敏銳捕捉航天商機;2003年,他從大草原登上APEC國際舞臺。他姓牛,但他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的銷售額從1999年的僅4000萬元,火箭般的增長。牛根生用了8年時間,讓蒙牛的銷售額在2007年首次超過了伊利:
而這背後的原因來自於兩個維度:乳業整體的爆發,尤其是液體奶:
中國人均液態奶年消耗量從1998年不足6千克增長到了2007年約28千克,增長3.7倍。
蒙牛的營銷策略: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也就變成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一直至今。
2004 - 2005年,超級女聲成為中國電視界的現象級節目,一時間萬人空巷。而蒙牛抓住了超級女聲這個營銷機遇,極大的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而對於運用電視廣告的策略,蒙牛在其2003年的招股書中早已提及,而這樣的策略一直被這兩家公司沿用至今(伊利&蒙牛:喝的不是牛奶,是廣告):
借助液體奶的增長以及成功的營銷,到了2007年蒙牛的收入有90%是來自於液體奶,同時,蒙牛也在液體奶方面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自2003年起就一直是液體奶市場份額第一:
在2007年,蒙牛的液體奶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40.7%,遠超對手:
資本市場也給予了蒙牛豐厚的回報:截至2007年底,蒙牛自上市以來漲幅為700%左右,而同期,伊利漲幅為200%左右。
(白色為蒙牛股價,綠色為伊利股價)
II. 2008 轉折點: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5月,一位網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順縣城一家超市里買的三鹿奶粉的質量問題。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正式爆發,而作為國內乳業老大的蒙牛與伊利的奶粉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一時間中國制造的奶粉變成了人人聲討的對象。
面對三聚氰胺事件,牛根生落淚,並且肯定的說道:
不僅我不知情,我們的團隊也不知情,因為蒙牛的員工也是到社會上的超市去購買奶品。
不去評論三聚氰胺是否是當時整個中國乳業的'潛規則',但三聚氰胺卻似乎成了伊利與蒙牛表現的轉折點,而當時伊利與蒙牛對待其經銷商的做法也為此埋下了伏筆:
(摘自知乎某業內人士)
III. 2009 - 2016 伊利涅槃
2009年7月,中糧入主蒙牛,成為其第一股東,而其實早在2005年,牛根生就萌生了淡出蒙牛,專註慈善事業。2011年6月,牛根生正式辭任蒙牛董事會主席。
而伊利,其管理團隊已經從2002年開始磨合,並一直管理公司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被任命為伊利總裁的潘剛,是當時中國520家重點工業企業中最年輕的總裁,年僅32歲。
從其銷售額上看,自2009年之後,伊利便如鳳凰涅槃一樣,從三聚氰胺事件快速複蘇,並且在2012年超過蒙牛,成為中國乳業老大:
我們再看伊利與蒙牛的毛利率和凈利率會發現:自2009年起,伊利的毛利率一直高於蒙牛,同時其凈利率在2013年後也遠高於蒙牛。
而這樣的情況源於伊利的新品推出帶來的產品結構升級,使得高端產品占比提升,毛利率與凈利率也隨之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慕希,其2014年上市就近10億,2015年銷售額達到近40億,而2016年更是超過莫斯利安,成為常溫酸奶的第一,銷售額近80億。
(安慕希冠名奔跑吧兄弟,並頻繁兩箱節目中)
特別指出的是,在這一切的背後,仿佛是被中糧入主的蒙牛,失去了對營銷過往的敏銳,而伊利正是利用以前蒙牛崛起時的營銷策略,以牙還牙:
《奔跑吧兄弟》:安慕希
《爸爸去哪兒》:QQ星
《我是歌手4》:伊利金典
這些電視節目的走紅讓伊利收獲頗豐,而蒙牛,好像只剩下通過增加銷售費用,進行促銷來維持其銷售額:
而正因此,資本市場也從2009年給予了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答卷:從2009年至今,蒙牛漲幅為200%左右,而同期,伊利漲幅為1500%左右。
而目前伊利的市值為1150億,而蒙牛僅為530億,為伊利的一半,而與伊利銷售額的差距,從2007年的領先變成了2015年的落後百億。
也許正是看到這樣的現狀,牛根生再也坐不住了:2016年9月,牛根生也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回歸蒙牛。
期待著牛根生的另類回歸,能夠給蒙牛帶來不一樣的生機,找回那頭曾經的'火箭牛'。畢竟伊利蒙牛銷售額相近,市值僅有一半的蒙牛確實有些憋屈。
最後,想提的一點是牛根生其實早已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蒙牛股份,成立了老牛基金會。牛根生在2015年,又向其基金會捐款15.34億,十分令人尊敬!
而伊利與蒙牛的十八年的恩仇錄,可能又因為牛根生的回歸,進入了一個新的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