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28 NM
上星期我們討論了通脹成因,快錢及商品價格過高等問題,為世界經濟增添了幾分陰暗面。其實在地球的這邊,並非一片灰沉沉。
歐美政治及財金政策的鬧劇,實際上與我們無關。最困擾亞洲地區的,是不斷加劇的通脹問題。西方國家未能自救,自然幫不到我們,我們不應該被他們的問題所影響。中國十二五有隱憂
我關注的是,中國經濟依賴在固定資產投資上達七成,即使人口達十三億,我仍覺得荒謬。這種失衡情況,解釋了為何上海及香港的股票市場自○七年開始,成為表現最差的城市,可能是因為愈來愈多人預期中國經濟將有一次大震盪。
難怪總理溫家寶要落實下一個五年計劃去刺激消費性開支、服務業、生物科技及清潔能源,減少不必要的生產力及大型計劃上的開支。我真的希望這個「十二五規劃」可以盡快有成果,否則淡友就會得逞。
自○○年起,金屬價格已經增長十倍,估計其中一半都是中國的錯,雖然發展中國家印度亦要負起部分責任,這情況與石油及燃氣一樣。
與 其一味看淡,不如找出哪類公司位處風眼位,我們總不能因此沽出整個組合,尤其是一些表現良好的中國公司。中國要面對經濟大震盪的機會,我相信由零提升到兩 成半,始終溫總在執行規劃時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歸根究底,中國行政制度透明度低,當溫家寶一人未能控制規劃的每一個細節,自然要依靠下屬之間互相合作。 假如大家都不太熱心,這個計劃最終只會被沖到馬桶去,中國自毀長城。
留意日常消費股
以上所帶出的訊息是,總不能沒有基建,但 必須與交通、服務業及清潔能源有關。我不是支持那些鐵路公司,反而會考慮相關的售票、信號系統,及其他相關的專門行業。我會留意一些售賣日常用品的公司, 例如賣麵、飲料、食品,也包括人壽保險、銀行、流動電話服務及能源發展的公司。假如要買地產股,便要小心選擇,我們持有的瑞安及新鴻基地產是較富有競爭力 及財務實力的公司。開採礦及金屬的公司已經過了巔峰狀態,低毛利、低效能,又是污染源頭,漸漸成為了舊經濟行業,加上中國已經開始於海外買入資源。組合中 的創科、思捷及友邦業務位於歐美及亞洲,可作對沖;太古加強航空及商貿;我相信滙豐表現會有好轉,投資者回頭現已太難,只好一直持有,直至它暴升或暴跌的 一天。我心目中的合理目標價是一百四十元,達標後才對其前景再作評估。管理層決定徹底改革及減薪將是一個好開始。 標普將美國政府債務評級前景下調為負面。這是應該的,但影響對債券甚於股票。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