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災難之吻 蔡東豪

2011-4-29  NM



日本災難發生至今個多月,許多問 題漸趨明朗,以我最關心的製造業為例,牽涉日本企業的供應鏈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現在的情況比最初的資訊真空有重大改善,至少知道情況有多壞。日本市場相 對上封閉,港商能銷售到日本市場的產品為數不多,大多數港商依賴採購日本物料,方向是單向。
據我所知,大部分日本工廠沒有因為地震和海嘯 直接受損,日本工業現在面對最大問題是穩定的供電,特別是生產精密產品,工廠的電源一定要穩定,不似寫字樓和家居,工廠即使關閉電源一段短時間,牽連也可 以很大。過去個多月,日本工業界不停跟電力供應商商討短期解決方案,應該取得初步共識。跟我公司有生意往來的日本工廠,全部都重新提交了供貨期,供貨量當 然有影響,但總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日本災難無意中揭露了日本工業仍緊握着全球工業供應鏈要害,從飛機到汽車到手機,日製產品無處不在。我留 意到日製產品有兩個特點:第一、產品精密度高,不容易在短期內被台灣或南韓產品代替。廠商已面對成本壓力多年,日製產品價格比台韓製產品高很多,如果廠商 可以轉用台韓製產品,早已轉了,今時今日仍未轉的話,原因一定跟品質有關。此時急就章轉用台韓製產品風險很高,或是根本不可能,日製產品客戶唯有祈求日本 工業儘快復元。
第二、產品體積小和重量輕。體積小和重量輕的產品大都以空運作運輸,所以客戶庫存一般不高。以往廠商即使計算錯誤而缺料,可 立即下訂單,產品三兩日可送到,廠商漸漸地養成臨渴掘井。日本災難發生後,廠商查看庫存,發現日製產品的庫存不多,即是最少的正是將會最缺的。這時候廠商 苦惱不已,點解搞成咁?
弄至這局面其實又可追溯到日本。三十年前日本國力如日中天,製造業是日本經濟火車頭,全球製造業都往日本工廠取經, 被捧得最高的是豐田汽車,其中最受注目是豐田的Just-in-time(JIT)生產系統。顧名思義,JIT即是剛剛好,生產系統在適當時候把適當物料 送到適當地方,從而減少損耗,提高生產效率。JIT的精神是,庫存是浪費品,不但製造不必要成本,例如增加倉庫費用、減低流動資金等,更重要是過量庫存反 映生產效率偏低,直接影響品質;庫存是生產上的萬惡之首。
基金經理、分析員未必熟悉生產方面事宜,但一看財務報表,一定懂得把庫存跟營業額 比較,再看庫存過去幾年的走勢,判斷工業股的生產效率。庫存在工廠內是矛盾課題,生產部的表現指標是生產量,避免因缺料導致生產停頓,生產部一定要求增加 庫存;財務部要看實際數字,特別留意流動資金,有過量庫存,即是資金被壓死,不能變現金,一定向生產部施壓。生產部火併財務部,多數是財務部勝出,財務部 一句「影響盈利」,所有人收聲。
日本災難教曉廠家一個道理,供應鏈一旦出問題,自己倉庫內的物料便是寶,愈多庫存愈放心。我相信短期內無人 相信JIT,什麼壓死資金,通通拋諸腦後。廠商此時的心態是,這次大難不死是好彩,受驚後的處事態度一定會變得審慎,雖然未必可徹底改變一個人,不過起碼 會令人審慎一段時間。
這是吊詭的發展:日本災難對大部分工業股今年的業績影響是正面,因為供應鏈上各單位齊向JIT投反對 票,大幅提高採購量,工業股下半年生意滔滔。不過,廠商不要開心至忘形,因為這可能是災難之吻。這段時候客戶增加的訂單,沒有實質需求的支持,源自客戶受 驚後的自然反應。例如汽車廠這段時間向零件生產商大幅增加訂單,不一定代表消費者對買車的需求大幅增加,只代表汽車廠暫時不信JIT,到年尾汽車廠發現庫 存過多,一聲令下減低庫存,受害者是整條供應鏈。今年增加的生意有可能是向將來借來的生意而已。
今年生意好,廠商要謹慎考慮是否擴建生產量,一定要看清楚新增生意是否來自實質需求。做廠真難,無生意要驚,有生意也要戰戰兢兢。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