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名技術IP陳皓:創業公司技術課,如何更快更有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1/162502.shtml

知名技術IP陳皓:創業公司技術課,如何更快更有用?
筆記俠 筆記俠

知名技術IP陳皓:創業公司技術課,如何更快更有用?

要知道未來去哪,需要知道過去的軌跡。

本文由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陳皓

一、首要任務:解決自己身邊實實在在的需求

2012年我去阿里巴巴的時候,阿里已經長大了,阿里最開始肯定沒有想到今天會做那麽大。應該說,沒有任何一個企業一開始就會把自己的網站設計成像今天那麽好,也不會一開始就要去想要幹那麽大的事。一個企業一開始肯定都是一個非常粗糙簡陋的東西,然後慢慢演化出來。

比如“雙11”活動,已經有7、8年的時間了。當它進入大眾視野的時候,其實已經運作了好些年了。

新興的東西剛出來的時候,首先不要想著它未來能變多大,而是要想怎麽才能被用戶接受——這其實是一個挺長的周期。

一個企業剛開始的時候一定不是去想:“我未來要做到什麽生態?”而是要想:“我怎麽養活我的團隊?怎麽讓用戶認可我?”

案例一:淘寶

阿里一開始並不是想做淘寶,只是擔心EBay的B2B會把阿里的B2B幹掉,就想著弄個淘寶,先牽制一下EBay。結果,在做淘寶的過程中把Ebay中國幹掉了。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是5000萬,只有5000萬人上網,EBay就占了4000萬。擁有4000萬的網民用戶,EBay覺得自己已經拿到了中國互聯網80%~90%的市場份額,躺著都能掙錢了!但是它忘記了,中國互聯網民的基礎是10億——5000萬在10億面前什麽都不是!淘寶沒有去跟EBay競爭這4000萬的業務,淘寶競爭的是未來10億的用戶。

淘寶是怎麽拿到這麽多未來的用戶的?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個是非常快速地解決本土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比如:網店的商品訂單交易管理,還有信用、搜索等);

另一個是運營(通過免費燒錢做地推改變用戶的習慣)。但一開始一定是沒有想到能做這麽大,只是不斷地解決用戶的需求。

案例二:微信搶紅包

微信一開始一定沒有想著要去搶奪支付寶的市場,因為支付寶已經有那麽大的市場了,微信支付怎麽做?

騰訊有個習慣,每年公司內部都要發紅包。這個事情用代碼做簡單多了,所以他們在微信自己開發了紅包功能使用,沒想到公司外部的人馬上也用起來了。搶了紅包,賬戶上就有錢了。

錢拿來了,總是要消費的。賬戶上有錢,取不出來,也沒卡,那就刷出去,就這樣把用戶的習慣給培養出來了。而且,最妙的是微信錢包相對於支付寶的開通來說用戶的成本非常低,不需要綁卡,不需要身份證,推廣得非常快。

因此,先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指不定你就可以大面積地搞定這個事情,然後越做越大。

二、目標是最重要的,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解決問題

無論要做多大的產品,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先制定好目標,然後再把目標分解成子目標,把子目標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比如,在電商領域,如果想要讓用戶有更強的粘性,則需要一個積分系統可以兌換積分,或者有個會員制。運營會把這個東西設計出來,產品部門再進行細化——什麽叫會員制?這個會員制能不能做到跟別人不一樣?之後,技術部門要把它開發出來——哪些人做前端,哪些人做後端,最終一定要分解到個人。

創業團隊要比打工的團隊強很多,因為創業團隊中每個人都會守護這些目標。打工的人可不管,反正老板讓我幹啥事,我就幹啥事,老板會很累。

222

為什麽阿里員工很熱情?因為他們大概都知道公司要做什麽事情,也知道公司的使命。他們經常會跳出來在論壇里發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去了解外面用戶的情況,並積極反饋回公司相應的團隊。

如果一個公司的全體員工都在生活中了解用戶,並把用戶的需求反饋回公司,而公司內相關的團隊立馬響應並解決問題,那麽這個公司的團隊就很強大了。因為所有人都是守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

不要管員工提的建議是否靠譜,我們都要鼓勵這樣的行為。因為這種文化是良性文化,最害怕的是管理者講完以後,員工啥話都不說。最好的管理者,少說話,多聽下屬說。也許下屬會超出預期,也許做的不夠,但是得先讓下屬說出來,然後一塊兒調整。因為我們自己說出來的東西,通常自己會非常認同。讓員工主動,讓員工有參與感,員工才會覺得這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公司的事。

中國的很多外企不接地氣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國的職業經理人並不對中國的本土用戶負責,而是對國外的老板負責。因為他們的打工心態,要的是怎麽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怎麽為用戶解決問題。

其實,我們既不是為用戶負責,也不是為老板負責,而是為目標負責。做管理者的人,不要讓自己變成瓶頸,管理者要制定流程、制定規則。

三、互聯網創業,一定要提高效率!

好多做O2O的創業項目,線下怎麽做,線上就怎麽做——這是沒有意義的。

互聯網的本質是提高效率,所以線下的東西往線上走時,一定要提高效率,如果你不能在線上提高任何效率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舉個例子:

打車有沒有為你提高效率?以前要站在路邊打車,現在不用了。用戶體驗提升,效率也提高了。

效率是什麽?

我們再細分一下,從物理學的角度看,效率=有用功/總功,跟時間沒關系。

很多人說效率就是比誰做得快,你做得快有什麽用呢?做出多少有用的東西,這才是關鍵。

我做得慢沒關系,但是我做出來有用的東西比你多,質量比你好,不用返工,我的效率就比你高。

要提高效率,有兩種方式:

一是把有用功往上提;

二是把總功往下降。

要知道未來去哪,需要知道過去的軌跡。我們看看歷史:過去100年,人類是怎麽提高效率的? 我們可以看出,改變人類生活習慣、讓人類進步的,就是各種各樣自動化的以及可以提高效率的工具。馬車不夠快,於是發明了汽車,汽車不夠快,於是出現了火車,火車不夠快,於是出現了飛機。

333

為什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好多技術,為我們降低了成本,競爭力就出來了。創新和自動化是重點,自動化的工具可以讓你減少總功,而創新則會讓你提升有用功,這就是互聯網的本質。

當然,現在互聯網上的商業模式,主要還是以流量生意為主去掙企業的廣告收入。不過隨著更多實體行業的進入,我相信,互聯網會從一開始流量生意的野蠻開采模式,進入到提高服務效率的精耕細作模式。

到了線上以後,如果有一個很明顯的效率提升,就可以燒錢推廣了。但是絕大多數人只懂得模仿燒錢這個動作,不明白燒錢的前提是需要效率的提升。另外,不是通過燒錢把用戶撈上來,而是要改變用戶的習慣。當用戶有自然增長的時候,開始有口碑傳播的時候,才值得去做營銷。

再多說一個關於線上獲客的案例,美國的數據是這樣的:

線上獲客大概有1‰到2‰的機會,也就是說,互聯網電商的中1000個人可能有1~2個人會下單;或者說,廣告投放1000個人,可能會有1~2個會因為看了這個廣告以後來你的網站。這個時候,這個數再乘1‰到2‰才是真正下單付費的數據,如果你能做到3‰的話,已經很牛了,4‰的話,更不敢想。

444

進入線下呢?線下獲客的數據是6‰,但獲客成本是20美金。

所以,到底是在線上獲客,還是在線下獲客?這並不絕對。好在,現在中國的線上推廣和線下推廣渠道都非常成熟,當然,前提是你要舍得花錢。

四、想要教育客戶?借鑒父母和子女的關系!

教育用戶的成本是比較大的。要想教育用戶,可以借鑒一下父母教育子女的場景,你對子女說得越多,子女可能越反感。最好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引導子女,找到子女的興趣點和關註點,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之。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切入點”,用戶其實是挺唯利是圖的。因此,你要先讓用戶明白,如果你要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好,如果你要更省錢,如果你要更賺錢,你就需要使用我的這個產品。先把用戶帶到這個場景來,再告訴用戶怎麽辦。也就是說,先發展用戶的興趣,再發展用戶的信任,這才能教育好用戶。

另外,複雜的東西是很難執行下去的,也很難教育用戶。如果要教育用戶,最好的方式是直截了當、簡單粗暴。

比如iPhone手機,我們家一個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就把這個手機扔給他了。他看到那個滑動條,想都不想就自己用手滑了。為什麽iPhone只有一個鍵?因為這樣不會讓你思考更多的東西。滴滴APP出來之後,“我要叫車”就一個按鈕,你永遠不會點錯。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可以馬上快速操作起來的東西,把一些複雜的功能先扔到一邊去。

當然,也不一定是簡單的東西,用戶才會學。淘寶的商家後臺是史上最難用的,但難用沒關系,重要的是商家願意學,因為有利益在里面。如果沒有利益,再簡單的都不願意學;只要有利益在里面,再難的東西都願意學。學習這個事情可以借用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家長整天教育孩子,孩子煩死了。

客戶就是那個孩子,對客戶講太多,客戶就煩,因此最好還是引導客戶來學。

五、運營、產品、技術三者取其一!

技術跟業務是不分的,一般有3種類型的公司:

一種是運營驅動型;

一種是產品驅動型;

一種技術驅動型。

運營驅動型基本上是運營和銷售。運營不是運營你的產品也不是運營你的業務,是運營人、運營用戶。產品驅動型專註於產品的提升,用戶的體驗。技術驅動型,通過技術支撐大規模的運營。技術是為了支撐用戶的體驗,技術驅動系統更不用說,技術就是核心。

運營驅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安全感的,這也是為什麽阿里巴巴要跟蘇寧綁在一塊。阿里巴巴收購大量的線下企業,因為線上太空洞了。產品驅動最大的問題是被人複制模仿,就像蘋果的手機被安卓模仿一樣。技術驅動型最大的問題是可能會出現一些叫好不叫座的東西。

這3個特性,有些時候是有沖突的,它們不是缺一不可,也不是絕對獨立的。但是它們3個不可能全部都要,只能要其中一個,另外2個作為它的支撐。

比如你要運營,產品和技術就是運營的支撐;你要產品,運營和技術是它的支撐。這個我建議大家一開始就想清楚,因為你不可能幹成所有的事。或者你有幾個團隊,你必須要跟他們講清楚每個團隊各自做什麽事,否則的話你會混亂,最後就會搞成四不像。

六、不同的時期,核心競爭力不同

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初的核心競爭力是創始人自己,中期是產品和技術門檻,後期是商業或是價值的壟斷。

初期:你要的是完成這事從0到1的階段,所以創始人很關鍵。

中期:靠創始人是吸引不了用戶的,只有靠你的產品吸引用戶。中期你需要去獲取用戶,要有用戶信任你。

後期:用戶已經不成問題了,你的問題是那些競爭對手,你要幹掉他們。

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

初期不要多想,不要想著未來要做多大,未來是啥樣,你也不知道,沒人能夠預測未來。關鍵是,你要提供解決痛點,提供服務。痛點是什麽?就是你的切入點,簡單粗暴一點。

中期優化效率,減少流程,提升用戶體驗。

後期做顛覆,像滴滴打車,一開始就是解決打車的痛點、優化效率。除了坐出租車,用戶也可以坐私家車。到今天滴滴要開始顛覆了,顛覆什麽?改變生產關系,改變規則。

七、執行力效率叠代,要抓重點!

一流的想法,三流的執行力,等於0;

二流的想法,一流的執行力,你就很牛;

甚至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執行力都行。

所以執行力效率叠代,關鍵是要抓重點。

怎麽抓重點?

666

1、砍掉你的人!

我們先虛擬地砍掉你的人,比如你有50人,先砍掉一半,只剩25個人了,以前50個人可以做100件事,現在只有25個人。那麽,哪些事最重要?

2、砍錢!

付出那麽多錢,什麽是最重要的?要把錢要用在刀刃上。

這樣的思考方法,就叫“條件受限”。一定要讓自己條件受限,大公司是條件不受限的,所以老板每天都在想怎麽讓下屬多幹點事兒。

創業公司要想的是,怎麽幹最重要的事。條件受限之後使不了蠻力,必須使智力。

做叠代,一定要簡單,因為只有簡單的東西才能被用戶理解,簡單的東西才能被自己人理解。在一開始,寧可做半個產品,也不做一個半成品,不要什麽都做。半個產品,用戶會對你期望,一個半產品,只會給用戶帶來失望。

如果條件受限,先做半個產品,而不是一個半成品。寧可缺失一些功能,也要把重要的功能做漂亮,這樣用戶就會很爽。

就像釘釘,一開始就是免費打電話,解決了用戶的問題,後面才開始優化效果,用戶量越來越大。

八、不同階段,如何面對不同的技術挑戰?

創新是如何發生的呢?

創新只有在兩種條件下發生:自由、效率。在自由的環境下,對效率的追逐等於創新。如果你不自由,你的思想不夠開闊,你腦洞不夠大,就無法創新。但如果只是腦洞夠大,凈搞些亂七八糟的也沒什麽用,還要再加上效率。

777

觀察一下人類的歷史,全部是對效率的提升:馬車到汽車,還嫌不夠快,飛機出來了,飛機不夠快,火箭出來了。再來看通訊,以前飛鴿傳書,後來電報,嫌不夠快,電話也就出來了。

現在已經全面轉向智能手機。今天推廣渠道實在是太牛了,你要100萬用戶,馬上就給弄。有好多三線城市的年輕人都不工作了,就守在QQ面前接任務。

這對於互聯網手機端意味著什麽?以前你在點網頁,你一把只能點到一個。現在指頭劃屏,一秒鐘可以劃出更多的線。

用戶要求越來越快,然而團隊研發速度越來越慢,好的技術人員越來越難找。就像一開始一個十米寬的河面上架橋,放個木板過去就行了。

當用戶數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就像那個河面越來越寬了,當你的河面變成100米的時候,你架這個橋就需要一個相當專業的工程團隊了。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

888

第一個階段:是從0到1,把想法做成現實的,把功能性的開發做出來就好。

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完成技術實現,不需要什麽架構,只需要做好技術選型。

第二個階段:用戶獲取期。

之後進入擴張階段,獲取用戶的時候,需要性能穩定,並建立好軟件的生產流水線。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好技術並培養技術團隊的工程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創始人自己搞不清楚技術的話,就只能養CTO。

999

第三個階段:業務擴張期。

這個時期需要的技術非常複雜,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項目。除了需要抽象出各種業務和技術中間軟件外,還需要利用大量自動化工具的服務化開放平臺,跟第三方接入,讓大數據處理。這個階段,需要最頂尖的技術人才。

創業公司 技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