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音樂170327勃蘭登堡協奏曲 (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3/27/%e9%9f%b3%e6%a8%82170327%e5%8b%83%e8%98%ad%e7%99%bb%e5%a0%a1%e5%8d%94%e5%a5%8f%e6%9b%b2-%e4%b8%8b/

音樂170327
勃蘭登堡協奏曲 (下)
蕭律師執筆

這六首協奏曲採用當時流行的大協奏曲體裁。我在《大協奏曲》一文己解釋過,大協奏曲與一般現時樂迷常聽到的獨奏樂器協奏曲不同,是在同一樂團中分出一組數量較少樂器(主奏部)和另一組數量較多樂器(全奏部)的競奏。
六首中,第二、四和五都是典型的大協奏曲,主奏部和全奏部對峙;其餘三首則是樂隊一部份對抗樂隊另一部份。樂曲原稿的配器是因依從前宮廷樂團的大小作編製,一般是七至十三件樂器,以弦樂為骨幹,木管woodwinds常占據競奏地位。銅管樂器管只有在第一首用圓號(horn,即是現今的法國號),第二首用高音小號trumpet。六首中的五首都是三個樂章—快、慢、快,只有第一首有四個樂章,加入了一段小步舞曲minuet。

第一首F大調,作品編號BWV1046
這首是六首中唯一有四個樂章,是寫給整個弦樂組(兩隻小提琴、一隻中提琴、一隻大提琴)另加一隻高音小提(violin piccolo、兩個圓號、三支雙簧管oboe和一支大管bassoon及一個數字低音continuo。

第一樂章的開頭是 巴赫用主題素材最經濟的典範:在第一小節,兩隻小提琴和第二圓號即帶出主題,雙簧管和數字低音奏出三個向上升的音符;在第二小節,第二圓號重複奏出一個三連音—整個樂章都源於這兩小節。

第二樂章是一個卡農canon,由第一雙簧管及高音小提琴奏出,圓號噤聲。

第三樂章,高音小提琴首先獨奏,第一雙簧管在第二十四小節加入;在第五十三小節,高音小提琴獨奏出別處所無的新素材,樂隊有力地返回作終結。

第四樂章是一連串迷人的舞曲:第一小步舞曲由整個樂團奏出。第一個三重奏曲trio由兩枝雙簧管和巴松管奏出。第二小步舞曲沒有了圓號和木管、波羅奈曲polonaise出由弦樂組奏出,但高音小提琴靜止;第三小步舞曲也由整個樂團演奏,圓號靜止;第一三重奏曲只由圓號和雙簧管演奏;第四小步舞曲由全樂團演奏作全曲終結。

第二首F大調,作品編號BWV1047
這首是寫給小號、豎笛recorder、雙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低音數字。這首樂曲明顯地將樂隊分開四組,輪番演奏主題的材料。

樂曲一開始,全樂團齊奏,由小提琴奏出主題。其他獨奏者相繼進入,但組與組之間都由短暫的全樂團齊奏作間隔。這個主題,連同它的變奏,四組交錯奏出華麗的線條。音色的對此使樂曲發展得更絢爛多彩。嘹亮小號的出現,將樂章帶向高潮。

第二樂章是D小調的緩慢版,由豎笛、雙簧管、小提琴奏演出安寧、和諧和含蓄的三重奏。小號禮貌地在這樂章中噤聲。

第三樂章是一個頗快的快版。小號再回來,先奏出主題;雙簧管、小提琴和豎笛相繼跟進。最後弦樂組齊奏預示高潮的來臨,嘹亮的小號將這首樂曲帶向一個絢爛的終結。

第三首G大調,作品編號BWV1048
這首協奏曲是寫給三隻小提琴、三隻中提琴、三隻大提琴,一隻低音提琴和古鍵琴。
這是一首突破形式的大協奏曲:其獨特之處在於不分主奏與協奏,完全沒有獨奏。樂隊簡單分為兩部份,樂噐一唱一和,互相呼應,像兩人在對話。聽者會聽得眉飛色舞。

第一樂章有四個主題。一開始,小提琴就齊奏引出第一主題。其後出現的三個主題都有小提琴的份兒。小提琴在這樂章中獨領風騷。第二樂章是緩慢版,以小提琴主導,作出簡短的過渡(約三十餘秒),進入第三樂章是快版,分成兩部份的樂團,反覆呼應競奏、轉調。最後,像第六首一般,以類似吉格gigue的舞蹈作終結。

第四首G大調,作品編號BWV1049
這首協奏曲的主奏是一隻小提琴和兩支豎笛(現代樂團有時用橫笛);負責伴奏的是兩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古鍵琴(或數字低音)各一。三個樂章分別是快版、緩慢版和急速快版。各種樂器獨奏都很明顯,是其他五首所無,是這首協奏曲的特色。

第一樂的章開始由豎笛奏出主題,小提琴隨後以華麗的旋律進入。在此樂章和第三樂章中,小提琴獨自在多處以出色及變化多端的華彩樂段演出。在第二樂章,以豎笛奏出旋律,小提琴(在低音處)及樂團其他部份作簡單伴奏。第三樂章是一個有力和高貴的賦格曲fugue,先由中提琴奏出,後由小提琴以新的素材接上,賦格徘徊在低音處。樂曲的結尾是全曲的高潮,在整個樂團熱烈齊奏中結束。

第五首D大調,作品編號BWV1050
這首協奏曲雖排第五,但應該是最後完成的一首,也是六首中最長的一首。前面說過,巴赫以公費前往柏林完成購買一部雙層的古鏈琴。而這首協奏曲顯然是大受這部古鍵琴所影響。這是寫給與古鍵琴任獨奏的第一首協奏曲。這首協奏曲是寫給橫笛、小提琴及古鏈琴作主奏,及小提琴(沒有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低提琴組成的伴奏部份。

第一樂章開頭三小節的齊奏及在第九小節橫笛的加入構成整個第一樂章的材料。古鏈琴有很長的獨奏(共六十五小節)。這是一個令人非常興奮的樂章。

第二樂章是一個高貴的三重奏、只給獨奏者演出,沒有樂隊的全奏。橫笛、小提琴及古鏈琴,形成三聲部對位。有時兩種樂器唱和,有時三者互相模仿。小提琴和橫笛像一雙情侶,常依偎唱和。典雅、安寧,是這個樂章的特色。

第三樂章由橫笛、小提琴及古鏈琴三件獨奏樂噐奏出輕快如歌的主旋律作開始,樂隊很遲才跟進。主題在獨奏和伴奏樂隊之間唱和。和第一樂章一樣,巴赫給古鏈琴有充份出色的表演機會。樂曲在和平、安詳的氣氛中終結。

第六首B大調,作品編號BWV1051
這首雖位列第六,但可能是巴赫在六首中最早完成的一首。他的老細 理奧普親王是一位音樂發燒友,喜歡落場作為團員之一去演奏。 親王善長玩一種已過時的、叫Gamba的中提琴(提琴不是托在臂彎上,而是夾在雙腿之間作演奏),很有水準。這首以中提琴為主的協奏曲應是專為親王而寫,而巴赫應坐在中提琴首席作領導—親王應無異議罷。巴赫的兒子C.P.E. 巴赫後來回憶,說他的“父親能玩得一手好的中提琴,又是小提琴好手,比古鏈琴玩得更好。”

所以這首協奏曲最獨特之處在於沒有小提琴—即將中提琴的地位提升的意圖最為明顯不過,給足老細「面子」。這首是寫給兩隻當時一般的中提琴(叫braccio viola),兩隻gamba中提琴、一隻大提琴,低音提琴及古鍵琴各一作伴奏。由於完全沒有高音樂器,所以整首樂曲徘徊在中、低音的音域。沒有高音的樂曲一般會好沈悶,但巴赫寫得極美而呈現一種歡樂藍紫演音色。樂曲有三個樂章。

巴赫沒有定下這樂章的速度,一般是以快版演奏。兩隻中提琴互相追逐嬉戲,其中又夾著和伴奏散漫對話。Gamba中提琴雖在整首樂中站在伴奏角色,但豐富了整個樂章的音色。

第二個樂章是不太慢的緩慢板。Gamba中提琴完全噤聲,另外兩枝中提琴以二重奏奏出一個悲涼的詠嘆調,大提琴與古鍵琴不時奏出詠嘆調的片斷。這樂章以一個全和弦作結,給這樂章一種未完的感覺。

第三個樂章是一個快板的吉格舞曲。Gamba中提琴增加樂曲的音色和交織的線條感。中提琴的行進以中庸和快板交替出現,最後重複樂章開始時的主題作結。

勃蘭登堡的錄音多知天星,大的唱片公司擁有不同的錄音和不同演繹可以多達十多個。為了在音樂廳的演出和各指揮的個人要求,有些按原譜演奏,也有改編給較大的樂團演奏;有時有十多個團員,也有多至二、三十個團員,買唱片時可依個人喜好而購買,反正選擇甚多。

唱片推介:
DECCA SXL-20042/3,德國版(Munchinger/Stuttgart Chamber Orchestra,兩碟要分開買),1959年錄音, Teldec,“Royal Sound”是好聲的保證。英版編號是SXL-2125/7,三張唱片,也是要分開買。

PHILIPS 9500910/11(Marriner/ASMF,二碟裝。現錄音有名小提琴家Henryk Szeryng、「金笛手」Jean-Pierre Rampal、名雙簧管手Heinz Holliger、名古鍵琴手George Malcolm,真是陣容鼎盛。)

ARCHIV104971/2(Karl Richter/Munich-Bach Orchestra二碟裝)

HMV ASD-327/8 (Menuhin/Bath Festival Orchestra)

PHILIPS 6599761/2(Raymond Leppard/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二碟裝)。

EMI ELECTROLA 187-00532/3(Otto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兩碟裝,又要分開買)。

DGG 139005/6 (Herbert von Karajan/BPO,鬱金香頭版,兩碟要分開買。)

西德PHILIPS 29-651-7(I Musici,Felix Ayo,兩碟裝)。如要原荷蘭版,編號是835328/9,兩碟分開買。

DECCA SAWD-9902/3 (Thurston Dart,兩碟要分開買。)

ARCHIV SAPM-198142/2(Rudolf Baumgartner/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兩碟盒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