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直以來都是一種很克制的態度,我們希望讓一些優秀的服務先進來,培養他們,再走一個開放的路線,逐步釋放這種能力。 我們先把優質的服務引進來,再建立一些場景,後面會逐漸釋放流量,希望這種優質的服務逐漸被用戶認知,對小程序有一個更好的體驗。”在最近的公開課上,微信團隊講師陳浩解答了外界對於小程序在流量入口上所做的限制。
加上昨日公開的“第三方服務”和“附近的小程序”,微信最近共開放了13項小程序的能力。
從1月發布以來,小程序受到的關註從1月頂峰逐漸回落,期間不少開發者與用戶對於小程序處於觀望狀態。在微信指數上搜索“小程序”一詞,可以看到受關註程度在一月有一個明顯高峰,而二三月份關註度則並不高。
對此,微信團隊認為小程序只是一個新生兒,需要更多時間成長。“這個時候的預期不要那麽高,這樣大家才能真正冷靜地拋開這些流量,拋開迅速變現的想法,去想小程序真正適合的服務場景是什麽,我們對它(小程序)的未來,不希望有過高、偏頗的預期,但是它的創新性是不可否認的,所以我們也是非常樂觀的。”微信講師周博雲告訴記者。
從克制到開放
小程序推出之後,由於產品團隊的克制,用戶體驗並不十分理想,而這次微信前後開放了13項功能,從個人開發者開發小程序到將小程序與公眾號進行綁定,進行流量轉化,進一步滿足將小程序作為日常工具的用戶使用習慣。
“1月9日從發布之後到現在將近3個月的時間,我們一直在開發新功能滿足各個小程序開發者的需要。”而這些功能的逐步開放正是在團隊的整個計劃之內。“其實開放是方向,這一波開放能力很久之前就做好了,但是我們是在做掌握一個節奏,未來開放什麽樣的能力,可能現在做好了,但是並不適合在這個時間點開放出去,這是一個大的方向。我們其實是在幫用戶創造小程序的場景,比如附近就是一個場景,公眾號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公開課講師陳浩告訴記者。
在過去將近3個月的時間里,微信對於小程序已經在逐步釋放功能,現在的小程序與去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所提到的有不少的小變化。
最明顯的,是增加了搜索與置頂功能,這兩個功能能夠保證用戶在沒有二維碼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進入小程序。同時,微信團隊在不斷優化搜索的精確程度,以滿足不同的用戶搜索習慣。
盡管過去幾個月大眾對於小程序的使用一直處在雲霧里,市場等待著具有標桿意義的小程序出現,但對於微信平臺而言,小程序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解決方案類的工具,而將業務與應用場景相結合的自由交給了企業開發團隊。
這種自由度讓不少線上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尋找能夠觸達線下的使用場景。對於初創團隊來說,小程序簡化了觸達用戶的成本。
“當時我們創業的時候,一個特糾結的問題,是先開發安卓還是先開發ios,反反複複的改,因為安卓快,但是ios體驗好,類似於這種。但現在就完全不要猶豫,直接先開發小程序。”北京朝夕光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程昊說道。
小程序與公眾號
在公開課現場,小程序與公眾號之間的連接問題受到最多關註。
在四個月前的公開課上,張小龍明確表示未來會將小程序與公眾號之間進行打通,通過公眾號粉絲對小程序進行引流。
從現場情況看來,這項功能為企業提升了一定的用戶量。
“今天上午我的技術讓我看了一下數據,就這一兩天(在公眾號和小程序之間)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設置,(用戶數)提升30%左右。”安居客二手房用戶技術部趙鵬英對記者說道。
對於開發者而言,微信對於小程序功能的開放程度直接影響到用戶量的增長。“我們的用戶增長量是在一個相對理性的狀態,一直是處在一個狀態下面在循序漸進往上升。但是隨著微信平臺支持力度的放開,上升的比例會越來越快。”趙鵬英補充道。
公眾號與小程序作為兩套不同的體系,承載功能不同,對於企業而言,公眾號能夠幫助建立品牌,而小程序能夠促進實質性的交易額。
“我們從商城的數據來看,公眾號作為一個品牌的傳播,它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做這種交易,我們目前感覺並不是體驗特別好,因為周黑鴨的公眾號粉絲已經達到300多萬,我們的粉絲數量在快速增長,但是我們在公眾號商城上的銷售額並沒有跟粉絲數的高速增長成正比,它的下單活躍度是不夠的。公眾號里面我們做的軟文的推廣的閱讀量還是可以的,基本上都能達到10萬+,所以我們對它的定位是有區分的。”周黑鴨互聯網戰略中心總經理李明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