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盡管已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緊急停牌,輝山乳業(06863,HK)股價暴跌事件仍在發酵。3月25日,有媒體報道稱,輝山乳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楊凱在遼寧省金融辦召開的輝山乳業債權人工作會議上承認,公司資金鏈斷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覆蓋全產業鏈的乳企,輝山乳業一度扛過了國內奶牛養殖行業的“陣痛期”。但去年3月~9月,輝山乳業的銀行貸款激增38.57億元,合計借款達到110.86億元,處於歷史高位。資深乳業專家宋亮對記者無奈地表示,過去3年,國內奶牛養殖企業普遍日子艱難,有些牧場甚至破產、倒閉。“輝山作為其中一家最好的養殖企業扛過來了,但現在整個行業還是很虛弱。”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奶牛數量減少,原奶價格逐漸回升,奶農在保證原奶質量的前提下,奶牛養殖行業將在2017年有所回暖。
輝山乳業銀行貸款半年激增近40億元
去年3月~9月,輝山乳業的資金需求似乎突然增大。
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輝山乳業定期存款為18.73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1.85億元。而到了2016年9月30日,輝山乳業的定期存款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16.27億元和81.56億元。這意味著,半年的時間,輝山乳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長了59.71億元,同比大增273.27%。
與此同時,輝山乳業的銀行貸款和其他借款一直居高不下。截至2016年3月31日,輝山乳業的銀行貸款和其他借款共計金額達71.30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42.43億元。而報告期內(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輝山乳業的收入為45.26億元。換言之,輝山乳業2016年3月~9月的外部貸款已經接近公司之前一年的營業收入。
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好轉,輝山乳業的借款金額還在繼續攀升。截至2016年9月30日,銀行貸款已由半年前的69.47億元攀升至108.04億元,激增38.57億元,其他借款以2.82億元達到歷史高位。盡管輝山乳業的總權益、資產凈值保持正數,但公司面臨的資金壓力已超過前兩年的營收總和。
輝山乳業把錢投去了哪里?
對此,輝山乳業並未在定期報告中進行說明。記者梳理公司2016年3月~9月的公告,也未找到相關資料。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奶牛養殖業低迷的情況下,輝山乳業把錢全部投資到牧場建設、奶牛養殖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能把資金壓力完全推到養殖行業上,雖然輝山會受到行業低迷的影響,但不至於導致資金鏈斷裂。”華南一家知名乳制品企業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通常來說建設一個2000~3000頭奶牛的標準化大型牧場需投入3億~5億元,回報期在三五年左右,如果天氣不好影響產奶量則時間更長。但考慮到輝山乳業的全產業鏈布局,原奶基本供應給自家公司,避險能力相對較強,不會出現當時市場上奶農倒奶、賣牛的情況。
他進一步表示,雖然牧場投資回報期長,但如果不是一次性投資10個以上牧場,基本不會給輝山乳業這樣的大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需求。“牧場的前期投入對資金要求大,但長遠來看是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輝山這樣動輒百億的資金需求,應該不是全投入到養殖環節,出現問題也與企業經營有一定關系。”
宋亮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奈地表示,盡管輝山乳業從之前的行業危機中扛了下來,但資金壓力依然不減。目前,整個奶牛養殖行業仍很虛弱,希望政府和媒體更理性地對待輝山股價暴跌事件,關註國產乳企的生存問題。
過去3年養殖業很艱難
伴隨國際奶價低迷、國內“奶剩”影響,過去3年的乳業低潮讓整個奶牛養殖行業遭遇了全局性困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的采訪和了解,奶農倒奶、牧場殺牛,或是奶牛當肉牛賣,諸如此類的新聞在2014年、2015年不絕於耳。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章蔚村一處奶牛養殖場的養牛人蘇有娣曾表示,從2015年元旦算起的半個月,有10多天鮮奶滯銷,後來托關系大約有三成牛奶能賣出去,剩下的都倒掉了。
她算過一筆賬,一頭成牛平均一天飼料成本就要40、50元,若一個奶牛養殖場有100頭牛,平均一頭牛每天吃40元的飼料,一個月僅飼料錢就要12萬元。而當時的市場環境是生鮮奶滯銷,繼續餵養只會加大損失,很多養牛人無奈地將奶牛賣給肉聯廠做肉牛殺掉,每公斤的價格只有14~16元。
蘇有娣面臨的困境,只是國內多數地區奶農的一個縮影。2016年,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張軍曾公開表示,畜牧養殖企業面臨虧損甚至倒閉的困境,這是事實。牧場規模越大,投入資金越大,市場價格又不能支持牧場運營成本。當前的進口大包粉到岸價格約1.5萬元/噸,而國內牧場生鮮乳噴成粉後的價格幾乎貴一倍。
原奶價格“跌跌不休”,導致國內奶牛養殖企業大面積虧損,奶業甚至被銀行列入“高危”行業名單。去年6月,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展覽會上透露,據定點監測,2016年3月份,國內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到51%,比上年高了5.8個百分點,更嚴重的是這種情況還在擴大蔓延。
據現代牧業(01117,HK)2017年2月6日晚間發布的盈利警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凈虧損不少於人民幣6億元,而2014年和2015年,現代牧業的凈利潤分別為7.35億元和3.21億元。
現代牧業在公告中指出,去年出現較大虧損主要原因是,受進口大包粉和複原乳的沖擊,原奶銷售困難,部分原奶噴粉,公司於上半年以市價出售全部庫存奶粉而導致虧損。此外,公司期內加大了市場和銷售費用投放力度,以及因應對原料奶銷售難題而控制奶牛數量而帶來的公平值變動虧損增加。
其他奶牛養殖企業同行日子也不好過。西部牧業(300106,SZ)去年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5.01億元,同比下滑3.8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72.66萬元,同比下降400.5%,生鮮乳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是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輝山乳業也在去年11月底發布的財報中談到,國內消費市場低迷及國際奶價繼續下探,我國乳制品消費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產量增速放緩,促使奶牛養殖及乳品加工企業進行艱難轉型,中國乳企整體仍在繼續深度調整。“奶牛養殖行業虧損面不斷加大,小規模養殖者大量退出市場,大規模養殖企業盈利開始下滑,轉入調整階段,通過放緩投資、削減產奶量等手段以維持經營,等待新一輪周期的開始。”輝山乳業相信,從國內外乳業近期的變化來看,國內原料奶市場供求格局開始轉變,原料奶價格已有回升並呈現出蓄勢待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