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淩晨,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一預期中的利空消息兌現,卻使得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出現止跌企穩走勢,不少品種甚至收出“大陽線”。從板塊來看,這波行情領漲的是國際聯動較大的有色金屬板塊以及貴金屬板塊。
三次加息回顧
回顧這輪加息周期,美聯儲加息與商品價格出現正反饋也並非偶然。這次加息實際上是美聯儲自2008年以來的第三次加息,也是三個月以來的第二次加息。這輪加息開啟於2015年底,當時商品市場正經歷著大熊市,當年年底,市場加息預期持續高漲,這也促成了商品市場的最後一跌,不少大宗商品價格那時跌破了2008年的低點,市場哀鴻遍野,加息落地反倒使得跌無可跌的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出現了企穩跡象。
在美聯儲出現第一次加息之後,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的加息通道就此開啟,2015年底,不少機構認為2016年加息次數至少在3次,然而第二次加息卻姍姍來遲,在2016年年底最後一次議息會議上才趕上末班車,確認了第二次加息。同時耶倫也拋出了2017年加息3次的建議。
可以說2017年1月、2月大多數市場投資者仍認為美聯儲又在走2016年的老路,最後可能仍只加息一兩次。然而這樣預期的投資者進入3月以後慢慢地變少。隨著美國經濟數據逐漸向好,美聯儲各重要官員一次次地暗示3月要加息。這對於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情緒是不利的,投資趨向保守,股市、大宗商品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現象,原油、銅等重要商品也一度出現暴跌,拖累CRB指數大幅下挫。
可以說在加息前夜,大宗商品市場已經充分地釋放了加息的風險。美聯儲主席耶倫會後申明今年將循序漸進繼續加息2次,而該觀點又和12月陳述事保持一致,並未出現提速預期,這也導致了商品的企穩反彈。
商品市場影響深遠
雖然這幾次加息對於大宗商品的影響整體表現為加息前價格跌,加息後利空出盡開始漲。
但從基本邏輯上看,加息是利空風險性資產的,對於股市、大宗商品應該帶來較大的壓力。然而在這幾次加息後的表現來看,每一次加息之後卻都帶來了一波大漲行情,大多數大宗商品持續地創著新高。
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加息政策一般具有滯後性,初期的加息往往被市場認為是對經濟複蘇和通脹擡升的反應和確認,因此可以偏樂觀解讀,而一般加息周期啟動半年後投資者可以開始逐漸偏向謹慎。”
葉燕武認為,第二次加息與第一次加息間隔時間較長,不能認定為加息周期啟動,因此下半年加息對於風險性資產的負面影響會慢慢顯現。
如果說這次加息的看點的話,加息間隔的確是不可忽視的重點,如果美聯儲第一次加息是試探的話,那麽第二次加息的遲疑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美聯儲還在觀望,而這短短三個月里兩次加息則意味著美聯儲加息正式進入快車道,這背後深意值得投資者思考,或許意味著確認了經濟的向好?
東方期貨首席分析師馬金子也告訴記者:“在過去的3個月里讓我們看到了美聯儲兩次加息,並且預計今年還有兩次加息,加息帶來美元指數的強勢,同時也說明美聯儲開始第三次貨幣政策從寬松到收緊,美國經濟也接近充分就業,同時美國通脹數據接近了目標2%的水平了,也說明美國經濟在新總統特朗普的主抓經濟的政策下,經濟也步入正常發展的節奏。”
她提醒投資者,這次加息被市場稱為美國華爾街再次剪全球羊毛的機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很大,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是因美聯儲連續加息導致泡沫破裂,此外加息將引發全球美元回流美國,這將引發全球經濟不穩定,非美國家央行也需要應對美聯儲加息,來采應對政策策略避免資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