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453&time=2011-04-09&cl=115&page=all
「錢都凍在那裡了嗎?」
4月6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的當天,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問道。他隨即自答:「最大的變化就是資金越來越緊,不僅是中小企業信貸越來越困難,甚至民間借貸資金有時也很難得到。」
據周德文稱,目前,溫州民間借貸的月息一般在6%-8%之間,按此折算年利率達到72%-96%。即便如此,民間資金也越來越難借到。
不過,也有從事民間借貸業務的人士稱,目前民間金融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緊張,只是「對接困難」。
銀行路難通
在信貸收緊的大背景下,原本就貸款難的中小企業,首先被擠出市場。
貸款緊張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其一是央行和銀監會收緊貨幣後,商業銀行的放貸額度驟減。其二,屢次上調的存款準備金率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額度數目超標,即使現在進賬存款,也放不出同樣額度的貸款來。而要補齊存款,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中小企業以前就很難從大銀行貸到款,一般都是向中小銀行貸款的,但現在這些銀行也資金吃緊。」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認為,中小企業貸款困境加劇,主要是因為信貸緊縮之後,地方中小銀行銀根收緊所致。
研究機構莫尼塔投資近期的調研也證實了這一點。在莫尼塔的月度調研中,3月城商行新增貸款環比變化指數小幅回落,額度受限是幾乎所有受訪機構都提到的原因。儘管2月受到春節因素的影響額度並不高,但3月投放量並未顯示出明顯的回升。
額度不足對資金價格的推動作用充分顯現。莫尼塔調研發現,城商行貸款收益水平環比仍在繼續上行,目前貸款利率上浮20%非常普遍,多家機構以20%的利率上浮為起點,按照客戶利率的高低分配貸款額度。
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王洋3月底在浙江進行了相關調研。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雖然央行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加大貸款投放,但是由於信貸規模緊 縮,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很難獲得新增貸款,有些地方甚至是壓縮的,只有一些比較好的中小企業才能得到貸款,利率水平為基準利率上浮35%以上,年化達到 12%-15%。
周德文所在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近期也在與銀行積極溝通,當地的浙商銀行已同意給其會員企業20億元的授信,不過相對溫州36萬家中小企業 的資金需求,這一數字杯水車薪。此次貸款的利率,大約相當於月息1%-1.5%,折年利率在12%-18%,「能拿到的企業家已經很滿意了。」
這一輪信貸收緊過程中,央行首先選用了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數量工具,而非利率價格工具。由於國企的資源優勢,其流動性充沛,中小企業則被擠出。有 研究人士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國進民退」,建議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更多地使用利率工具,使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有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目前國有企業、大企業的貸款大都是按基準利率獲得,利率較低,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則更加市場化,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一定幅度。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利率水平偏低的情況下,這實際是對國有大企業的一種補貼,這種補貼越高,其貸款需求就會越大,這會對中小企業產生很大的壓力。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會遏制國有企業、大企業借錢的衝動。
浙江火火投資管理公司總裁陳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江浙一帶民間借貸的很多資金源頭來自銀行,從事實業的企業反而很難拿到貸款,加息的一種可能是,由於資金成本的上漲,民間借貸第一層源頭不再從銀行貸款,中小企業反而拿到貸款。
不過,周德文並沒有這麼樂觀。「加息擠出大企業,這是一種理想的猜測。」周德文認為,這種可能性根本沒有,中小企業永遠是弱勢群體,很難進入銀行的法眼。
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風險要大一些,而且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貸款給一家企業的成本是一樣的,「貸出3億元和貸出30萬元的成本是一樣大的,銀行肯定找成本低的。」周德文稱。
民間借貸迷局
由於銀行貸款困境加劇,不少資金周轉困難的中小企業求助於民間借貸。
中信建投近期在北京、天津、浙江、內蒙古進行了民間金融調研。王洋稱,目前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處於高位,年化收益達到30%以上,無論從交易量還是民間機構的發展來看,活躍度都明顯增加,這主要源於信貸緊縮之後的信貸配給增強。
周德文也表示,近期溫州民間借貸利率略有上揚,短期借貸的月息在6%-8%之間,長期借貸的月息多在3%-4%,而前幾年,短期借貸月息5%就是很高的水平,長期借貸則在1.8%左右。
在周德文看來,加息後,民間借貸利率「肯定會上漲」,這會吸引其他資金來投資民間借貸,但同時由於風險加大,要借到錢的難度也在增加。
陳宇在微博上援引了一組數據:月息4分已是底限,6分是正常要價,高者達到月息15%(年利率180%),躥高的數字不停地刷新民間借貸利率的峰值。
不過,他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從目前來講,月息6%-8%在浙江並不是很普遍的情況,在杭州民間借貸市場上,如果有比較好的保障措施,月息3%就能借到,一般在4%左右;溫州市場上6%-8%的月息也不能算很高。
根據財新《新世紀》記者此前的瞭解,在2008年下半年融資最艱難的時候,浙江民間利率曾達到月息7%。
陳宇稱,業內普遍的看法,溫州市場上月息9%以內、義烏市場上月息11%以內,還可以接受,「超出這個範圍基本上就是在看誰在做最後一棒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小企業融資很多並非出自投資需求。
莫尼塔對鋼鐵和機械行業的調研均反映,目前開工的多是舊項目,新上項目較少,城商行調研也反映大部分信貸需求仍然是用於流動資金或短期周轉,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貸款比重並不高。
另外,在額度緊張條件下,微觀上出現了部分企業為防止某家機構額度不足而選擇去多家銀行申請貸款,這可能導致銀行對貸款需求的感受部分失真。
王洋的調研則發現,由於民間借貸利率高,中小企業的正常經營是無法承受的,民間借貸除用於生產經營相關的資金周轉,還包含了其他需求,包括個人賭博等。
「目前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是,實業並不缺錢。」陳宇認為,2008年是民間借貸最瘋狂時期,當時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企業擴張疊加,資金需求旺盛,而目前儘管原材料價格開始新一輪上漲,但是實業企業擴張的慾望並不強烈。
而且,金融危機後中國信貸投放激增,資金成本下降,不少企業雖然實業上不一定賺錢,但是在房地產、土地投資上獲利頗豐,「除了要大規模擴張的企業,基本上都不太缺錢。」
他舉例稱,浙江一家錦綸企業手頭有2億元閒置自有資金,但並不打算擴張,而且只要求15%年投資回報率,「現在我接觸到的是集體性多錢。」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不少中小企業一度因資金短缺而倒閉。丁志傑認為,貨幣政策緊縮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但不會像危機時那樣,一倒一大片,因為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企業在經營財務上都有了一些調整,與危機前相比,更能適應目前的政策調整。
周德文則認為,目前資本遠離實業的傾向、產業空心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實業越來越難做,中小企業現在都是求生存,而不是求發展擴張,資金如果斷流,很多企業會陷入又一輪的停產,「這比金融危機的衝擊還要大。」
他呼籲,要關注企業的生存狀況,引導民間資本回歸實業。
本刊記者陳璐、霍侃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