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大基因參與釀酒酵母染色體合成

合成生物學領域又有重大突破。由、中、美、英、法等多國共同協作承擔的“重新設計並化學合成真核生物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的項目,目前已完成五條染色體的重新設計與合成,這預示著未來人類可以合成新的或者滅絕的物種。

“再造生命”新紀元

上周六淩晨,華大基因董事長、創始人汪建突然在微信群里宣布了一個重大消息:“第一個人工再造真核生命體已經在華大基因及其合作夥伴的實驗室里實現了。這次是真核細胞,下回是動植物,再以後就是真人細胞了,上帝也要羨慕了。”

“合成生物學是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以基因組設計合成為標誌的又一次突破。實現了基因組‘讀與寫’的貫穿。”汪建說,“此次合成的真核生物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共有1400萬個堿基,大小約為人基因組的5%。”

該成果以封面的形式刊登在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合成了一條,這項研究將開啟“再造生命”的新紀元。

“這一系列最新研究對於創造首個全合成真核細胞基因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加州拉霍亞Synthetic Genomics公司的Daniel Gibson在寫給《科學》雜誌的郵件中這樣評價這系列突破性研究,也就是他創造了首條人工合成細菌基因組及首個人工合成細胞。他為這系列研究寫了一篇編輯評論文章,但是並沒有參與相關工作。

複旦大學醫學院教授陳力看到雜誌發表的文章後激動不已,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繼合成原核生物染色體之後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未來可以對生命解構、重構和組裝。真核的難度比起原核是指數級的,可以認為是合成生物學的2.0版本,這個過程的建立,會產生新的解決方案和新的需求。”

陳力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酵母的,對酵母有著深厚的感情。“酵母是單細胞真菌,它的細胞有兩種生長形態,單倍體和二倍體。相比原核生物只有一套基因而言,真核生物擁有兩套基因和核細胞,因此真核生物的合成更為複雜。”

在合成染色體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還突破了生物合成方面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汪建表示:“開發系列核心技術成為整個項目的關鍵基礎。”這些關鍵技術包括,突破了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等。

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汪建說:“當合成基因成功導入酵母細胞後,人工菌株展現出與野生型高度相似的生命活性,這預示著人工合成在生物制造,包括醫藥、能源、環境、農業、工業等領域的無限前景,也為生命再造帶來無限可能,也使得國家基因庫的存、讀、寫功能得到完美體現。”

2014年,紐約大學蘭貢醫學中心酵母遺傳學家Jef Boeke及另一個研究小組的科研人員一起合成了首條真核細胞染色體:釀酒酵母染色體Ⅲ的精簡版本。此後,為了合成他們的“合成酵母2.0(Sc2.0)”計劃中設計的含有1130萬對堿基對的酵母基因組,這個任務也是“基因組計劃-Write”中的首要任務。

“我們正在進入的真正的基因組學革命是染色體尺度的讀和寫的交融。”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表示,“這些新工作正是在這個尺度操作的,與改變單個堿基對或者是移植整個基因組相比,一次檢測5萬對堿基對的作用更合理且更靈活。不久我們就會知道這項技術如何應用於農業和醫學領域。”Church參與了“基因組計劃-Write”項目,但是並未參與這項最新研究。

從解構到重構

“對於生命很多人類無法理解的東西,現在可以像拼裝航模一樣,先通過解構,把功能部件分開,根據不同需求,再次進行零件的批量生產和組裝。”陳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相當於是在現有的藍本上做加減法,以前只能夠篩選,不能設計,但現在就能通過生命工程進行重構。”

陳力介紹道,以酵母在藥物生產方面為例,未來可以把人工合成的有特定功能的基因設計到合成酵母中,或者將有副作用的基因去除,用於疫苗的生產等。“這比人類的自由度要大很多。”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在未來合成食物或者藥物等方面都會有重大意義,將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轉基因食物的時代即將過去,未來就是生物合成食物了,根據人對食物的需求,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食物。”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椰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合成生物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合成染色體就能合成整個基因組,那麽以後可以合成新的物種或者已經滅絕的物種就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了。侏羅紀公園也不再是夢想。”陳椰林還表示,在一些特殊領域正在加大對合成生物學的投入,比如改造釀酒酵母等。

“這項研究發現是中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進一步奠定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地位。”中科院院士、華大基因學院院長楊煥明表示,“不難看出我們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巨大進步。在釀酒酵母設計與合成研究中,我們已由‘跟跑’轉為‘並跑’,今後還有可能‘領跑’。”

此前,基因修飾的酵母已經用來制作疫苗、藥物和特定的化合物,這些新成果的發表意味著化學物質設計定制酵母生命體成為可能,產物範圍也將被拓展。隨著人工合成酵母的推廣應用,必將顯著提高其在工業生產、藥物制造等方面的效率與質量。

汪建向第一財經記者等表示:“深圳國家基因庫已建成世界級的基因合成平臺。這必將引領該領域的發展。我們建議宣布更加重大的生物合成計劃,進行包括萬種噬菌體、百個生物信號通路、十種真核多細胞生物及人類基因組關鍵染色體區段的全人工合成,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術平臺,奠定領域領先優勢。”

“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機會,但也是挑戰。因為它的發生可能比我們的想象速度要更快,未來10年或者20年,人們的生活可能就完全被改變了。”陳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編輯,但是合成生物是創造。你給它無生命的原料和基因圖譜,它就能給你創造出生命,這難道不是很神奇的事情?”

陳力相信,雖然現在人類還處於模仿階段,但不久的將來,就創造出新的生物。“汪建等科學家正在影響著年輕一代,下一代人才是推動未來醫學模式發展的主力軍。”

美國研究機構BCC Research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場規模接近40億美元,到2021年,這一規模將增加近兩倍,達到114億美元,五年內每年增速約24%。英國合成生物學領導理事會(SBLC)去年曾發布戰略計劃,稱到2030年,英國合成生物學規模將達到100億歐元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