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窥探灵魂 梁文道牛棚讀書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09f230100govu.html


每一本香港的流行杂志都会定期刊登名人或者设计别致的家居采访,告诉读者屋主的品味爱好,设计师的巧意匠心;然后我们叹服,甚至效仿。可是,我几乎没怎么 看见过有一个家庭是有书房的。就算有,也多是虚有其名的书房,除了一张桌子放了文件和电脑之外,往往就是一两座架子空空洞洞(或者简约?);书呢?往往连 一柜都装不满。假如这家人有小孩,情况可能好一点,课本和参考书总是要的。这也说明了香港的主流想法,读书是学生的事,长大就不必读了;正如钢琴是孩子必 须面对的刑具,进了大学就可以放下这苦杯了。

常言道:“书是一间屋子的灵魂。”为什么如此华贵如此耀目的居家环境可以没有灵魂呢?让记者来拍照这样的房子,在我看来,就像展示一座重金修建的陵墓,里头没有活人的气息。

如果这话说重了,那就再说一则我百听不厌也很乐意到处散布的真实故事。话说一个刚进哈佛的大学生很不幸地选了一门中古英语文学课,授课的老教授是个闷蛋, 和课程的内容搭配得天衣无缝。好不容易暑假来了,于是这年轻人兴奋地开始他在旧书店的暑期工,每天开车去不同地点搬运人家不要的旧书,忙得不亦乐乎。有一 天他应召前去市郊一幢有着漂亮小花园的老房子收书,女主人开门引他入内,这才发现要收的就是那闷蛋教授的书,他死了,这年轻人是他教过的最后一批学生。

年轻人在教授的房子里巡视,看见一整柜的侦探小说,想不到老人有这么有趣的嗜好,他微笑。再看,通向花园的后门旁是两柜园艺书,寡妇说:“他喜欢种花”, 然后年轻人注意到玻璃门外阳光下的草地上犹有刚洒过的水珠发亮,恰巧他自己的最大嗜好正是园艺。接着他下了一个决定,他要自己买下教授的所有藏书。

为什么?他后来对人解释:“自我看见教授的书,才知道他在课堂以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那些书是他的完整灵魂。如果我把它们运回书店,这些书就会被拆散分置 到不同的书架上,那就等于他的彻底消亡了”。为了让教授不死,直到毕业他还在替旧书店老板打工还债,好在这老板也是个有情人,给了他五折。

书是一个人的灵魂,藏书是一间房子的灵魂所在。为了窥探且公开他人的秘密,我一直想做本书去访问我最好奇的读书人,看看他们的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藏书。 后来我发现台湾的边城出版社出了本《逛书架》,干的就是这等勾当,里面有杨泽、张大春和陈建铭等人壮观的书屋,比起平常在杂志上见到的那些样办房,实在富 足。后来他们的魔爪又伸向了香港的读书人,编制出《逛逛书架》一集,我只好叹息自己的动作太慢。

还好我又找到了机会,替香港电台客串一个读书节目,跑去一些名人的家里看书(到底是电视节目嘛)。可惜部份爱书的名人太精了,例如董桥先生,平常对着我等 后辈总是很亲切;但这回他还没听完我的话,就立刻笑着打断:“不行不行,这种事怎么可以?可不能让那么多人看”。(书房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7

窺探高頻交易公司——千載難逢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099

ZH: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深入到「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做市商」GETCO內部——GetCo估計提供了美股每天交易量的超過20%「流動性」。我們將遇到一群時刻「飼養」著交易機器的人,這些交易機器隨時準備著下沽售和買入的交易指令。

紐約GES交易樓層

這座新建的交易樓層容納著成立只有幾個月的GES團隊,這裡步行到紐交所只需要5分鐘。這個團隊有19到25位交易員和服務提供人員 (service providers)在這個樓層工作——取決於項目,有些項目需要出差。交易樓層有幾個開放的運動空間,有一個叫Always On的 視頻會議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就可以看見GetCo倫敦和GetCo芝加哥的同事。

全球客戶服務主管...笑容挺真誠的

執行董事和銷售主管

「我們有3萬公尺的銷售線。這些銷售人員觀察了其它系統並留意這不同的下單指令類型。這意味著他們有很多東西需要注意的。」他表示:「如果一個購買 指令失敗了,他們需要響鈴;如果一個客戶離開了,他們需要響鈴;如果一些瘋狂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通常也會響鈴。」是否鈴一響,他的團隊都需要站起來作出反 應?他表示,不同的情況不一樣,「我們的團隊很小,這意味著每個人都需要幫忙。如果團隊中的兩個成員同時授權和某人的一筆交易,電話鈴會馬上響起來,我們 可能會馬上撲過去。」

高級會計分析師...活在excel世界裡的美女?

不單是股票,這裡還有固定收益銷售主管

「我工作的一部分不但是能夠從技術的角度上整合終端用戶的需求,我還需要理解我們的工作流程,確保這對終端客戶是獨特的和量身定做的。」

碼農!

搞企業關係的...

GetCo在紐交所交易樓層

GetCo的花名冊上有超過850家上市公司,這使它成為紐交所第二大的特定做市商(Designated Market Maker)。GetCo攤位上有21個據點,每個據點都有DDMs監測GetCo所代表公司的股票價格。

正在努力工作的DDMs...

幕後可能是這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28

一張圖窺探硅谷五大巨頭的「戰艦佈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474

當今全球科技五大巨頭被封鎖在一個巨大的「海港」,進行著「史詩般的激烈戰鬥」。這五大巨頭的名字你一定非常熟悉:谷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微軟。

亞馬遜與蘋果的戰場在電子書市場;蘋果和微軟都對谷歌的安卓系統提起了專利訴訟;此外,這五大巨頭公司基本上在從GPS地圖到圖書發行等龐大的代理業務範疇內都處於相互競爭的狀態,讓無數新興小公司都得不到出頭之日。

舉個例子來說,2011年,谷歌就收購了79家公司,目的只是把其中大部分公司都關閉,把這些公司的人才用到其它項目上。

五大巨頭的「戰艦」如何佈局,請看下圖,硅谷的「海戰」戰局一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94

彭博"窺探門"引發洩密恐慌美聯儲財政部介入調查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anno=2&depth=1&hl=en&rurl=translate.google.com.hk&sl=zh-CN&tl=en&u=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745&usg=ALkJrhjGml_1ulPWR5AxsZs-5mEFYoKRHQ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在高盛公開質疑信息供應商彭博(Bloomberg)可能對其數據庫產品彭博終端(Bloomberg Terminal)的用戶使用情況進行窺探後,美聯儲的發言人對CNBC透露,美聯儲正在檢查一些官員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是否有被彭博的員工所窺探的嫌疑。

美聯儲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關注此事,並且已經與彭博方面接觸來獲取更多相關信息。」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財政部也在展開類似的調查。

據一位前彭博員工透露,他在彭博任職時可以查看到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前財長蓋特納的使用數據信息。 彭博洩漏用戶使用數據引發了美國監管層的恐慌,如果彭博能夠監測到央行行長所熱衷查詢的信息頁面,那麼或許可以以此推測出一些未來央行可能展開行動的相關信息。

這位前彭博僱員透露,所有知道這個功能(UUID <GO>)的彭博社記者都可以查看到這些用戶使用數據信息,比如高級官員查看股票,債券市場信息的頻率。

彭博發言人並沒有對外透露公司是否對記者獲取用戶數據信息所展開調查。

一位之前曾在彭博社編輯部工作的員工透露,他們將伯南克和蓋特納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收集起來展示給新加入彭博的員工,以此炫耀彭博終端在獲取信息數據領域的強大能力。

據一位摩根大通消息人士透露,在「倫敦鯨」事件發酵期間,多位彭博記者使用用戶登陸數據信息來監測交易員Bruno Iksil以及其它職員的登錄信息,以此第一時間獲得交易員或其它員工是否離職的消息。

彭博終端在全球有31.5萬用戶,每台彭博終端的年租金超過2萬美元,去年彭博的的收入為7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33

從Jackson Hole窺探美聯儲的下一步動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093

因為伯南克和其他關鍵人物的缺席,今年Jackson Hole學術研討會的廣泛關注點都已經單獨落在了美國西北大學教授Arvind Krishnamurthy和他的論文「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傳導」身上。原因是,正如該論文副標題上寫道的「大規模資產購買的來龍去脈」,該論文嘗試回答一個問題——怎麼最好地管理退出,特別是什麼證券將要被購買,什麼證券不應該被購買。

以下是Arvind支持的「最優」退出順序:

1.停止購買美國國債;

2.出售美國國債投資組合;

3.出售較舊的MBS證券;

4.停止新的MBS證券購買

接著是兩個子問題:

技術細節:哪種資產價格將受到最大的影響?出售和停止購買在概念上不一樣嗎?

預期:公佈退出QE將怎麼樣影響資產價格的走勢?

在論文中,作者呼籲以下三步「退出」方案:

第一步: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開始出售部分過去四年囤積的政府債券。Krishnamurthy和Vissing-Jorgensen認為,美聯儲現在每月購買45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但並沒有對實體經濟形成很大的影響。

第二步,開始出售最舊的MBS證券。他們表示,美聯儲現在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MBS證券,希望支持房地產市場。但出售日期較舊的證券將只會對現在的抵押利率造成很小的影響。

第三步,繼續購買較新的MBS證券。他們認為,這是美聯儲最有力的工具和「刺激經濟最有益的原動力」,同時應該QE計劃最後終結的一部分。

根據紐約聯儲早前對一級交易商的調查結果顯示,它們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開始縮減QE,首次將縮減150億美元/月的規模(其中100億為美國國債,50億為MBS證券,這與Krishnamurthy的觀點非常接近)直到明年6月縮減到零。

另外,今天的論文值得注意的還有,Krishnamurthy的確討論了「稀缺性渠道」——進一步證明了,美聯儲正在認識到QE的擠出效應。關於美聯儲是否感到這種稀缺性不再是良性的,而且在正在損害私營部門內源性的流動性,我們將在下個月知道——到時伯南克是否會公佈縮減QE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58

擔心交易信息遭窺探 高盛擬自創聊天工具挑戰彭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95

為打破彭博壟斷交易員聊天工具的局面,高盛正牽頭其他銀行自創聊天工具“Babble”。 高盛的Babble計劃凸顯了華爾街投行與彭博(Bloomberg LP )之間親密但又緊張的關系。 彭博公司目前掌控著華爾街的金融新聞和數據服務,每年收取超過2萬美元的終端使用費,而華爾街的銀行面臨著削減成本、遵守新規的巨大壓力。 彭博終端綁定的內部消息服務彭博即時通信(Instant Bloomberg),同時還是銀行家和交易員,與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客戶保持聯系主要方式之一。 但去年彭博終端“窺探門”事件曝光後,導致華爾街投行和彭博的關系緊張。高盛公開指責信息供應商彭博利用軟件後門,窺探用戶登錄信息並以此掌握關鍵的交易秘密。 當時彭博作出了道歉,高盛試圖修補兩者的關系,但是現在高盛啟動Babble項目可能將讓兩者關系再度緊張。 除了高盛之外,華爾街其他銀行也參與其中,包括摩根大通。 其他軟件要取代要彭博即時通信是相當困難的,有許多即時通訊平臺企圖取代彭博但是都沒有成功。 幾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機構都裝有彭博客戶終端,其全球裝機量至少達到32萬部。華爾街銀行擔心彭博有進軍金融業的野心,最終會導致他們之間發生利益沖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0

窺探金融大鱷的世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4.html?showComment=1406211701409
剛看完一本由本地新作者「劏房草根」(一名八十後窮二代)的著作,感覺很有趣,止凡今天寫一下讀後感。這本書的書名頗長,叫「窮人一出世就後輸家?從唐樓劏房走到投資銀行 i-bank」,講述一名80後草根出身的一位朋友,如何一步步進入眾入趨之若鶩的投資銀行工作。


近年都很少會買這類書來看,感覺好像在討論區發了些受歡迎的帖文,就拿作出書似的,blog友都知道討論區都不是我的聚腳地,所以理念都有所不同,故此很少對這類讀物感興趣。不過,當天在書店拿起這本書翻兩番,又發現入面的內容能吸引我眼球,始終ibank都算是一個相當神秘的地方,我也有好奇心想知道這位草根小子怎樣走進ibank內部,及了解一下其內部運作如何。

書本初始時是發人心省的,寫出相當勵志的故事,因為作者點出了自己的草根身世,在不同時期比較身邊的「富貴」,明白自己的「起跑線」在哪裡,要奮鬥,付出比人多,出人頭地。作者就是在前言部份也正正指出了這個社會階級有多不公平的現況,書本描述作者的奮鬥過程時亦反映了殘酷的社會階級問題,沒有一個富裕家庭,要付出的的確比別人多很多,單單是思維上,不同家庭教育,擁有富人思維與窮人思維都已經是一個明顯分野。

到書本的中段,繼續這些描述就感覺有點過份了,文章突出了出身高人一等的同學及同事的一些不好的性格,而最後如何被他過了頭之類。看到一個又一個這些小故事及作者的心理,同樣身為草根階層出身的我,本來看了應該感到故事鼓舞,但是我好像已經過了這個時期了,沒有鼓舞的感覺,反而看出作者還有一點點自悲心,心底裡總拿自己的身世跟人家作比較,草根也能勝過別人就能氣揚眉似的。

因為自己努力而做出「爭氣」的事情,如果這樣勝過別人的喜悅,比沒有身世差別時多的話,即部份喜悅是因為你的出身比別人差,這證明你還介意自己的身世。今天我已經很少把自己的身世放在心上,人家問起我在什麼學校,家人住在哪裡,我亦不怕說出來。如果某個人認為草根身世是一個問題,我反會為這個人感到悲哀,而自己對這些已經不上心了,但作者的語言間表達出他其實還很在意。

以上純粹是我的感覺,當然可能作者是強化這方面,以這本書鼓勵一眾草根出身的讀者也說不定。總體上這本書亦沒有令我失望,尤其書本後半部討論投資銀行的賺錢方法就令我確定了一些概念。

一向我都不認為投資銀行內有大量股神存在,可能三兩個都會有吧,但普遍人都把投資銀行當成是「神」一樣,認為ibanker是莊家、大戶、大鱷,他們能預測市場似的,認定ibank內部高手如雲。而我一直不認為投資銀行是靠這樣方法賺錢的,跟身邊朋友討論時亦發現不是太多人認同我的看法。今天這本書的作者為我解開了這個迷思,討論了幾個投資銀行賺錢的方法,我認為非常合理。

投資銀行所賺錢的方法有幾大類,首先是套戥,用高科技電腦程式找尋世界各地買賣差價,就好像一支不同地方掛牌的股票(而其市場又能相互流通的),在同一秒鐘兩地價格可能有差別,於是就買入低價的同時賣出高價的,這是零風險套戥。

還有是服務客戶,包括幫客戶出貨入貨,一次過買賣很多的股份,不是一般散戶的方法能做到的,直接掛牌對市場亦有所影響,所以不少軟件及交易員會幫客戶斬件買賣。又有一些客戶需要購入衍生工具,可能是某公司大股東有禁售期之類,但又希望減少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最好是度身訂造一些認沽證平衡一下。還有替客戶提供交易軟件及平台,投資銀行花了很多錢投資在電腦系統之上,後備系統亦很充足,交易速度又快,不少大戶都會樂意採納其交易軟件及平台,以免當交易量巨大的日子有所延誤。

最重要的一項,相信是投資銀行的正職,就是替客戶融資及上市,新股IPO上市集資,一定要靠投資銀行作包銷商,上市公司發股發債,也要有包銷商,這是雙贏的生意,投資銀行收手續費,而需要集資的公司就能保證成事,過程中投資銀行作為包銷商自然會加把勁做勢及宣傳,就算有很多餘額,集資公司也不用擔心。還有收購合併等複雜的財務動作,都是投資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

大家可以看見,投資銀行的部份賺錢方法是在市場上找問題而賺錢,其餘多數都是對客戶的服務,一些機構投資者每個交易以億計,手續費至少幾百萬,而投資銀行都有這方面人才及軟硬件,可能不用一小時就賺了這個幾百萬,所用的人手又不多,這才是投資銀行賺錢的主力,絕對不會是靠幾十個股神級交易員來賺錢的,實在多謝作者這本書給我進一步證實這一點。

不知道大家有否發現,不少在財經界做了幾年幕前的美女主持,轉身就成為投資銀行內的聯席董事,聽起來職位不低,她們可能還不到30歲呢,相信投資銀行需要她們的主因是希望能找更多客戶,她們在經商界的人際網絡比起其投資及財經知識更有用,需要為上市公司動作做勢時又可以派她們出來,公眾定必較受樂,自然能事半功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19

窺探A股私募大佬持倉——一年漲120%的股票你買不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85

私募,股票,A股,投資

又到了半年報密集出爐的時節,此前華爾街見聞已經總結了海外大佬們都在買什麽,本文將為讀者總結一下國內的私募大佬們上半年都買了些什麽。

整體來看,小盤股、信息股多是大佬們青睞的對象。

澤熙投資 徐翔

私募大佬徐翔重倉持有的三只股票,特爾佳、明牌珠寶、青松股份均是小盤股,總股本在3億股以內,市值約為20億—50億元。

從2013年四季度以來,澤熙旗下兩只產品連續三個季度重倉明牌珠寶,今年二季度,澤熙仍然堅守明牌珠寶。澤熙6期、澤熙4期分別持有明牌珠寶341.16萬股、114.79萬股,成為公司第7、第9大流通股東,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42%、0.48%。自去年7月起,明牌珠寶股價就一路走高,至今累計漲幅已超過120%。僅以今年以來的漲幅計算,澤熙旗下3只基金就已獲得至少4600萬元的浮盈。

同時,澤熙6期今年二季度還增持特爾佳21.18萬股,累計持有1026.72萬股,持倉市值達10903.80萬元,成為特爾佳第一大流通股東,占總股本4.98%。但從特爾佳的年中報來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分別同比下降3.07%和9.83%。

除此之外,澤熙6期和澤熙1期在今年二季度分別持有青松股份377.74萬股、242.0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3.20%、2.05%。而該公司業績向好,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25.35%。

“私募教父” 趙丹陽

赤子之心資本公司的大佬趙丹陽則大舉加倉全聚德。全聚德8月5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7月底,兩“赤子之心”賬戶共持有1281.8萬股。7月份,趙丹陽管理的上述兩只私募基金加倉全聚德26.8萬股。

昀灃投資 王亞偉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投資依舊堅守三聚環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昀灃投資合計持有三聚環保2502萬股,市值逾5億元,占總股本的4.95%。

三聚環保2014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9.92億,同比增長115.1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82億,同比增長153.91%,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穗富投資

這只私募基金是今年上半年的冠軍得主。

廣東穗富投資旗下的“粵財信托-穗富1號”上半年開始買入力源信息,持股量為107.95萬股,成為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博頤投資

博頤投資大舉布局生物醫藥股,二季度該私募在華潤信托平臺發行的博頤精選、博頤2期、博頤精選3期和博頤穩健1期攜手買入次新股我武生物,合計持有247萬股,該公司旗下有3只產品還攜手買入佐力藥業。

呈瑞投資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呈瑞投資旗下興業信托呈瑞1期二季度增持創業板股開元儀器,總持股量為73萬股。外貿信托朱雀漂亮阿爾法進駐天山股份,持股量達468.5萬股。

展博投資

此外,長期業績優異的深圳展博投資旗下華潤信托展博1期在二季度新進駐安碩信息、上海鋼聯和華昌達等3只創業板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分別持股40.4萬股、224.7萬股和99.47萬股,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展博投資對成長股價值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2

窺探支付格局之變(上)收單業:銀行已被邊緣化了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0909.html

窺探支付格局之變(上)收單業:銀行已被邊緣化了嗎?

第一財經日報 夏心愉 2015-12-04 00:23:00

在一個玩家曾經幾乎只有銀行的支付行業里,最早市場化的板塊是收單業務。但四年多後,銀行們非但不再是大玩家,甚至已經出現被第三方支付邊緣化的傾向。

在一個玩家曾經幾乎只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支付行業里,最早市場化的板塊是收單業務。但在2011年5月開放此業務時,不知道監管們有沒有料到,在僅僅四年多以後,銀行們非但不再是大玩家,甚至已經出現被第三方支付邊緣化的傾向。

“愉見財經”專欄日前從多名消息人士處求證獲悉,今年第三季度,從異地在上海持牌信用卡中心的數據來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單的占比已經50.89%,同比快速上升了13.67個百分點,首次超過了銀行們;而從季度環比來看,今年以來第三方收單交易平均增幅高達15.83%

異地在滬持牌的有農行、建行、招行、興業的卡中心。雖然數據並不涵蓋所有銀行,但若前述幾家銀行的卡用戶無特別刷卡偏好,則此數據或已具有風向標意義。

自央行下發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第三方支付已經擴容至269家。

“突圍”與“領跑”

從具體數據來看,前述卡中心上季度不含取現在內的消費交易總額約為14518.52億,其中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收單機構的交易額7388.24億元。

第三方收單已經過半,這看似節點性的事件,事實上卻已在業內人士所料。某卡中心管理層人士在接受“愉見財經”采訪時用“必然趨勢”來形容,他表示銀行收單占比什麽時候跌破50%不過是個時間問題,“除了一些特色市場,例如高檔酒店、百貨公司等還是銀行布放POS機的‘根據地’,在其余行業,商業銀行的收單市場是萎縮的。”

如果說第三方支付在線下POS機市場是吃力地剛剛“突圍”出大片江山,那在互聯網及移動端,第三方支付上手就是“領跑”的。目前,暫無新近數據顯示線上消費交易收單中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占比格局,但可以估算的是,支付寶列行業首位。

“即使是原本屬於線下的交易,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收單)等也以‘二維碼掃碼’的方式滲透而入,帶走了大量交易份額。”一名互聯網研究平臺支付行業分析師表示。

“蛋糕”與“雞肋”

雖然在外界看來,銀行們的收單業務被第三方支付切走了半個“蛋糕”,但也許在銀行的視角里,刷卡手續費率調降加之收單業無序混戰,已讓這一業務變成了“雞肋”。

艾瑞咨詢此前有一份觀點報告稱,銀行的核心業務是負債和資產,支付清算和電子銀行業務只是銀行中間業務中的一小部分,該類業務在銀行業務收入的占比非常小,銀行的重視程度不如第三方支付。

愉見財經也從某大行卡部人士處聽聞,在銀行的各業務盤子里,卡部門本來就不是“顯口”;而在卡業務中,真正帶來利潤的分期還款和最低還款(即逾期收息),靠交易手續費賺不到多少錢;即使是交易手續費中,按照POS收單7:2:1的分配比例,也是發卡業務比較劃算(發卡機構取七成、收單取兩成)。

收單業務讓銀行們興趣不大之處還在於兩點。第一,2013年2月刷卡費率被統一下調,幅度在23%至24%。第二,一眾收單機構為搶占市場開始了“套、冒、繞”,比如通過MCC(商戶類別碼)套碼等把高費率交易變成低費率。

行業亂象直接導致銀行線下收單回傭率“跳水”。以卡業務已是業內領軍的招行卡中心為例,“愉見財經”獨家獲取的一份數據顯示,其線下回傭率在2014年初是0.32%,但到了今年中,已經只有0.26%。但即便是0.26%,也已經高於第三方支付線下僅0.22%的商戶平均回傭率。

無論是“蛋糕”還是“雞肋”,銀行的錢總之是少賺了,各卡中心收單回傭收入對總收入的貢獻度也下降了。“愉見財經”獲悉,三季度前述異地在上海持牌卡中心的收單回傭收入為4.06億元,已比2013年一季度下降了18.8%,僅占總收入的1.64%。

“皮鞋”與“球鞋”

“你硬要把我們和第三方機構比,不就像讓一個穿皮鞋的人和一個穿球鞋的人賽跑一樣嗎?”一名銀行業人士曾在接受“愉見財經”采訪時忿忿不平。這比喻雖然偏頗,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亂象。

如“愉見財經”此前獨家刊發的《支付收單業混戰》系列稿件中所提及,支付收單行業亂象包括MCC套碼,比如把手續費率1.25%的餐館POS機套成手續費率0.38%的超市POS機,甚至套成單筆最高限額封頂的民生類商戶;還包括制作虛假商戶、機構之間互相“切機”(別家機具換成自家軟件)、違規機臨時“過戶”躲避監管等。

一份來自監管的數據顯示,違規行為中如變造費率,其中超過70%的違規商戶來自第三方支付機構。

漸漸的,收單行業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傾向。當“劣幣”惡性競爭將行業的整體利潤越做越薄,誰停手反而只有死路一條;當“良幣”們死撐行業底線,所面對的很可能是大批被“養刁”的商戶習慣了靠套碼占便宜,已經不會接受任何一臺合規的POS機。換言之,合規的收單機構生存空間正在被擠壓,違規的格局正在被固化。

在這種無序競爭中,“愉見財經”從銀行業采訪獲得的一個頗引人深思的觀點是,收單市場里的各方分屬不同的監管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專業外包機構和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存在不一致。這或許是銀行們在收單領域的一口吐不出的苦水。

不過展望未來,情況又將有所變化。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從明年5月開始就將逐批到期,不少機構續牌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近期監管正在重拳整頓“二清機”等收單行業亂象,對違規機構已造成嚴重展業影響。

除了線下支付領域,在更為熱門的互聯網和移動近場支付端,行業各方霸主已悄然蓄力,謀一場版圖之爭。“愉見財經”本期《窺探支付格局之變》系列將繼續對此進行觀察解讀。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