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李克強表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認為,振興實體經濟的根本之策,是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入落實創新驅動戰略,需要從源泉入手、以創新為導向,推進教育、科研體制改革。同時,營造良好環境,提高科技與創新成果供給量和轉化率。
“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僅僅依靠勞動、資源和資本的投入,而是依靠創新附加更多的軟價值,進而提升經濟的軟實力”, 劉哲說。
分享經濟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報告再次提出“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認為,盡管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國家對分享經濟的重視已經顯而易見,“過去一年分享經濟發展很快,所以要‘引導’,依法治國,規則先行,對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這樣”。
2015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是在黨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分享經濟”的概念。
2016年,“分享經濟”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提出“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以及“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2017年2月28日,發改委在其官網發布《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首次從國家政策層面對分享經濟予以明確。
提出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
在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具體工作部署中,報告首次提出“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新興產業統計。”
對此,劉哲表示,新業態的產生往往是一個“破壞性創造的過程”,對應的新興產業監管也應與時俱進。“好的監管不是關門禁入,而是開門有序進入。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凡是有利於促進創新或產業升級的新業態,凡是便利於人們生活的新業態都應該有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徐洪才則從方法論的角度對第一財記者分析道,作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穩中求進”與報告里提到的“審慎原則”是相統一的,對新興產業統計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則,就是要改變原有的一些統計觀念,加入新的統計元素,這對新興產業來說尤為重要。
“對於政府來說,只有對整個新興產業做到客觀完整的心中有數,才能提出指導性的政策。”徐洪才說。
此外,報告還首次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數字經濟合作成為我國多邊、雙邊合作新亮點。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網絡強國是目的,他們一脈相承。
徐洪才表示,數字經濟早已是國際上流行的提法,這次寫入報告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雙創”要不斷引向深入
報告指出,新動能正在撐起發展新天地。2016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
李克強說,我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不靠改革創新沒有出路。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有最大規模的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能。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力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報告提出,2017年要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要不斷引向深入。
徐洪才表示,在帶動就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方面,“雙創”的作用已經毋庸置疑,而“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則表明我們對雙創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利益結構僵化不利於社會發展。當前,我國已經開始出現社會分層、收入和財富的兩極分化的現象,縱向流動困難加劇,而雙創對改變這種局面有積極意義。”徐洪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