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次接棒尚福林:郭樹清掌舵銀監會 4年後重返金融監管

3月1日,銀監會網站正式更新主席一職為郭樹清,這意味著郭樹清接棒尚福林出任銀監會主席正式落定。3月2日,郭樹清還將出席國務院新聞發布會,將介紹銀行業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2月28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增補尚福林為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增補尚福林為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今年61歲的郭樹清接任銀監會一職,是他在2013年履新山東省省長4年之後,再次重返金融監管系統。生於1951年11月的尚福林,已經超長“服役”銀監會主席一職近3個月時間。

就在幾天前的2月24日上午8點40分左右,在銀監會門口,郭樹清與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二次握手”,上一次歷史性的握手時刻是在2011年的10月29日,郭樹清接棒尚福林出任證監會主席。

2月24日上午9點,銀監會召開“重要會議”,8點20分左右,各地銀監局負責人乘坐大巴到銀監會參會,郭樹清也在23日傍晚乘坐動車從濟南回京。與會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會議上宣布郭樹清接任尚福林任銀監會主席,而尚福林的下一站是政協經濟委員會。

“整個會議只有28分鐘,非常務實、高效。”談及郭樹清的印象,另外一位參會人士稱。

一位銀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尚主席執掌銀監會的這五年,正遇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通道,中國銀行業褪去‘黃金十年’的光環,金融創新與風險複雜共生的時期,守住風險底線實屬不易。”

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依然面對諸多挑戰,銀行業改革縱深推進,不良風險高位暴露,業務創新以及互聯網金融風險疊加,可以預見的是,銀行業監管面臨著巨大壓力,如何應對挑戰是擺在繼任者面前最為迫切的問題。

尚福林:“沈著篤定”的風險堅守者

談及尚福林,業界對他的評價是“低調、沈著”,擔任銀監會主席期間,除了一些必要的新聞發布會,他極少參加公開的活動。

一位接觸過尚福林的銀行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尚福林做事非常篤定,認定的事情會著力去推行,也很有協調能力。2002年任證監會主席時,推股權分置改革可以看到這份篤定,在銀監會推機構內部改革也可以看到這份篤定。

18年央行體系的工作歷練,以及2000年擔任農行行長的經歷,讓2011年尚福林從證監會主席任職銀監會主席順理成章。

2011年10月,尚福林赴任銀監會主席。在當年銀監會年報里,尚福林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面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環境複雜多變的不利影響和潛在風險逐漸顯現的嚴峻挑戰,銀監會做出前瞻預判風險,果斷采取措施,堅守風險底線,促進戰略轉型,為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防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份風險的堅守,一守就是5年時間。正如上述銀行業人士所言,尚福林見證了銀行業光環的褪去,伴隨的則是轉型的探求以及風險的逐漸暴露。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壓力和挑戰下,這5年尚福林在銀監會的工作,應當說一是守住了金融風險的底線,二是在逆境之中引導銀行積極謀求創新。

不過,風險堅守者並不意味著保守,5年時間里,在銀監會的推動和引導下,民營銀行破繭,銀行投貸聯動、直銷銀行等專營化子公司探索逐步落地。

“新的一年銀監會堅持從我做起,率先變革,改革監管框架,推動監管轉型,突出監管主業,深化簡政放權,努力為新常態下銀行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監管保障。”2015年4月,尚福林如是表示。

當年1月20日,銀監會宣布進行機構調整,這是銀監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的首次組織架構大調整。

如今,銀監會在新的組織架構下已經平穩運行了兩年,可以看到的是銀行業監管已然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不過,這並不能說明銀監會的內部機制已經不再需要改革,與此同時,銀行業監管面臨的不斷創新的風險也在給繼任者提出挑戰。

郭樹清:理論與實幹相結合的繼任者

郭樹清2月23日的回京旅程,在當天就早早被泄露出來,以至於讓“偶遇郭樹清”打榜媒體圈熱搜。雖然只是小小的娛樂,不過也足以見得郭樹清在金融行業的影響力。

“學者型”、“理論水平很高”等等都是已過花甲之年的郭樹清身上的標簽,不過郭樹清並不浮於理論,而是理論與實幹相結合的典範。

早年間,郭樹清曾就讀社科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並獲得法學博士。1986年曾赴英國牛津大學訪問研究,1988年任國家計委研究中心綜合組副組長。1993年4月~1998年3月,郭樹清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歷任綜合規劃和試點司司長、宏觀調控體制司司長、秘書長等職務。

1998年,郭樹清第一次出任政府官員,擔任貴州省副省長。2001年,郭樹清進入金融監管系統,出任央行副行長。在金融系統中,郭樹清既做過裁判員也做過運動員,2005年郭樹清擔任建設銀行董事長,直到2011年轉戰證監會。

證監會主席一職,猶如坐在“火山口”,作為證監會第六任主席,郭樹清任職時間並不長,僅18個月,不過他鼓勵創新給市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IPO不審行不行?”這是2012年,郭樹清在一個內部場合拋出的驚人一問,同樣也驚動了市場。

在證監會任職其間,完善分紅機制、推出退市制度、打擊內幕交易等等,郭樹清銳意創新的改革風格得到了市場人士的認同。

2013年,郭樹清的履歷再改方向,回到官場,3月他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理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6月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走馬上任,郭樹清在山東的改革從金融領域開始。2013年8月,郭樹清履新不到半年時間,推出了《關於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該意見被稱為“山東金改22條”——支持和推動金融市場創新發展,發展和規範各類地方金融組織,強調做好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金融服務等金改方向和措施。

“山東金改22條”還提出“到2017年年底,全省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以上,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2%以上,社會融資結構明顯改善,金融開放水平明顯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加強。”

數據顯示,2015年,山東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億元,增長了61.7%,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87%上升到4.98%,山東金改3年成效已經顯現。

2017年2月,郭樹清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供的數據顯示,山東省全年生產總值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60億元,同口徑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8%,農民居民人均增長7.9%;城鎮新增就業121萬人;對外收支繼續保持較大順差。

“順利完成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在上述會議上,郭樹清還為2017年的山東省發展定下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貨物貿易進出口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

時隔4年,郭樹清重返金融監管系統。“郭樹清銀行從業經驗很豐富,是理論水平和學術水平比較高的一個人,到銀監會任主席,考量到下一步金融監管改革方案的出臺,包括宏觀審慎監管的搭建,肯定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郭田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評價。

郭樹清曾談銀行改革與市場化監管

郭樹清對銀行業並不陌生,在建行董事長的位置上,郭樹清一坐就是6年,其間他帶領建行完成港股和A股的上市,當然也在關鍵時刻推進建行轉型,完善公司治理。郭樹清對銀行業的監管有怎樣的思路?從此前郭樹清談及銀行業的只言片語,或能夠窺見端倪。

“只有不斷創新,才有可能抵禦各類風險,”郭樹清曾在2007年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銀行業金融創新的迫切性日益增強。只有不斷創新,才有可能抵禦各類風險,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提高綜合競爭實力。創新不僅是“面”上的創新,還要是“點”上的創新。

2011年,郭樹清談建行轉型時曾給出四大方向,從大公司大項目向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並重轉變;從以批發業務為主,向傳統與新興業務並重轉變;加速發展中間業務,向收入結構多元化轉變;穩妥推進綜合化經營,向多功能銀行轉變。

談及銀行公司治理,郭樹清還拋出過他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例如,對於控股數量界限,是否要保持在51%的絕對控股地位,可否降到35%?如何避免股東的短期行為?等等。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銀行綜合化經營是當前銀行業最主要的趨勢之一,郭樹清曾表示,銀行綜合化經營發展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夠給客戶提供綜合服務,也可以提高市場滲透率。

“市場化”是郭樹清無論在監管崗位還是在政府官員崗位上提及較多的改革方向。“轉變政府職能,關鍵在於該由市場做的要放給市場,社會能辦好的就交給社會。”郭樹清在履新山東省省長不久的一次會議上,談及政府與市場時如是表述。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就是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完善有利於市場穩定和功能發揮的體制機制,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引導社會資金分配到國民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領域和最薄弱的環節。”在擔任證監會主席時,郭樹清也以堅持市場化改革為基本方向。

今年1月,銀監會召開的2017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對新一年的銀監工作主要部署在幾大方面: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以回歸本源專註主業為導向,深入推進銀行業改革開放;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紮實推進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包括不良貸款、流動性、交叉性金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等領域的風險。

“新官上任三把火”,郭樹清的第一把火“燒”向哪里,令人期待。

 

郭樹清個人履歷

1974.08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紅格爾公社插隊;

1978.03 南開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

1982.02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5.02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助理研究員(其間:1985.02-1988.07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1986.03-1986.06 借調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設計辦公室工作;1986.07-1987.08 赴英國牛津大學作訪問研究);

1988.09 國家計委經研中心綜合組副組長(副司級);

1993.04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綜合規劃和試點司司長;

1995.09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宏觀調控體制司司長;

1996.02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兼機關黨委副書記;

1998.03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副書記;

1998.07 貴州省副省長;

2001.03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其間:2004.03-2004.04 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A班學習);

2005.03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

2009.01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

2010.07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1.10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2013.03 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理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13.06 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尚福林個人履歷

1969年至1973年 在部隊服役;

1973年至1978年 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櫻桃園分理處工作;

1978年至1982年 在北京財貿學院學習金融專業;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18年,歷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最初12年,主要從事計劃資金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

1982年至1990年 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綜合計劃司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

1990年至1993年 歷任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副司長、司長;

1993年 考入西南財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金融學家曾康霖教授;

1994年 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1996年4月 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997年7月,任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2000年2月 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

2002年12月27日 接替周小川出任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

2011年10月 接替劉明康出任中國銀監會主席、黨委書記;

2017年02月 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共第十六屆候補委員,第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