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16年統計公報》,同時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在統計局官網發文,對統計公報進行了解讀。
文章稱,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確保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經濟運行平穩,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就業穩定增加
文章稱,面對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逆全球化思潮擡頭、世界貿易低速增長、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的國際環境,面對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的國內形勢,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的態勢,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就業穩定增加,價格溫和上漲。
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處在調控預期目標區間。這一增長速度雖然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國內生產總值以2015年不變價計算的增量達4.6萬億元,比上年4.4萬億元增量多1600多億元,更為重要的是國民總收入增長6.9%,加快0.6個百分點。
這一增長速度是在單位能耗下降的情況下實現的,2016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了5.0%,說明消耗了較少的能源生產出了等量的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少了,生產並沒有少,更為重要的是在能源消費中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還提高了1.7個百分點。
結構存量和增量調整同步推進,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
文章稱,服務業比重在連續多年提高的基礎上,2016年繼續保持上升的勢頭。這主要得益於大力發展服務業有關政策的不斷落地,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出現的現象,特別是互聯網進一步向各領域滲透、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的結果。
消費保持較大貢獻。2016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驅動過於依賴投資的局面有所改變。消費較快增長主要集中在仍有較大潛力的旅遊、醫療、保健和家政等服務方面,還集中在家裝家飾、汽車等與住房和交通通訊有關的領域。
新動能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明顯
文章稱,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傳統動能減弱,新動能亟須培育推動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創新有序健康發展,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調動微觀主體積極性,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激發經濟活力,新的力量新的動能不斷發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
例如,互聯網進一步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對生產和流通方式等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一些傳統行業煥發了青春。2016年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2%,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快15.8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
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2016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10.8%,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5和4.8個百分點。
此外,創業創新發展勢頭良好。2016年全國新登記企業553萬戶,比上年增長24.5%,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5萬戶,明顯高於前兩年,掀起了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新高潮。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湧現,不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新經濟成長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服務貿易增長較快,對外投資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 2016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4.3萬億元,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個百分點,扭轉了較大降幅的局面。其中出口下降1.9%,進口增長0.6%,貨物貿易仍保持3.4萬億元的順差。
服務貿易更保持了較快增長,2016年服務進出口總額5348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占對外貿易的比重攀升至18%。以技術服務、維護和維修服務、廣告服務等為代表的高附加值領域出口增速較快。
對外直接投資高速增長。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新設立企業27900家,比上年增長5.0%;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8132億元,增長4.1%。利用外資結構向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全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28.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67.8%。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區建設全面推進,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複制推廣。
2016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2517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出口增長0.5%,進口增長0.4%。全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億美元;沿線國家對我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2905家,增長34.1%,直接投資金額458億元。
此外,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恩格爾系數繼續下降,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