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失守9萬億 公募資產1月縮水8000萬

一如預期,2017年的第一個月份,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出現縮水。但出乎行業人士預料的是,當月公募資產規模整整縮水8000萬元。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1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6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8.36萬億元。這一數字遠遠低於去年12月末也是歷史最高值9.16萬億的體量,也低於去年11月8.74萬億元的體量。

有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稱,去年末大量沖規模的貨幣基金在開年之後,遭遇了幫忙資金的撤離,也有委外資金由於業績不達標或者自身資金需求選擇了贖回基金,而在一季報公布之後,很多基金去年四季度遭遇巨量凈申購的基金極有可能將成為凈贖回規模最高的產品。

分類來看,截至1月末,股票型基金規模7195.85億元,混合型基金凈值19111.97億元、債券型基金凈值13898.35億元、貨幣基金36053.04億元、QDII基金1045.59億元。股票型基金相比去年末資產規模逆勢增長,整體資產規模相比上月增長了139.83億元,增幅1.98%;混合型基金規模小幅收縮,從20090.29億元下滑至19111.97億元。債券型基金資產凈值從14239.10億元下降至13898.35億元,跌幅2.39%。

值得註意的是,占據公募體量大頭的貨幣基金在1月份規模大幅縮水。資產凈值由去年末的42840.57億元下降至36053.04億元,資產凈值縮水6787.53億元,環比降幅15.84%。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每年年末,公募公司為了取得不錯的業績考核和行業排名、地位,很多會引入機構資金進行沖規模,以至於行程行業慣例:貨幣基金規模年末出現放量增長,但到了第二年開年後,待幫忙資金撤離後凈值又會呈現一定程度的縮水。

去年12月初,市場資金面緊張,一些公募行業的貨幣基金遭遇大額贖回,部分公司為了避免整體規模急劇下滑,打響了護貨幣的“保衛戰”,耗費了不菲代價引入機構資金沖量。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當時機構報出的價格普遍是放兩周過年1個基點以上,這當然不是年化收益率。”該人士所在的基金公司在去年年末,發布了兩只貨幣的放開大額申購的公告,進行了沖貨幣的行為,其中的一只基金規模在上季凈申購超百億份。

實際上這家公司並非是行業內沖規模的大戶。據天相投顧數據,在去年四季度,大成交易貨幣、國投貨幣B、銀河銀富B、易方達貨幣B等14只貨幣基金當季凈申購份數超過100億份,其中凈申購量最高的一只基金體量增逾500億份,排名第二的凈申購量達316億份。

在去年四季度資金面異常緊張的情況下,這些貨幣基金體量逆勢大增多數難逃年末沖規模之嫌。只是,機構資金進來快出去也快,開年之後很多選擇了離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