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投資始終服務戰略目標,從來不做財務投資。”
i黑馬訊 2月21日消息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與百聯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隨後接受媒體采訪時,首次明確了阿里巴巴戰略布局和投資原則,即圍繞新用戶、新體驗、新技術展開,不做財務投資,也不歡迎炒概念搭車。
對於阿里的戰略布局原則,張勇指出,阿里的投資始終服務戰略目標,從來不做財務投資。投資主要有三原則:第一,是否能夠獲得增量用戶;第二,能否提升用戶體驗,特別是服務體驗提升;第三,是否是變革性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張勇強調,阿里選擇的合作夥伴,絕不是那些在二級市場為了短期的市場收益,或者說搭上資本熱潮,或以炒概念為目的,阿里堅決不會跟這樣的合作夥伴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2017年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元年,有關阿里新零售布局的市場傳聞和概念也層出不窮,真偽莫辨。
張勇指出,只有真正符合上述原則的,才有可能成為合作夥伴,這也是阿里跟百聯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
附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和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接受媒體群訪實錄全文如下: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阿里巴巴集團和百聯集團戰略合作正式開啟,大家對於兩大集團合作推動比較關註,我們有請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先生和百聯集團董事長、總裁葉永明先生共同回答群訪,跟大家進一步深入交流。
提問:想請教兩位,因這次不涉及股權方面的一些交易,今後有沒有其他想象空間?百聯旗下從超市到奧特萊斯到商超有很多的業態,阿里在新零售對接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一個差異化的方案?謝謝。
張勇:那我簡單說一下,第一,我覺得雙方合作,阿里無論是采用股權投資方式還是業務投資方式目的都是一個,都是為了實現並服務於阿里巴巴的長遠戰略目標,阿里從來不做財務投資者,這一點我們想得非常清楚的。
第二,我們跟百聯的合作非常重要的一點,雙方在整個業務共享層面、對未來大趨勢判斷層面,包括雙方彼此願意為此投入的決心,已經跟葉永明董事長達成了高度得一致,這才兩大集團合作最根本原因。第二個問題也說明了第一個問題,整個百聯涉及的業務範圍之廣,涉及到商業諸多領域,這些領域都面臨著面向未來再次重構機會,在這些機會上,我們雙方非常願意,也貫穿在雙方談合作得過程當中,我們在哪怕合作細節上也都有這樣的默契,如何能夠促進便利店脫胎換骨的創新,出現新型便利店、新型社區超市,百貨中心、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能不能產生新的體驗,我想針對不同的商業場景,你的第二個問題,一定會出現新的解決方案和新的體驗,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多樣化體驗來真正滿足需求。
第三、關於針對阿里巴巴投資布局,我再詳細說下,整個資本市場最近自從阿里提出了新零售,這一領域就變得非常熱,我們也看到了這個情況。我也借這個機會表達一下阿里的觀點,阿里戰略投資一貫是圍繞著戰略服務的,今天也是為了新零售戰略,為“五新”的戰略服務的。具體來看投資機會,我們主要有幾個標準,第一個是能不能獲得新增量的用戶,或者進一步跟用戶的接觸和有增量用戶入口的機會。第二個能不能增加用戶的體驗特別是用戶的服務體驗。第三個就是關於整個變革性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以上是阿里衡量投資策略非常重要的考量的三個方面。但是在這三個原則之上,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選擇的合作夥伴絕對不只是在二級市場為了短期的市場收益,或者說叫搭上資本熱潮,或以炒概念為目的的合作夥伴,我們堅決不會跟這樣的合作夥伴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真正符合新零售、“五新”戰略的投資布局以及合作,這也是今天阿里很高興跟百聯走在一起進行探索的根本原因,雙方未來還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空間等待我們去探索,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提問:第一個是問百聯方面的葉董,為什麽百聯和阿里會達成這樣一個戰略合作?您是怎麽理解新零售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百聯集團其實去年也推出了線上業務,這麽與阿里集團在這方面會又怎樣進一步的合作?另外一個問題是要問張總,新零售還存在哪些阻礙?就是阻礙其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謝謝。
葉永明:因為百聯是商業零售企業,我們從事的商業零售全業態的這樣一個商業零售企業。大家都知道消費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個變化我們統稱就是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要有新的這樣一個模式來順應這個新的消費時代,這也是我們和阿里合作非常主要的原因,因為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我們想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同時是我們接下來在市場上的一個實踐,這是我們選擇阿里作為合作夥伴原因。
阿里是一個全球著名的科技企業,同時是一個模式創新、引領市場創新的這樣一個企業。同時阿里又是一個在移動經濟實體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的企業,這也是我們百聯從自身戰略的需要、從商業零售發展的需要我們來選擇和阿里的這樣一個合作。
我們基於對新零售的理解,去年我們推出了“i百聯”線上應用,我們實現全渠道的零售,我們針對全業態、全客群、全時段提供線上線下的零售服務和體驗。正因為我們過去兩年有這樣一個平臺作為基礎,為我們實現新零售奠定了一個基礎,我們怎麽樣認為這是新零售呢?剛才我的發言里面其實我做了一個描述,就是我們以線上線下全渠道、全業態為基礎,同時我們把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一些科技融入到我們的商業實體零售當中,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打造商業產業的生態鏈,再加上我們要去實踐的、需要創建的就是我們的供應鏈體系。我們是這樣認為新零售模式,所以說我們和阿里巴巴戰略合作是基於新消費時代、新零售模式要打造我們商業的核心能力來滿足、來提升消費者的需求和體驗,這是我們合作的核心。
張勇:關於整個合作創新到底有沒有,我認為今天其實不存在障礙,我認為今天這個時代是最好創新的時代。第一,我想所有的中國消費者包括在座所有人,我剛才在會前私下聊天的時候我在說,現在從60年代都已經是互聯網人口了,50年代還有少部分不是,可能五年時間以後全部的人口都是互聯網人口,當然十年以後的互聯網跟今天的互聯網會發生很多改變,但是毫無疑問互聯網已經成為水電煤一樣的社會基礎設施,水、電、煤等基礎資源存在來服務整個商業。
第二個,今天我想無論電商作為空軍,還是傳統零售作為陸軍,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改革的願望強烈的驅動。今天傳統零售普遍日子不好過,不改肯定是死路一條,必須要進行變革,所以我想變革的願望和驅動大家都有,但是我想這里面最重要的考驗是幾個方面,第一個還是一種怎麽樣圍繞消費者為中心進行創新、能夠基於整體框架性的重構的能力和洞察。第二個我想絕對不只是表現上消費者接觸場景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剛才葉董講到的要支撐的新消費體驗以及消費內容,必須要進行整個產業鏈重構,整個產業鏈,我們稱為整個混合經濟體內的經濟元素重構,必須創新建設出很多新的能力,新型供應鏈的能力、物流能力、運營的能力、支付金融能力,最終才能讓消費者在雙方合作的所有全業態場景有體感切手感受到新體驗。
提問:我有兩個小問題,第一個想問張勇先生,因為我是代表杭州媒體問的我們來自杭州所以比較關心。之前我們阿里跟銀泰有非常緊密的戰略合作,當時也是拋出說我們要探索新零售的未來這個模式來的。我們今天包括我在發朋友圈說真的很多杭州商場包括銀泰的小夥伴來問,我們阿里跟百聯今天的合作跟之前跟銀泰的合作有哪些區別呢?
另一個問題是問百聯葉董,其實百聯在杭州也有一些子公司,就是跟杭州老百姓生活很緊密的世紀聯華超市百聯占了大頭,今天跟阿里合作了之後,那對杭州老百姓來說像世紀聯華可能會發生哪些改變?因為今天這次合作是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的,謝謝。
張勇:我先說一下第一個,其實阿里對於整個線上線下的布局在展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我們對銀泰的投資,在目前正在進行私有化,包括對蘇寧的投資,包括這次我們跟百聯的合作,其實今天整個阿里在線上經過十幾年實踐,我們也非常高興、非常驕傲、非常自豪能夠服務中國五億最活躍的消費者,他們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場景都能夠和我們有接觸。
比如上海南京路一年有兩億的遊客,但是我可以很自豪的說其實在阿里的移動經濟體上手機客戶端上我們每天有兩億人在訪問,覆蓋如此人群,其實要形成一種全新的融合體驗必須對線下整個的商業設施不僅進行改造還要有一個改造的密度,這個時候才能形成一種無空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體驗。我想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和探索,其實我們未來銀泰毫無疑問是阿里集團在這上面非常重要的布局,包括阿里圍繞著百貨的改造當中都放到了銀泰這樣一個試點。我們跟百聯也是在著名的東方商廈,以及上海消費者熟悉的永安百貨、上海第一百貨等消費場地都能夠有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我想這是我們兩者是互相互補的而且是最終我們要形成一張大網這樣才能夠形成消費者線上線下的互動情況。
葉永明:時代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消費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消費者希望買到更加豐富的產品、更加優質的商品、更加廉價的商品、更好的服務和更好的體驗,這是商業的本質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不變化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商業零售企業,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商業零售企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你用什麽樣的模式去適應它。我們現在和阿里的合作在新零售上的合作我們就會有更加廣泛的人群、更加豐富的產品,我們希望體驗的改善在購買的時候不用考慮是線上還是線下,線上的產品還是線下的產品,線上線下的場景完全是滿足體驗和購物標準的場景,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上海長三角,浙江聯華的這些線下流通網絡,包括我們以後投資發展的這些渠道和網絡全部是基於阿里合作的新零售的這樣一個模式來規劃的,希望將來能夠複制到百聯旗下在杭州的大賣場里面、聯華超市里面看到新的場景。
提問:我叫王長勝,我的問題就一句話,到底什麽是新零售?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講新零售,大家也都解讀什麽是新零售,反正都是一個概念,用一堆概念來解釋這個概念,我看來看去還是不太懂,我也不知道應該寫這樣一個新零售,怎麽解釋給我的讀者,所以想請張總給我們闡述一下什麽是新零售。能夠深入淺出的說明白,能讓我的中學同學他們是非業內人士但是他們是消費者,能讓他們聽懂原來新零售是這麽回事,謝謝。
張勇:我想說的是世上本沒有路,世上的路是人走的。這個世界上本來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正在走這條路的過程當中。今天我們給任何的像你說的深入淺出定性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最終都是要靠實踐不斷的去探索,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形成這樣一些合作夥伴關系,包括為什麽我們作為阿里來講要投資一些公司,只有這樣大家真正形成一個共同體,才能夠做真正本質上的改變和創新,才能發生化學反應,我想這個是我對你這個問題的回答。
葉永明:我再補充一下,因為我來自實體企業,我再給你補充一下。你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各位所關註的,傳統零售和新零售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種關系?我可以說傳統零售經營的是渠道,主要經營的模式不是經營商品,經營的是一種聯營聯銷、招商、租賃是這種模式,顯然這只是中國,十五年以前歐洲、北美包括我們看到的梅西百貨等等全球都是這樣一種模式。在新的消費環境下購買方式發生變化他們更關註的是產品,更關註的可能是他的體驗。顯然,傳統的我剛才說的非主要經營商品這些零售企業非常想服務好我們的消費者,唯一能夠做的是把空間打造了,把你要的品牌給你引入進來。但是經營這些品牌的人是品牌商,不是實體商業的我們過去說的營業員,是品牌商,管理的是整個商場的運行。
如果說這樣一個模式的話,你說怎麽樣能夠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呢?這也許是問題,但是如果一個的零售商要去做新零售商的話,剛才我們說非常重要的除了你的終端模式如何適應消費者的需要,你的上遊產品不斷的滿足快速變化市場消費者的需要以外,你要實現這個,你必須要有產業鏈的生態。如果你沒有產業鏈生態、如果你沒有供應鏈、如果你沒有這個系統,我告訴你,是做不到的。
新零售盡管是加了一個字“新”,但是內涵正在發生變化。我也非常同意剛才張總說的,路是人走出來的,所以我們是願意作為實踐者、開拓者,成功就是變為一個超越者。
提問:我想接著剛才的問題問一下張總,關於阿里新零售戰略具體的投資方向和原則。
張勇:我剛才已經講了我們的投資方向,主要的投資原則我再簡單的說一下。用戶服務體驗,更多的用戶,第二是更好的服務體驗,第三是全新的技術,這是我們整個投資方向是圍繞這三點來展開的。我想在整個的新零售布局當中也會繼續按照這個來進行。
提問:第一個問題問張總,這次合作可能跟前面的蘇寧都不一樣,因為百聯是一家國企在上海所以還是有它的特殊性的,所以雙方合作的開放性我相信比以前的難度比較大,說會員打通、數據打通我相信還是有很大的難度,我想問有沒有一個預期。第二個問題我想問葉董,上海的國企改革我感覺有很多動向,有的國企開始走出去,我們百聯剛才也提到杭州這一塊未來是不是對於其他二三線城市也有擴充?通過跟阿里巴巴新的商業元素重構借助他的技術把它延伸到外地甚至到全球。
葉永明:我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從百聯的戰略發展來看,第一個百聯我們強勢業態我們加快發展,奧特萊斯是我們強勢的業態,我們五家中國投資的奧特萊斯有四家是排名前十的,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青浦奧特萊斯也是屬於百聯,去年我們加快了奧特萊斯的布局。我們去年投資了濟南、長沙、成都,我們還會加快強勢業態的發展。
第二,我們的重點就是增長潛力大的業態就是大投入。現在增長潛力大的比如說便利店這個模式是兩位數的增長,但是不是現在的便利店,我們是說新業態便利店,超商潛力也非常大社區型的超市、社區型的購物中心、鄰里中心,這些都是潛力大的市場,從百貨到超市只要增長潛力大就是我們投資合作出去的。
張勇:你第一個問題,我想雙方在拍拖談戀愛過程當中、約會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天既然我跟葉總我們兩個坐到這里,包括我們合作也得到了上海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百聯集團全力推進的支持,我想我們很多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想今天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最大的共同點是認同,我們有一個最重要的共識就是說必須要變革,只有變革才能獲得未來發展的機會,這是我們最大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上有很多問題都是技術問題。
提問:第一個問題想請問一下葉總,還是想請您回述一下這次選擇阿里作為你新零售戰略合作夥伴這個決策的過程是怎麽樣的,因為之前百聯集團其實走的路徑是自己在主導,包括您也提出來互聯網是未來的主力,但是互聯網這個是不是要靠百聯自己去做,包括也有其他的合作夥伴走過來,所以說現在在選擇阿里作為新零售戰略合作夥伴您到底是怎麽樣決策,有沒有經過一些反複?這一次合作以後是不是意味著“i百聯”戰略相比以前有一些變化?想請問一下逍遙子的是,這次您說到是一個新零售的試驗地,但是百聯集團旗下業態很多,這次合作每一個業態會先切入進去嗎?還有商超這一塊其實大家都知道比如說河馬先生是阿里的一個布局,但是一直沒有搬到臺面上來說,所以說這一塊會不會跟百聯有一些互動?什麽時候會拿出來說?謝謝。
葉永明:阿里的阿里雲代表的大數據雲計算葉非常打動我的,就是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現在實體零售生意難做的,有一家跟我說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你說我是不是會作為我一個選擇的動因呢?第二個,我說阿里是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的企業,移動互聯網的這樣一個大的實體經濟,他的商品等等這些就是我們選擇這個的理由。第二個問題,“i百聯”今後是我們百聯發展新零售的一個重要組成。所以說百聯選擇這個時候我們和阿里進行合作是有一個這樣“i百聯”的基礎,沒有這樣一個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模式非常難去做。現在加了阿里我們發展會更加健康。
提問:現在百聯是需要阿里的資本還是阿里的技術還是阿里年輕的用戶?
葉永明:你說愛一個人,愛他什麽呢,愛他的錢還是什麽?其實就是愛他這個人。
張勇:你說愛什麽我們大家本能的反應就是愛這個味道,我覺得味道是第一位的,一拍即合的味道,這是大家可以體會到的我在說什麽。
我覺得雙方合作以及未來合作有很多演化的,其實我想阿里跟百聯走到一起,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對很多問題的共識和我們願意付出的承諾,我想這個是最重要的。比很多物質條件還要重要,比人、錢都重要,
我想對於百聯整個商業來說,確實里面是全業態的,我們也在圍繞著不同的業態進行思考,我們未來整個合作的展開也絕對不會是一個統一的大項目,而是會分子項目在不同業態的構架上面進行零售創新,能夠期待在不同業態現有基礎上創出新的零售業態,我想這是我們整個合作這麽合作非常重要的路徑圖。其實盒馬生鮮問題跟百聯的問題我認為是一樣的問題,所有的企業在面向未來探索的時候都需要一些試驗田,都需要做一些探索,更重要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些成功的規律,最終把它沈澱的思想、技術、模式複制到更廣泛的領域,能夠跟更多的合作夥伴產生新的火花,這個我想無論是百聯也好、盒馬生鮮也好,我們都是在各自的領域跨界做一些創新超前的大膽探索。最終,我想還是需要把這些成果更好的落在更廣泛的領域當中,能夠產生對社會進步、對消費者滿意方的需求更廣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