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先例!台灣人捧紅中國本土藥

2011-3-21  TCM




首先我們要頒發的是『千萬俱樂 部』,譚楊洋,從○七年七月加入公司,到去年底累積銷售達人民幣兩千萬元;李旭,從○七年四月加入公司,到去年底累積銷售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這 是康聯藥業一年一度的年會現場,康聯兩百多人的銷售團隊平常在全中國各地奔波,唯有在這時齊聚一堂,銷售表現最好的業務代表也接受表揚。

基本上,康聯算是一家「賣藥」公司,這家公司沒有自己的藥廠,沒有生產部門,單單靠著兩百位營銷團隊,在不到五年時間內,把一項治療B型肝炎的中國國產藥 物代丁,賣到全中國,並擁有該類藥物將近三成的市占率,營收達人民幣三億二千四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五千二百萬元),市場排名第三,緊追葛蘭素史克 (GSK)的原廠藥,光是去年就賣出五千萬片代丁,超過一百萬名患者服用此藥。在中國,很少有「國產藥」可以達到這麼高的銷量。

手法一:學西方打品牌 讓低價中國藥「厚」利多銷

康聯將於四月送件申請來台上市,帶領這兩百位中國營銷團隊,賣出中國「國產藥」界紀錄的,卻是一位台灣人||康聯藥業創辦人兼執行長李欣。

李欣過去曾在羅氏(Roche)中國公司待過七年,從羅氏開始準備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員工一百三十人、年營業額一千萬美元,當時李欣擔任市場行銷總監,把 很多外商做法引進中國,配合中國國情調整,創下許多開創性做法。

舉例來說,當時他訂了很多銷售計畫和獎勵政策,不過卻遭到另一位中方派來的總監反對(當時羅氏和中資成立合資公司),該總監認為,銷售人員和工人沒什麼不 同,一樣是員工,要平等,沒道理銷售人員就可以拿較多,但李欣向當時的老闆保證,「銷售成敗我負責,所以規則我訂,」最後得到老闆支持,此舉也果真奏效。 他離開時旗下已有九百多人,年營業額達一億多美元,上海羅氏製藥當時也成為中國第一名的處方用藥公司,成功使外商藥廠打入本地市場。

這一場策略上的意見摩擦,意外讓李欣發現了「在中國賣藥」的可觀商機。隨人民所得提高,中國的藥品需求可望快速成長,而中國本地業者也有一定的研發、製藥 能量,「缺的,就是品牌行銷的觀念。」

李欣認為,只要用對行銷策略,「讓中國人接受國產藥,」那麼,不但可以抓到需求成長商機,也能讓國產藥售價大幅提升。換言之,用對方法,就有機會「厚利多 銷」。

在「厚利」部分,李欣舉例,國外原廠藥都賣得很貴,以當時羅氏最為知名抗生素羅氏芬(Rocephin)為例,出廠價要人民幣一百三十八元,不過就在隔壁 的國營最大抗生素廠,生廠的國產藥卻只要五元。「這當中,國產藥顯然存在很可觀的操作空間。」從這個角度思考,打品牌,成了李欣在中國賣藥的重點行銷策略 之一。

手法二:建本土銷售部隊 成為突破國際藥廠利器

至於「多銷」環節,李欣分析,「一般國產藥很少自己有營銷隊伍(團隊),都是直接到各省招商,把藥交給省代表去賣,這當中,有人靠關係,有人靠請客吃飯, 有人直接把好處給醫生等,對於產品沒有管理,所以生命週期也短。」

李欣認為,建立「在地化」營銷團隊,不僅能有效進行產品管理、客戶經營,延長生命週期,「在地團隊」更有機會成為外商品牌夾擊下的突圍武器。

西方的品牌思維,加上中國在地的營銷團隊,策略訂定,李欣開始著手打造團隊,管理階層中,除了他是台灣人之外,全都是具有十年以上外商藥廠經驗的中國本地 人,旗下兩百名業務代表皆是中國人。

不過,事情卻沒有他想的這麼簡單,像是一款緩解腎臟移植後器官排斥的藥「順友」,價格不到羅氏原廠藥驍悉(CellCept,台譯山喜多)的一半,「藥效 和品質都不差,醫院醫生也都認識,但怎麼樣就是賣不上來。」因為羅氏的這款藥已經太成功。

手法三:挑對產品 選原廠做不好、較新的

他體悟到,挑對產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原廠做很強的就不要去競爭,要挑較新、較早的,或是原廠品牌做不好,但本身有市場的藥。」

當時,李欣和他的創業夥伴葉小平(現為康聯董事)發現,中國因環境與體質緣故,是B肝(當地稱乙肝)的高發地區,亦為全球最大B肝市場,葉小平說,因為環 境關係,所以通常是經濟狀況不好的人易患此病,然而肝炎藥又是要吃一輩子的,「昂貴的價格常常讓病患放棄用藥。」

李欣和葉小平開始找尋國產治療B肝的學名藥,他們得知中國前三大的天津藥物研究院正在做這種藥的臨床研究,是當時市場上最有可能率先上市的產品,於是趕緊 去接洽,並表示願意投資人民幣兩百萬元,當作研發費用,但未來將擁有獨家銷售權,天津藥物研究院院長湯立達表示,當時藥物還在二期臨床,李欣卻願意投資, 共同承擔風險,且提出了對產品完善的規畫,於是雙方簽下合約。

在藥物尚未上市前,李欣就開始布局,他先用人民幣五百萬元,去各大城市做展示會(road show),利用學術活動做品牌推銷,當時只有外商會這麼做,這是首次有國產品牌舉辦,所以,在產品問世時,已經讓市場開始認識這個品牌。

手法四:選對銷售對象 提撥六成兵力攻大型醫院

有了品牌印象,下一步,就是透過在地化的業務團隊搶攻市場。李欣知道公司規模小,資源和資金有限,他評估,若要達到全國覆蓋率,不可能全都採直接銷售,於 是他把重點放在大型醫院,兩百名業務代表當中,提撥六成「兵力」,直攻一線城市大型醫院。

除大型醫院之外,「錢有可能收不回來的周邊地區,就找合作夥伴,」李欣將剩下的八十位業務「布局」在次級市場,透過業務代表「分區授權」,與當地的商業公 司(類似區域經銷商)合作開發,降低營銷費用,達到更高的效益。

透過兼顧品牌行銷與在地的管理策略,比起其他的國產藥,價格較好,比起外商原廠藥,又有絕對價格優勢。來勢洶洶的代丁,讓葛蘭素史克的原廠藥也不得不降低 售價。

既然市場銷售這麼好賺,為何藥商不會想自己來做?康聯的合作夥伴浙江仙琚製藥公司副總經理劉軒廷解釋,生產和營銷基本上是兩大不同的領域,仙琚只專精生 產,若要再建置一個營銷團隊,成本太高,還得從頭學起,把營銷的部分交給他們負責,效益反而更好。

目前代丁約占康聯九○%以上的營業額,李欣自己坦言:「代丁這個奇蹟,以後可能再也不會發生,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國產藥可以做這麼大!」

李欣很清楚,公司要持續發展,一定要開發更多明星商品,康聯即將來台掛牌上市,除了募集資金外,找到台灣製藥業者合作,搶攻中國「厚利多銷」的藥品市場, 也是他的重要目標。

【延伸閱讀】賣一粒藥,行銷團隊賺走最多!——中國製藥業價值鏈

市場銷售:占零售價50%除外商醫藥公司外,中國有數千家以上不具品牌行銷能力的本地公司醫院:占零售價15%研發:占零售價20%產品生產:占零售價 10%產品經銷:占零售價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