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貸擴張遭嚴控錯過最佳放貸時期 銀行利潤或雪上加霜

往年的1月正是信貸“大投放”時期,今年卻遭遇了快速擴張後的“急剎車”。隨著經濟略微回暖,企業重燃融資需求,而銀行囿於信貸控制放不出貸款。

“銀行貸款放不出去,令分行很頭疼,預計對利潤影響很大。” 一位重慶地區國有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如果錯過一季度信貸最佳投放期,今年新增生息資產將受到影響,短期勢必影響利潤。但也有觀點認為,如果規模收縮,貸款利息可能有上行空間,對銀行盈利未必利空。

1月信貸擴張被勒緊

浙江地區某大行公司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1月各家銀行普遍遇到信貸規模緊張的局面。一方面,總行在制定規劃時根據存款增長情況已對全年信貸新增總量控制,全行信貸規模收緊;另一方面,在今年信貸規模收緊的預期下,銀行開年紛紛提前布局加大信貸投放,造成1月全國信貸投放量特別大。

一位股份制銀行戰略研究人士則對第一財經分析稱,1月成為信貸投放的高峰期是多方面因素疊加:出於早投早收益及收息空間更大的考慮,一般銀行信貸采取“3322”原則,即一二季度各投放全年信貸總量的30%,三四季度各投放全年信貸總量的20%;同時,去年各家銀行受央行指導和資本充足率約束等制約,放款能力受到限制,導致部分去年的項目放款推遲至今年。

該人士也表示,影響今年1月信貸擴張的最重要因素是下一輪調控的市場預期,央行已通過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控制廣義信貸數量,出於對央行進一步控制信貸投放節奏過快的擔憂和貨幣政策從緊的預期,各家銀行紛紛趕在調控之前盡早完成信貸擴張的布局。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信貸規模控制的一個特點是:過去各家銀行的總行會給分行設置一個總的貸款規模,信貸分配內部可以調劑,而今年則是總行公司金融部、個人金融部分別對全國各地分行對公和個人金融貸款規模進行控制。且有些銀行在制定信貸資源調配計劃中,個金信貸增量超過了對公信貸增量。

上述浙江某大行公司部人士就表示,總行今年新增個金信貸額度高於公司金融信貸額度,而公司金融信貸存量高於個金信貸存量,以存量盤活做信貸結構調整。

對於央行控制信貸規模擴張的邏輯,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佩珈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是為了落實中央提出的“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擔心信貸資金沒有真正流入實體經濟。發展銀行業務不僅是短期行為,更要關註長期風險控制。

廣發證券銀行分析師沐華對第一財經表示,央行對信貸擴張進行“窗口指導”並非首次,意在防止銀行信貸投放過快,年初就把信貸額度用完,引導銀行根據企業需求把握放貸節奏,實現信貸均衡投放。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則對記者表示,宏觀數據表明實體經濟在回暖,增強了企業的貸款需求,銀行有投放的意願,1月信貸超額投放有其原因。

銀行利潤或遭侵蝕

上述重慶地區國有行管理層人士表示,開年企業存在融資需求,一般一季度銀行會加大對公貸款投放,為全年利潤奠定基礎。眼下囿於貸款規模控制,盡管企業有剛性融資需求,但是信貸額度比去年同期縮減不少,對銀行盈利有直接影響。

前述浙江地區某大行公司部人士也表示:“銀行貸款年初投放收益較高,因為每筆信貸須計提撥備,年末投放貸款的利息還沒有體現,收益無法覆蓋撥備計提,可能會虧損。”

開年信貸投放不力,給本已深陷凈利潤低位增長甚至接近“零增長”的銀行業2017年盈利前景蒙上了更厚重的陰影。

上述股份制行戰略研究人士分析,近年來經濟下行,銀行不良資產持續暴露,蠶食了利潤空間,銀行依靠傳統信貸擴張賺取利差的盈利模式已然不可持續,而如今銀行信貸規模在一季度遭遇“急剎車”,在全年信貸規模收緊的預期下,銀行息差收入可能會繼續收窄。

上述重慶地區國有分行管理人士具體表示,當前銀行經營面臨四大難點,一是有效資產的投放不足,二是存款來源分流,三是銀行利差和息差空間持續收窄,四是銀行不良資產暴露尚未見底,撥備計提資本侵蝕了銀行利潤。

銀監會2016年銀行業運行情況快報顯示,2016年末,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6490億元,同比增長3.54%;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98%,平均資本利潤率13.38%;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123億元,不良貸款率1.74%。

信貸控制對銀行利潤究竟會產生多大影響?沐華表示,控制信貸投放節奏影響的是分支行新增貸款,鑒於存量貸款規模巨大且在生息,預計對全行利潤情況影響邊際作用較低,且無法從財務報表中單獨測算短期信貸調控對生息資產的影響。

李佩珈則表示,控制一季度信貸過快投放將對銀行利潤產生間接影響,短期對生息資產有一定影響,但利潤表現還取決於銀行對資產的運用方式。長遠來看,銀行還要關註資產質量、效益和運用方式。

不過,也有樂觀觀點。“如果規模收得太狠,貸款利率可能有上行空間,對銀行盈利未必利空。”曾剛表示,根據量價關系,如果價格下行就以量補價,如果量縮就要以以價補量。由於金融市場利率上行,如果貸款規模繼續收緊,貸款利率或將上行,銀行議價能力將增強,這取決於價格彈性,對銀行影響有待觀察。

看好基建、國企投向 房貸增長難持續

既然信貸規模總量和投放節奏均受到控制,如何用好手里信貸資源布局銀行經營?基建、國企、住房按揭成為眾多業內人士的共識。

上述重慶地區國有行管理人士表示,經濟下行期,中小企業風險大,信貸沒有更好的投向,國企仍是銀行偏愛的信貸投放領域。結合當地來看,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軍工、化工行業是他看好的信貸投放領域。

上述浙江某大行公司部人士表示,在信貸規模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銀行對公貸款也在重新調整,表內信貸向收益高的項目調整,收益低的項目向表外轉移。對於信貸投放重點,每家銀行均有不同的側重領域,就他所在分行而言,基礎設施、文化旅遊和特色產業是今年信貸支持重點。

在前述股份制銀行戰略研究人士看來,去年住房按揭經歷了過快增長,預計房貸增長不可持續。同時,去年底債市經歷了去杠桿的苦痛,在“資產荒”未改觀背景下,今年銀行交易型金融業務也難見明晰的投資機會。銀行更多著力點在基礎設施、綜合化經營,信貸資源傾斜的方向還是基礎設施和國企。

去年新增住房按揭貸款成為銀行競相加碼的領域,引爆了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李佩珈預計,2017年由於各地從嚴的地產調控政策,住房按揭將從嚴,需求回落,銀行為了滿足監管要求提高貸款準入標準、貸款額度,貸款利率優惠幅度將更加嚴格,預計住房按揭利率將上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