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獨家專訪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姜建清:打造“一帶一路”區域性支點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中國與中東歐互動合作十分活躍的一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3月和6月分別出訪了捷克、塞爾維亞和波蘭;波黑和捷克等國舉辦多個“16+1”經貿和投資論壇;11月,“16+1”峰會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召開,峰會期間正式成立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並由其發起設立了規模為100億歐元的中國-中東歐基金,計劃撬動項目信貸資金500億歐元,成為中國第一個政府支持的非主權類海外投資基金,也是“16+1”合作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和中東歐的經濟金融紐帶空前緊密背後,活躍著一個熟悉的身影——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中國-中東歐金融公司(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姜建清。曾經一手打造和領導了“宇宙大行”的他,在功成身退後開始了“金融外交和實幹家”的新征程。

春節前,由中國-中東歐基金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發起設立的中東歐經濟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通過研究中東歐16國及相關國家的經濟、金融、產業、投資、貿易及人文和社會領域,為中國企業投資中東歐市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服務。就中國-中東歐的合作和發展前景等問題,姜建清接受了第一財經的獨家專訪。

“中東歐16國中11個是歐盟國家,5個是歐元區國家。因此應該與歐洲整體研究結合起來,深刻認識到中東歐國家有別於‘老歐洲’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獨特性,才能了解其差異性、多樣性政治、經濟政策的緣由。”姜建清如此表示。

中國-中東歐“新格局”

第一財經:大家一直在期待你離開中國工商銀行後的華麗轉身,現在謎底揭曉了。為什麽選擇中國-中東歐合作作為你下一個大的目標和方向?

姜建清:據中方統計,中國和中東歐16國貿易從2010年的439億美元已經擴大到2015年的562億美元,占同期中歐貿易額的9.1%。去年1-11月份雙邊貿易額便達到529億美元,由此可見,和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情況相比,中國與中東歐的經貿合作逆勢增長明顯。

中東歐國家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資源稟賦,始終在中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發揮著橋梁作用。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中東歐合作日趨成為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更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歐合作發展的關鍵媒介。同時,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強,具備合作的內在驅動,有利於實現協同發展。雙方可在基建、裝備、新能源、消費等諸多領域開展對接,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和優勢產業對接,進而帶動管理、技術、人才的充分交流,解決經濟、貿易、就業等領域的諸多問題。

第一財經:你在金融業深耕幾十年,打造了中國工商銀行這樣的宇宙大行。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長期經貿和投資活動中,你的老本行金融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姜建清:中東歐國家市場化程度較高,法律監管體系繁複,環保和工會組織影響力大,無論是開展投資活動,還是提供融資支持,都面臨著較高的準入門檻。因此,必須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遵循歐盟的貿易投資規則,才能更好的與中國企業和資本攜手“走出去”,將廣闊的市場潛力、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堅實的金融實力充分結合,達到互利雙贏的結果。

在2016年11月拉脫維亞舉辦的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議上,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其發起的中國-中東歐基金正式成立,李克強總理親自為金融公司揭牌。金融公司和基金致力於以商業化和互惠互利的金融模式撬動全球資本,吸引來自中國、中東歐16國、歐洲以及全球的合作夥伴共同參與。

通過全球資本嫁接和中國動力註入,搭建區域性的產業和資本平臺,提供領先的“投資+投行+商行”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這是“全球化”和“金融創新”的一次重要實踐。

第一財經:中國經濟學界對中東歐國家其實並不陌生,這些國家就是所謂“轉型經濟體”。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學家在研究自身的轉型時,也深入研究和比較了這些轉型國家。當時的總體感覺是,中國的轉型比這些國家更成功。從今天的情況看,中東歐經濟體發展的瓶頸在哪里?

姜建清:從市場現狀看,中東歐迅速增長的發展渴求,面臨財政和金融資金短缺的制約。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和歐洲投資銀行每年能提供的債權和股權投資遠遠滿足不了中東歐國家的現實需要。該地區跨國直接投資與資本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據歐洲私募和風投企業協會“投資歐洲”統計,2015年中東歐地區股權及風險投資整體規模僅16億歐元,以中東歐為主要投向的基金募資規模不足5億歐元。華沙證券交易所作為中東歐區域內最大的證券交易所,2015年一級市場首次公開發行募資規模4.4億歐元,二級市場股票日均成交量2.1億歐元,分別為總市值的0.2%和0.1%,融資能力和交易活躍度有限。

總體來看,缺乏國際股權投資人的關註,企業股權融資難,諸多產業投資機會乏人問津,既是制約中東歐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市場開發的潛力所在。因此,結合中東歐的區域特征和發展訴求,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以商業化、市場化模式為主,以股權投資基金為突破口,帶動信貸資金跟進,帶動全球投資人關註中東歐市場。相信會逐步形成金融投入、市場開發和價值創造的良性循環。

第一財經:那麽,作為亞歐大陸經濟帶的重要組成,中東歐國家和中國合作共贏的區位優勢又體現在哪里?

姜建清:中東歐是全球新興市場的重要板塊,區位優勢明顯。作為亞歐大陸經濟帶的重要組成,中東歐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區域性支點作用。從地理位置看,中東歐處於歐盟一體化市場和俄羅斯、中亞地區的結合部,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延伸的必經之路。從經濟發展看,相比西歐市場,中東歐具有經濟活力強、勞動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相比俄羅斯、中亞地區,中東歐受益於歐洲產業升級和資本轉移,經濟轉型早、進展快,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生產要素配置體系,市場發育更成熟,產品競爭力更強。從產業結構看,中東歐各國產業分布多元化,在資源、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大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如:捷克、匈牙利的汽車制造業;匈牙利、斯洛伐克的電子產業;捷克、匈牙利、克羅地亞的旅遊業;波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的農業,均是所在國的支柱產業,也具有較高的外部市場競爭力。

在全球經濟複蘇緩慢的大背景下,中東歐經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15年,中東歐16國的整體名義GDP為1.35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十二位,是歐盟區的8.3%,全球的1.9%。其中,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的GDP增速均高於3.5%,捷克的經濟增長率為4.5%,達到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水平,並有望在2016-2017年間加速發展。

過往五年,我國與中東歐國家不斷深化合作。在貿易方面,雙邊進出口額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貿易總額翻番,達到602億美元。在投資方面,我國對中東歐國家的直接投資由3億美元上升至17億美元,投資方向也拓展至基建、裝備、技術、新能源、消費等諸多領域。在金融方面,中資銀行已在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設立分支機構;中國人民銀行與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等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開展人民幣清算;中國也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進一步加強金融合作。總體來說,中國與中東歐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貿易便利和產能合作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東歐經濟研究所“新願景”

第一財經:說說中東歐經濟研究所吧,作為和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國-中東歐基金密切協同的智庫,中東歐經濟研究所的定位和願景是怎樣的?

姜建清:中東歐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自2012年建立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並舉行領導人首次會晤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各國不斷加強友好往來,拓展合作領域,建立起多層次、常態化的合作機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是,相對於西歐,我們對中東歐國家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中東歐是一個既反映自然地理又具政治地理特征的地區。該地區國家政局劇變已經28年了,期間經歷了“轉型”和“回歸歐洲”。我們對中東歐的研究存在非連續性和政治化,缺乏全面、深刻的認知。目前中東歐16國中11個是歐盟國家,5個是歐元區國家。因此應該與歐洲整體研究結合起來,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是中歐合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同時要細分研究,深刻認識到中東歐國家有別於“老歐洲”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獨特性,才能了解其差異性、多樣性政治、經濟政策的緣由。尤其當前歐洲形勢的複雜多變和特朗普政府對歐政策調整言論,更要關註和尊重中東歐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訴求和行為。

在此背景下,中國-中東歐基金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發起成立中東歐經濟研究所,通過研究中東歐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才能做到合作理念一致、發展戰略一致,找到利益契合點,找準適合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模式,實現合作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就是中東歐經濟研究所成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東歐經濟研究所由中國-中東歐基金和中歐國際商學院共同發起,內設於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將專註於對中東歐16國及相關國家的研究,不僅對單個國家進行研究,而且將其放在中東歐地區及整個歐洲背景下進行研究。註重基礎研究、比較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研究所定位為專業、開放的現代化智庫,旨在通過對中東歐各國的經濟、金融、產業、投資、貿易等進行持續深入的研究,為中國企業投資中東歐市場提供智力支持,為加強雙方經貿往來和全面合作建言獻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