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在股權分配上要麽極左,要麽極右。
本文系七八點股權設計(ID:qibadianbul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喬伊。
“人才最重要,尤其是高科技公司,老板都是孫子,技術大拿才是爺,當不好孫子的老板不是好老板。”雷軍說。
在初期創業的時候,創業者唯一的資產就是那百分之百的夢想而已。創業的過程就是拿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最優秀的工程師分享、跟最好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
很多創業者在股權分配上要麽極左,要麽極右。
講個極左的例子,有個很厲害的美國博士回來創業,遇到一個很有資源的人,一起註冊公司,出資五十萬,資源人士掏三十萬占百分之三十,博士掏二十萬和幾個創業者占百分之七十,我問他那個人能幫你什麽,博士說他幫我註冊公司,我再問還有什麽嗎?博士回答不上來了。你真的想辦一個偉大的公司,辦一個十億美元的公司,你的百分之一是一千萬美元,能換多少東西。你一上來就把夢想給賤賣之後,你換到的資源不夠的時候,你就知道意味著什麽。
還有極右的例子,所有股份是一個人的,我問他為什麽不給別人分一點,他覺得公司未來七嘴八舌的,還是一個人做決定就好。在今天互聯網創業里面,你百分百持有股權,想把事情做成的概率近乎等於零。大家可以看下過去所有五年成功的公司,都是很好的完成拼圖的公司。股權的分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如果公司能做成,作為合夥人拿多少都是很多錢。如果你的公司不小心辦成騰訊了,六億美金的百分之一可以嗎?所以創辦人要信任你的夢想,如果他不相信你能辦成一個偉大的公司,你給他百分之百股權也沒用。
所以第一步要分享夢想,認同你的夢想之後,第二步要做的是,他在整個創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貢獻。我們這個股份要分幾塊,每個人要拿多少是合理的,要跟大家一起討論。鋪墊一定要做好,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你要了解對方的期望值,還有你能給的條件是什麽,其實一對就差不多了。我的那六個搭檔,這幾種情況都有。拿阿黎(黎萬強)來說,他從金山離職了,我問他要去幹嘛,他說要去做商業攝影。我說你別瞎扯了,我準備創業,你來跟我一起幹,他說好,什麽都沒談過,他就來了。他不知道他拿多少工資,多少股份,那是因為我們十年同事,他相信我的判斷。
找合夥人,我們是花很多時間交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的擁有感,他們是公司的主人,是跟你一起辦這個公司的。你認不認同我這個人,你認不認同我們要做的事情,接著是你怎麽看你在這個公司的貢獻。大家在一起討論股權也很重要,是一個對表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決定跟這個人合夥,在討論的過程中要註意這種很微妙的東西,千萬不要因為這個討論傷了感情,否則很難再合作。
我作為天使投資人參與了二十多家公司的創辦,我給他們的建議是所有合夥人的股份鎖定四年,就是幹不滿四年是沒有的。作為創業者的股份實際上是一輩子的,公司如果真的做成百年基業,那是一百年的事情,不在乎四年。所以一定要幹滿四年,才能拿到合夥人的股份,否則你是雇員,雇員談雇員的報酬。創業之前一定要談好退出機制,要不談好,最後真正傷害的是你的事業。如果幹了半年一年不合適,我們至少可以談補償,不用談怎麽買回他的股份。萬一你融了A輪,運氣好又融了B輪,你的損失就大了。溝通的時候要統一價值觀,統一語言,大家共同遵守一個共同的邏輯,可以減少很多的糾紛。
有個公司合夥人來見我,給我遞的名片,四個人全是CEO,後來一問,四個人,每個人25%,就會很暈,這個公司到底誰是負責人。如果兩個人合夥的話,一半一半是最經常的分法。好處是任何東西都是各自一半,壞處是出現原則性爭執時,沒有人出來調解。在中國一人一半成功的真的不多,在美國成功的多,因為在美國大家都挺按規則來。一人一半時,最重要的是創業之初要說清楚,當意見不同的時候聽誰的。如果三個人或者四個人,平均的分配股權,這個不用談的,一定要有人在股份分配上,在整個小組里面有領導力,有說話權。一定要有權威存在。
創業這檔事,在中國還沒有搞的特別透徹,有點像過家家。其實開公司里面有整套商業邏輯,每個人扮演什麽角色,做什麽事情,怎麽做。對早期創業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數字是賬上還有多少現金,假如沒有任何收入,你能活多少個月,這個創業公司每天都要想的問題。最安全的說法是要活十八個月,其實做不到,其實能活一年已經很了不起了。
有了一定規模的公司,不擔心錢的公司,擔心的是現金流。就是今天進了多少錢,出了多少錢,到月底是正的還是負的。做了很高的營業額,結果都是應收款,最後這個賬全黃了,其實你還是沒有錢,所以我們會更關註的是不是真的錢進來了。
還有一筆賬就是找最優秀的人,很多人問我怎麽跟他談,我的決竅很簡單,如果這個人真的是你要找的人,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搞定"為原則。不能算我賬上有多少錢,我怎麽才能雇的起這個人,尤其在高科技公司里面,我會開一個他不能拒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