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日前接受英德媒體聯合采訪時,把歐洲數落個遍,無論是被點名的德國車企巨頭,還是因難民政策而處於風口浪尖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是北約,都沒有保持沈默,紛紛回應特朗普的“拆臺”言論。
有分析認為,美歐之間新一輪的“口水仗”,或許暗示著特朗普在當地時間1月20日正式成為美國新一屆總統後,傳統的跨大西洋夥伴關系可能出現“變調”的跡象。
德國車企:將“墨西哥制造”進行到底
在此前接受歐洲媒體的聯合采訪中,特朗普點名批評寶馬、奔馳、大眾等德國汽車制造業巨頭,指責它們把生產線搬遷到墨西哥是“浪費時間和資金”的舉措,並威脅這些車企:如果把生產於墨西哥的汽車在美國市場銷售,那麽就等著35%的邊境稅吧。
特朗普此言一出,硬是把上述車企的股價分別砸下了1.5~1.8個百分點不等。
面對如此說話的傳統盟友,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埃爾毫不示弱,稱與其懲罰德國車企,美國還不如想想如何設計出更便捷、實用的汽車。“增收關稅,無疑將削弱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汽車的競爭力。”他說。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則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貿易保護主義短期內或許能給美國商界帶來優勢,但從長遠來看,必定會受傷,“誰都不希望看見經濟衰退。我相信這屆政府(特朗普政府)樂見經濟增長,也一定支持公開市場的原則。”
目前,寶馬與奔馳在美國擁有一定規模的工廠,生產的SUV主要面向亞洲和歐洲市場。當然,有更多車企願意在人力成本更低的墨西哥建立工廠。去年,寶馬計劃在墨西哥的聖路易斯波托西州首府波托西市(Potosi)新建工廠,並於2019年投產。對於特朗普的指責,寶馬表示,上述計劃不會改變。
與此同時,大眾去年在墨西哥中部普埃布拉州建立的工廠已貢獻了近13億美元的產值。明年,美國巨頭克萊斯勒也將在墨西哥的阿瓜斯卡連特斯州造價10億美元的工廠中生產汽車。
德法領導人:歐洲不需要旁人指指點點
除了在聯合采訪中點名批評車企,特朗普還把矛頭指向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並用“災難性錯誤”來形容這一政策。特朗普還稱,當前的歐盟已成為“德國對抗美國貿易秩序的工具”。
面對特朗普的嗆聲,法國總統奧朗德率先回應道:“歐洲不要旁人指指點點。”對於美歐之間傳統的跨大西洋夥伴關系,奧朗德表示:“歐洲已做好尋求跨大西洋合作,但是,這一合作必須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與價值觀的基礎上。”
默克爾的回應也與奧朗德如出一轍,強調歐洲會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歐洲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德國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呂特根(Norbert Röttgen)原本認為,特朗普不會把競選時的種種言論帶到當選後,但沒想到,他一點也沒有軟化立場。目前,德國政府內的不少聲音依舊對特朗普持觀望態度,他們需要觀察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後,是否會修正傳統的德美關系與跨大西洋夥伴關系。
而最為激進的回應來自法國前總理、將要代表左翼陣營參加今年法國大選的瓦爾斯。他直言不諱地指出:“特朗普的言論就是對歐洲‘宣戰’。”
即便是美國務卿克里,也對特朗普的言論看不下去了。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表示:“作為一位當選總統,以如此直白的方式介入其他國家的內政,是不合適的。”
在聯合采訪中,特朗普還拋出了“北約過時了”的論調,此言更是在歐洲各國引發軒然大波。在當地時間1月16日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面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傳話道,北約很關註特朗普的一言一行。
盡管歐洲主要領導人已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特朗普本周五就職後依舊會努力合作的意願,但他們也希望特朗普能緩和其立場。畢竟今年恰逢歐洲的大選年,這些傳統的歐洲領導人擔心,特朗普上臺後如果再堅持競選時的那一套,會極大地助長歐洲內部反移民、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