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充滿變動的一年,歐洲、英國和美國都出現了不小的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主席張濤認為,盡管目前整體經濟充滿動蕩,但世界的經濟並沒有看上去那麽糟糕,而且亞洲國家的表現整體不錯,預計2017年將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
張濤稱,盡管2016年市場上出現了多重意外,但亞洲的金融市場多數都保持住了韌性,在美國大選後,亞洲經濟體出現了一些資本外流,同時亞洲各國貨幣對於美元有所貶值,但總體而言亞洲新興市場受到的影響要比其他地區受到的影響更小。因此,他預計亞洲將會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亞洲區的經濟體在2017年、 2018年的平均增速會保持在5%左右,世界則會保持在3.5%左右。亞洲經濟體會繼續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二。
不過,亞洲經濟體並非一帆風順,未來前路也可能會面臨種種風險,張濤稱,對於亞洲新興經濟體來說,一直走低的匯率將會給這些經濟體帶來額外的競爭優勢, 但目前,資本流入發展中經濟體國家令利率上升,高利率很可能會帶來新興市場資本的外逃或是資本的流出,也可能會有很多全新的壓力。
另一方面,亞洲政策制定者也要更多地關註經濟的韌性,打造具有韌性的經濟體,這也意味著,靈活的利率是非常關鍵的,尤其對於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來說,經濟體的靈活性將會使這些經濟體能夠有效應對風險,同時形成減震避震的保護殼,而不是經濟發展的輸家。
對於房價的高企和企業負債過高的經濟體來說,都要采取積極穩健的監督,以確保房價和債務水平、利率都在合理範圍內。目前,澳大利亞、中國(包括香港)、韓國以及新西蘭都采取了相應措施,讓相應的風險防範機制和措施落實到位。
實際上,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推進也會積極地推進消費,張濤呼籲,日本政策制定者應該重新審視並推進安倍經濟學指導下的一些經濟措施和政策,來不斷地提高經濟的韌性。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也能夠改變人民對通脹的預期。
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3.4%,比2016年的3.1%略高。而到了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達到3.6%。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數據過於樂觀。
張濤解釋稱,盡管風險確實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從經濟活動和投資情況來看,盡管2016年市場上出現了情緒,但其實很多國家經濟體投資和經濟活動都已經開始複蘇和回升,尤其是一些主流的經濟體,包括美國,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複蘇中,總體的擡頭趨勢是很明顯的。
另一方面,從通脹的指標來看,很多國家出現了回升,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而且很多國家的工業利潤都開始重新回到盈利水平以上,進一步證明經濟正在複蘇,所以數據也會相對樂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