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集團正在考慮將其在上海自貿區的地區總部,升級為亞太配送中心,“我們考慮新加坡或是上海,目前初定上海自貿區。”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區物流總監惠從原說。
蔡司集團總部位於德國,是全球視光學和光電子工業領域知名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之初,蔡司只是在外高橋保稅區內設立了一家貿易公司,2015年轉型為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跨國公司地區性總部。
促使蔡司進一步提升布局能級的,是上海自貿區的一系列改革紅利。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得益於自貿區內推進的產業開放,以及投資貿易便利化的一系列改革所帶來的營商環境的改變,三年多來,上海自貿區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新增外資,也使得存量外資有了提升能級的需求。
建設上海自貿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而接下來,上海自貿區依然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複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外資發展的新空間
雖然上海的倉儲成本是1.5元/天,新加坡是2.5元/天,但惠從原說,企業其實對這個成本並不那麽敏感,因為還要考慮包括通關時間在內的諸多隱性成本。
而自貿區推出的“先進區、後備案”、疊加“分送集報”通關便利政策,可以讓蔡司的通關物流縮短一個星期。“對企業來說,這就是錢,也是客戶滿意度。”惠從原說。
與此同時,一家國際知名的品牌服裝企業也正在考慮設立亞太分撥中心,改變其全球分撥都從西班牙發出的格局,以更接近消費者,降低物流成本。備選項包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
能夠為上海加分的,同樣是上海自貿區已經推出的多項便利化舉措。該服裝企業進口貨物均為空運,每周兩次全年100多架包機從西班牙運到中國。為保證新產品在第一時間送達全國各家門店,貨物的運輸和通關必須極為高效。
最近,該服裝企業一批貨物早晨6:30航班落地,10:10就順利出區,創造了自貿區3小時40分的通關速度紀錄,大大提高了服裝的上架速度。
外資在上海自貿區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1月12日,普華永道在上海自貿區啟動了非學制類的職業培訓項目“You Plus”,這是普華永道在全球首次推出的創新業務,也是全國首家經批準正式開業的外商獨資經營性職業培訓機構。
該項目能夠落地,得益於上海自貿區推出的產業開放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單獨設立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一直以來,外商從事教育培訓,只能以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來進行,不能獨資。
變化出現在2015年。“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從2015版負面清單上拿掉,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里,外商可以獨資開展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
不僅如此,普華永道“You Plus”培訓機構從註冊登記、籌建到正式開業,歷時僅3個月,也是國務院在浦東新區推出的“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的第一個案例。
全國複制的力量
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上海自貿區形成了與國際通行規則一致的市場準入方式,也成為全國開放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從2013年9月全國首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開始,經過2014版和2015版2次修訂完善,目前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的條數由190項減少到122項,開放度大大提高。
上海自貿區還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實施54條擴大開放措施,包括融資租賃、工程設計、增值電信、船舶管理等行業已落地1800多個外資項目。
與此同時,審批改備案也使得外資的投資便利化水平大大提升。數據顯示,實施備案管理後,投資者需提交的材料由10份減少至3份,辦理時間由8個工作日縮減至1個工作日。
這些舉措,都使得外資在上海自貿區的投資力度持續加強。
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已累計設立外資企業7321家,接近區內掛牌前20年外商投資企業的總數。新設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占比已從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0%。超過90%的新設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備案方式完成。
而上海自貿區在外資開放方面做的探索,也已經複制推廣到全國。其中,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已於2016年10月1日在全國實施。
上海自貿區54項擴大開放措施中有27項複制、推廣到全國,其中22條被《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采納,5條服務業開放措施由國務院發文明確在全國複制推廣。
進一步減壓負面清單
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還在加大。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下稱《若幹措施》),近期將正式發布。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1月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說,目前我國利用外資依然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在減弱,周邊國家紛紛出臺一些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與中國的競爭加劇,一些傳統上以對外投資為主的發達國家鼓勵制造業回流,對外投資規模在減少。
目前全球資本流動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在2007年達到歷史高點1.83萬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始下滑。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此前預測,2016年跨國直接投資可能要同比下降10%~15%左右。
在規模波動的同時,全球FDI的流向也在發生變化。
從區域來看,發達國家的吸引力在加強。2015年流入發達國家經濟體的FDI強勁反彈,達到9620億美元,占全球FDI的比重從2014年的41%升到了55%。
從行業來看,也更多投向服務業,投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得益於中國較好的投資環境,以及龐大有潛力的國內市場,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利用外資額已連續24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根據商務部13日發布的數據,2016年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132.2億元人民幣(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同比增長4.1%。
1990年-2014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實際利用外資發展趨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不同場合強調,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研究進一步促進引資的有效措施,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
王受文表示,未來五年之內,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將達到10萬億美元,國內的需求非常巨大,這種需求會給外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機會。
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6》報告表明,歐盟在華投資企業2/3以上盈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外資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在中國內地實現利潤總額1.5萬億人民幣,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0.8%。很多紮實的數據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利潤回報是非常好的。
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還將進一步推動改革,擴大開放,為吸引外資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目前國際上最有代表性的自貿協定的負面清單平均是25條左右,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相對還比較長。
“(下一步要)主動承接更多更大的壓力測試,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貿園區為目標,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減壓負面清單,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有序開放,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便利化制度,在提高風險防控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市場開放。”朱民表示。
夜色中的上海自貿區鳥瞰
上海商務委主任尚玉英也表示,下一步上海要進一步適應國家雙多邊談判壓力測試的要求,在提高貿易開放水平上進行更多的壓力測試,比如研究探索圍繞服務貿易的跨境開放和便利化,要進行相關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創新和研究,希望提高服務貿易的開放度。
“這也是下一輪自貿區改革試驗的亮點。”尚玉英說。
《若幹措施》里提到了要進一步放寬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王受文也表示,為了測試風險,會在自貿試驗區里先行開放,如果風險可控就會進一步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