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圈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創業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創業圈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創業是九十九死一生。這話一點兒不假。不過,它不只適用於創業公司。對那些已經成為行業巨頭的企業,在遭遇瓶頸時如果不能及時轉型,也將面臨著這樣的困局,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紅巨星”公司的出現。
我們細數2016年那些倒下(或被絆倒)的企業,是希望讓別人的失敗成為你的成功之母。
1.孔雀之死:孵化器現倒閉潮
事件:
2016年孵化器流年不利。
2016年5月,深圳老牌孵化器孔雀機構在歷經六年輝煌後轟然倒下。
成立於2010年的孔雀機構,在被拆前,其占地面積已發展到3000到4000平方米,擁有22家聯盟企業,在該平臺上的孵化項目達到三四十個,堪稱深圳最大的孵化器之一。可是,這家孵化器界的巨無霸卻走進了被物業強拆、被租客討租金的尷尬境地。
很難想象,它被拆的直接導火索居然是因連續三個月拖欠租金以及物業管理費用,遭到中正物業的強行拆除。2016年4月10日中正物業發出通知,申明要中止與孔雀的關系,也就是要清場;4月20日,中正物業工作人員開始發傳單,再次表示要清場;4月21日開始砸東西。孔雀這次被砸掉了600萬元。這不是孔雀機構第一次遭遇強拆,早前就曾發生因租金未按時交被砸耗費200萬元的事件。
無獨有偶。孵化器的倒閉,孔雀機構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在其倒閉之前兩個月,地庫就已經宣布倒閉。繼孔雀之後,聯合辦公空間Mad Space也於2016年10月26宣布破產倒閉。
反思:
2016年,為創業者提供註冊、財務、場地等幫助的孵化器為何如此慘淡收場?
一是供過於求。科技部火炬中心2016年1月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近3000家,面積超過8000萬平方米,此外還有2300多家眾創空間。孵化器如雨後春竹般開設,但是大部分孵化器的“上座率”極低,而租金成本又在不斷攀升,孵化器入不敷出,在連續燒錢之後以失敗告終就不難理解了。
二是盈利模式單一,未能提供多元化創業服務。孵化器也需要盈利多元化,依賴收租不能長治久安。總之,隨著雙創進入精耕細作期,孵化器以及聯合辦公等創業服務行業也需調整自身,以適應市場發展。
2.360個人雲盤停牌:網盤的中國式死亡
事件:
2016年10月,360雲盤發布公告:決定停止個人雲盤服務,2017年2月1日起關閉所有的雲盤賬號並清空數據。具體而言,就是自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雲盤上傳服務,公告發布日起至2017年2月1日,無論剩余多少天會員,均全額退款。
360雲盤關閉之後,能用的大牌網盤基本上就只剩百度網盤和騰訊微雲了。國內排名前十的網盤服務中,早已陸續有華為網盤(5月3日停止用戶數據存儲分享服務)、新浪微盤(6月30日關閉免費個人用戶的存儲服務)、金山快盤(4月27日停止個人用戶存儲服務)等停止個人用戶存儲服務。
老大的日子不好過,小兵們就更沒有了活路。115網盤、迅雷雲服務、UC雲盤更是早早的退出了市場。
反思:
誰是將網盤推入末路的殺手?
一是公開分享。用戶將私密儲存的內容進行公開分享之後,其它用戶就能免費獲得該內容,侵害了版權方的利益。而且,公開分享還有可能夾雜著色情等不良內容,更是“毒瘤”。
二是弱審查。不少用戶吐槽百科里的內容不夠權威,新聞媒體平臺的內容,更是經常被“扒皮”,究其根源在於平臺方對內容的弱審查,人員少內容多,不能完全對內容進行審查過濾。
三是一是盈利模式的單一甚至沒有,任何產品的推出都應該有著清晰明確的盈利模式和發展定位,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3.三星Note7炸機:炸飛了190億美元市值
事件:
2016年10月11日,三星宣布全面停售、停產Galaxy Note 7。而此時距該款手機發布僅兩個月。
因電池缺陷,Note 7這款被三星寄予厚望的產品,在發布一個月後,發生了多起爆炸和起火事件。三星一共向市場投放了306萬部Note 7手機。2017年1月,三星已完成召回總數量96%的Note 7,召回工作預計於1月底收官。
一連串炸機事件,給三星帶來品牌聲譽不容計算的破壞性影響之外,也炸飛了三星電子逾190億美元的市值,以及96%的利潤(根據三星電子2016Q3財報),使其移動部門利潤降至1000億韓元,創下歷史最低。
反思:
Note 7爆炸事件儼然成了一個全球性事件,不僅引發了輿論關註和聲討,讓Note 7成為燙手山芋,也令三星突現品牌聲譽、收入和市值危機。一款手機的“失敗”,瓦解的卻是一個品牌長期積累的信任。華為則要感謝三星讓出的市場空間,讓其順利在高端智能機市場切到最大的蛋糕。
4.神奇百貨倒下:資本瘋狂押寶90後的代價
事件:
2016年1月,年僅17歲的王凱歆以一身cosplay裝扮,用95後特有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北京衛視《我是獨角獸》的創業真人秀節目中,她主打95後人群的電商創業項目,贏得了來自經緯中國領投,真格基金和創新谷跟投的2000萬元A輪投資。
2015年9月份上線安卓版,10月份上線iOS版。王凱歆更是在2015年公司內部年會中提到,“產品累計用戶數在短短三個月之內突破30萬,累計訂單也高達十幾萬單,累計銷售額接近一千萬元。”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創始人的明星範為其帶來了巨額融資,也是創始人的不羈個性將之推向了深淵。
2016年5月,GQ智族的一篇以“17歲CEO王凱歆:風口少女的神通與孤獨”為題的報道,將王凱歆推向了風口浪尖。文章為大眾刻畫了一個野心勃勃,但又任性妄為、不講信譽的90後創業者形象。這不僅將王凱歆個人拉下“90後創業典範”,也將由其創辦的神奇百貨推向了深淵。
2016年10月,由於B輪融資未能到賬,已連續數月被負面信息籠罩的神奇百貨走向“終結”。公司爆出所有員工被清退的消息,神奇百貨購物內容被清空,官網無法登陸。
反思:
年輕不能成為任性妄為的資本,個性不能成為不講信譽的借口。90後創業明星王凱歆被高高捧起,又被重重地摔下。這無疑是給主打90後概念的某些投資機構敲下了一記重重的響錘。
5.Theranos矽谷騙局被戳破
事件:
如果要總結創業領域2016年度詞語,里面一定有一個詞叫“矽谷騙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
早在2015年,海外媒體就曾指出,Theranos嚴重誇大了其技術能力,驗血儀器“愛迪生”所宣傳的高準確度,其實是由造假數據而來。自此,Theranos受到的質疑聲從未間斷。2016年10月,其宣布裁員340人,並關閉臨床實驗室和健康中心。12月,其估值也從2014年的90億美元,跌為8億美元,縮水90%。
Theranos身處投資最熱的生物醫藥領域,投資人有甲骨文創始人,董事會成員包括兩名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和喬治·P·舒爾茨。創始人19歲斯坦福輟學,31歲成美國女首富。然而,2016年7月9日,華爾街日報指出Theranos被衛生監管部門予以處罰,吊銷了其血液實驗室的經營執照,並規定在兩年內不得重新營業。
有人認為,這怎麽看都像是一個完美創業故事,只剩最後納斯達克的敲鐘了。但數據造假和專業化程度不夠,在醫療領域,足以決定一個公司的成敗。
反思:
醫療創業絕對來不得半點不科學,因為它影響的是人類的健康。而矽谷騙局的主角Theranos卻在追逐商業利益時,丟掉了基本的商業道德。它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6.中概股私有化折戟
事件:
歡聚時代2015年7月9日宣布進行私有化。時隔近一年後,2016年6月15日,歡聚時代宣布,公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收到了來自董事長雷軍和CEO李學淩為代表的買家聯盟的通知函,稱將撤回2015年7月9日提交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主要是出於對近期市場條件欠佳的考慮。此次撤銷將即刻生效。
實際上,關於歡聚時代暫停私有化的消息早在一月個之前的5月就曾已經傳出。暫停私有化消息傳出後,YY的股價就一直在不斷刷新低點。
在2016年掀起的中概股私有化回歸浪潮中,YY是失敗的第一家,也是中概股私有化回歸失敗的代言人。
反思:
追逐更高的估值顯然是中概股公司規模私有化回歸的核心動力。但它們都受到了監管收緊的影響,紛紛折戟。那些跑在前面的公司,比如分眾傳媒,享受到了私有化紅利,而那些失敗的公司則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7.拍拍網正式關閉
事件:
2016年4月1日,繼2015年關閉旗下電商平臺“拍拍網”後,拍拍網旗下板塊拍拍二手也被宣布正式關閉,至此,京東從騰訊接盤過來的C2C電商交易平臺徹底宣告死亡。
拍拍網曾是騰訊旗下的C2C電商交易平臺,對標的是淘寶。2014年,京東與騰訊達成電子商務戰略合作關系之後將拍拍網收歸旗下。接手後,京東在2014年對拍拍網進行大幅的流量補貼。
2015年10月,京東又正式上線了拍拍二手APP。
反思:
拍拍網的徹底關閉意味著騰訊在電商上的探索徹底失敗。電商,成為“小馬哥”心中永遠的痛。
8.博湃養車倒閉:汽車後服務市場陷入困局
事件:
2016年4月5日,博湃養車通過其微信公眾號宣布破產倒閉。這家創立於2014年4月,規模最大的O2O洗車及養護平臺最終還是落拓而歸。
“上門安全檢測,專業技師+專業設備”,中國消費者享受到了養車上門服務的4S店服務。2014—2015年,博湃養車領頭的上門服務O2O席卷中國汽車行業,一度引發整車廠及4S店經銷商“恐慌”。
2015年5月,博湃養車宣布已於3月底完成1.1億元人民幣的第二輪融資,其中京東、易車參投,為博湃養車帶來了呈量級增長的用戶流量。
市場的熱度引來了大量的進入者。而汽車保養又是低頻服務,消費者最大的痛點其實是服務的質量和信任,而不是價格。通過資本補貼累計的訂單量只會對融資有幫助,卻與業績無關。
反思:
博湃養車是拿到京東、易車投資後,盲目全國擴張,補貼搶用戶,最後燒光投資卻遇到資本寒冬猝死的。
從2013年開始,中國先後湧現出100多個上門洗護類創業項目,絕大部分在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A輪融資。但這些創業項目業務類型相當,而快速擴張贏得市場的利器就是補貼比拼,背後比的是誰最快融資,誰最後能剩下。O2O浪潮過去,像博湃養車這樣的公司屍橫遍野。
9.蜜淘倒閉:跨境電商風口上的豬也飛不動了
事件:
2016年3月,據創業家&i黑馬記者調查,蜜淘已倒閉。蜜淘,前身為CN海淘,創立於2013年10月,2014年7月獲千萬美元A輪融資,11月獲3000萬美元B輪融資。
2015年5月,各大電商逐漸進入年中大促,蜜淘在宣傳自己的618全球購的同時,還不忘跟京東喊話:“彈藥已備足,京東玩不過我”。
此後,蜜淘CEO謝文斌曾方言:“未來海淘電商是誰的天下,一年後見分曉。”沒想到,還沒到一年時間,海淘市場已重新洗牌,謝文斌還沒等到和巨頭們幾分天下,就已宣告出局。
反思:
業界把這兩年切入海淘市場的重量級玩家分為三類:
1.傳統電商巨頭如國內的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國外的亞馬遜海外購;
2.電商相關企業,例如順豐海淘、銀聯海購;
3.其他企業,例如門戶巨頭網易推出的考拉海購。
與這些重量級玩家相比,無論是在資金、流量,還是供應鏈,都不是蜜淘這類創業型企業可比的。再加上相關政策的改變,讓這些海淘創業企業的唯一一點紅利也消失殆盡。
10.淘在路上遭遇C輪死
事件:
2016年6月,創業家&i黑馬報道,淘在路上已遭遇C輪死。
2016年4月,淘在路上創始人陳偉曾一度否認其融資失敗。兩個月後,淘在路上發出公開信,宣布電商平臺將停止運營,所有員工已強制離職,公司將進行資產重組以謀求新的商業轉型,相關債務清理及清償工作已經開始。
從2013年4月4日“淘在路上”上線開始,這個豪華背景的創業團隊僅用了8個月時間便服務了大概10萬人次,這相當於攜程度假兩年半的成績。淘在路上一度達到了600%以上的增長。
反思:
波瀾壯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旅行市場依然誘人,很多創業團隊沖進去。因為離錢近,做旅遊不會輕易陣亡。淘在路上這樣的C輪公司,居然因團隊內耗而掛掉的,只能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