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入運行和在建設施總量55個左右,基本覆蓋重點學科領域和事關科技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規劃》還提出要優先布局10大項目。
《規劃》提出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的具體目標:
——投入運行和在建設施總量 55 個左右,基本覆蓋重點學科領域和事關科技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
——依托設施開展一批國際頂尖水平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有力推動重要學科領域實現跨越發展。
——通過設施建設,衍生出一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催生出一批顛覆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
——通過設施高效運行,攻克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一批創新發展的瓶頸性科技難題。
——依托設施凝聚一批全球頂尖科技人才,開展一批國際重大科技合作計劃,顯著提升我國科技國際影響力。
——初步建成若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使其成為原始創新和重大產業關鍵技術突破的源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基礎平臺。
為此,《規劃》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
一是聚力優先項目的啟動建設。“十三五”期間,優先項目包括: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 沿物理實驗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 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硬 X 射線自由電子激 光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 驗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
二是深化後備項目的籌備論證。“十三五”期間,設施籌備論證的後備項目包括:北京在線同位素分離豐中子束流裝置,中國陸地生態系統觀測實驗網絡, 生物醫學大數據基礎設施,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大氣環境模擬系統等納入專家綜合評審的設施。
三是推進設施建成和性能提升。“十三五”期間,建成並投入運行的設施包括: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散裂中子源,極低頻探地工程,軟 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轉化醫學研究設施,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
四是強化設施的超前探索預研。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計劃和資金渠道,在可能發生革命性突破的方向,加強設施探 索預研工作,為設施建設提供充分的人才、技術和工程儲備,以保障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
五是促進設施科學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的持續提高。進一步加強設施開放共享,促進設施建設運行與科學研究的緊密結 合,吸引凝聚更多國際高水平研究團隊依托設施開展研究。在現代農業、人口 健康、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產業轉型升級等事關國計民生、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領域,鼓勵依托設施設立科學研究基金。
六是建設若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 北京、上海、合肥等設施相對集聚的區域,建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設施水平先進、多學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機構匯聚、科研環境自由開放、運行機制靈活有效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規劃》還提出要優先布局10大項目:包括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硬 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
《規劃》強調要采取措施保障實施,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保障資金投入;建立人才分類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項目總負責人協調下的總工程師、總工藝師、總經濟師和首席科學家制度;促進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