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進駐三大交易平臺 比特幣再跳水一小時跌8%

繼上周五(1月6日)約見主要負責人之後,1月11日,央行對國內最大的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殺了“回馬槍”,消息一出,比特幣價格再度跳水,一小時內跌幅高達8%。

1月11日下午17點左右,央行上海總部發文稱,為防範化解比特幣、萊特幣等市場風險,今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辦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比特幣中國”開展現場檢查,重點檢查該企業是否超範圍經營,是否未經許可或無牌照開展信貸、支付、匯兌等相關業務;是否有涉市場操縱行為;反洗錢制度落實情況;資金安全隱患等。

同時,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也發文稱,協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於今日起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臺開展現場檢查。

上周五央行已經分別約談了上述幾家平臺的主要負責人,了解平臺運行情況,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要求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合規經營。

比特幣中國、火幣網、幣行(Okcoin)是中國最大的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它們的交易量在最近一段時期內排在全球前三位,三家交易量總和超過全球交易量的98%以上。

此消息一出,比特幣價格再度跳水,交易額快速放量。比特幣中國的報價從6370元開始暴跌,一小時內跌至5875元,跌幅達8%。火幣網報價從6373元暴跌至5834元,幣行報價從6384元暴跌至5841元。國外交易量較大的平臺中,Bitfinex報價在同一時間從920美元暴跌至852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針對上述消息向幣行求證。幣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月11日,央行等機構入駐交易所指導和了解工作。目前幣行平臺運行情況一切正常,正在積極配合工作小組,提供詳盡信息。

一位北京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新一輪的暴漲,比特幣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相當一部分采用了加杠桿交易,比例高達1:5,最近一周的時間,比特幣價格從8000多元的高位一下子跌去40%之多,因為一些技術問題,此前有交易平臺在價格暴跌過程中一度出現2~10分鐘內不能交易的情況,導致很多投資者爆倉,所以此次監管出手或許也是因為大量投資者要求交易所賠償未果才對其舉報。

比特幣交易平臺通常實行7×24小時的全天候交易,在1月5日比特幣價格登上歷史最高點後隨即發生崩盤,價格從8890元左右兩天之內暴跌至6300元左右,累計跌幅高達30%。

2016年,在經歷年初的下跌後,比特幣曾經在5月底的3天里價格從2950元拉升到3800元,漲幅超過25%。接下來在6月中旬,價格一度突破5000元大關後開始回調,8月以來,比特幣價格一路走強。

業內人士分析,此輪上漲的原因是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和部分國家地區經濟波動風險的增加,避險情緒促使資金湧入比特幣投資市場。此外,隨著比特幣和區塊鏈概念被越來越多人理解和關註,比特幣的投資價值也得到了認可。

不過,比特幣雖然具有虛擬貨幣的雛形,但從貨幣應有的支付、貯藏等基本屬性來看,並不算是一種成功的貨幣,其價格大起大落,且由於發行量有上限,難以發揮現代信用貨幣的功能。因此,比特幣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資產,不過由於炒作需求旺盛,也難以對其進行市場化定價。

3年前,比特幣也經歷過類似的過山車行情。2013年11月,比特幣價格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上漲了十倍,從750元上漲到最高7589元,但隨後高臺跳水,在一個多星期里跌到2000元,累計跌幅達74%。

在這一輪暴漲暴跌後,監管者迅速出臺了監管措施。2013年12月5日,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銀發〔2013〕289號,下稱“《通知》”)。

《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而是一種虛擬商品,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通知》呼籲,社會公眾正確認識貨幣、正確看待虛擬商品和虛擬貨幣、理性投資、合理控制投資風險、維護自身財產安全,避免因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借“虛擬貨幣”之名過度炒作,損害公眾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

《通知》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為客戶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不得接受比特幣或以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不得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不得開展比特幣的儲存、托管、抵押等業務;不得發行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產品;不得將比特幣作為信托、基金等投資的投資標的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