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公開表示,新三板市場發展已經基本完成了規模積累的階段,隨著監管層對企業、投資人等市場主體的訴求進一步梳理,新三板的制度供給改革將逐步加快。
12月27日,隋強在蘇州一場公開論壇上發表講話稱,“今年很多人對新三板的信心不是很足,預期不是很明確,企業來還是不來,投資者投還是不投,很多人都很猶豫。相對於相對於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新三板還很年輕,對於新三板的制度改革,大家應該要多一點耐心。”
截至12月27日,新三板上掛牌公司數量已達10124家,總股本約5800億股,總市值約3.9萬億元。
隋強表示,新三板市場已經進入二次創業的時代,市場關註的流動性等問題,概括而言是“發展的問題,成長的煩惱”。無論市場怎樣發展,服務好創新創業企業都是新三板的使命和基因,無論新三板走到哪一步都不能忘記這一使命。
隋強認為,新三板的二次創業,首先要處理好創新發展與風險控制問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隨著掛牌公司破萬家,傳統的監管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解決好監管問題迫在眉睫。2017年,股轉公司將致力於建設大數據智能監管平臺建設,只有規範市場,發展才有根基,才能得到支持。
對於備受關註的新三板流動性問題,隋強在發言中指出,二級市場交易是市場定價的基礎,較好的流動性支撐有助於改善企業融資和投資者投資現狀。
他表示,新三板接下來的流動性改革不會為了交易而交易,既需要改革現行交易體制問題,增加大宗交易機制,也需要完善異常交易的認定標準和違法查處;既需要豐富做市商的類型和數量,也需要加大對做市商的引導;既需要擴大投資者群體類型,也需要進一步規範掛牌公司運作,鼓勵掛牌公司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
針對2017年的新一輪市場分層,隋強表示,“我們2017年將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加大制度供給,為不同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制度供給,使新三板既能包容早期創業企業,又能滿足發展壯大的企業的需求。”
他指出,萬家掛牌公司的背後,是發展階段、經營管理和股本規模的巨大差異,因此單一的服務監管是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的,市場分層的關鍵是差異化制度供給。
新三板創新層每年5月進行調整,主要會考察年報財務數據,和當年第一季度的交易活躍程度等等。
(本報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