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姚景源:中國經濟面臨“四降一升” 結構性問題是主因

“目前中國經濟面對的困難為‘四降一升’,即增速下降、企業利潤下降、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下降、財政收入下降,潛在的經濟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上升。”12月22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在上海舉行的“改革與開放論壇”第三期上如是說。

他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困難有周期性總量的原因,但主要是經濟結構性問題,因此,必須著眼於中國經濟新常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去解決。

在“四降一升”中,“增速下降”表現為自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很快,2011年中國GDP增速為9.3%,2012年直接降到7.7%,此後一路下滑,2016年基本在6.7%左右;

“企業利潤下降”表現為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出現-2.3%的增長;

“PPI下降”表現為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54個月同比負增長,2016年1-8月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而前些年民間投資基本上都有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民間投資斷崖式下跌是PPI下降的主要原因;

“財政收入下降”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形勢最好的中央財政去年才增長5.8%,而基層財政收入很多地方慘不忍睹,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呈剛性增長,造成財政收支缺口不斷加大,今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將達到3%,為多年所不見,財政缺口達5600億,未來隨著養老支出的增加,財政支出壓力會更加巨大。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常態”做了高度概括,即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

新常態是當下乃至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大邏輯。姚景源認為,把握了這三個“化”,就是把握了當下乃至今後中國的經濟規律。

改革開放3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整個世界經濟中都名列前茅。盡管近3年遭遇了增速回落,但平均來看,前35年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速高達9.8%。姚景源談到,發展階段不一樣,發展速度就會不一樣,在這個階段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是正常的。目前,中國經濟走到了一個新階段,就是由過去靠規模和速度擴張的粗放型增長轉變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主的集約型增長。

為何在現在出現增長速度換擋期?姚景源認為,除了經濟增長規律的因素外,這還和過去長時間累積的矛盾和問題有關,也就是結構性問題。

姚景源表示,以人口結構為例,人口紅利消失是一個大問題。1980~1989年我國出生人口達到2.28億,1990~1999年這一數字下降到1.74億,2000~2009年降至1.26億,這意味著00後人口數量比80後少了整整1個億。

近三年,我國16~59歲的勞動力人口減少了1千萬,其中,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減少371萬,2015年減少487萬,這反映到經濟上就是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漲。

此外,老齡化也在迅速推進。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是2.2億,65歲以上人口是1.3億,都超過了老齡化的標準線,老齡化會對整個社會經濟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和沖擊。

姚景源提到,目前中國經濟遭遇下行壓力,而整個經濟中下行幅度最大的是進出口貿易。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目標定為6%,但是2015年進出口實際的增長率為-7%,問題出在了曾經給中國的出口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七大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即紡織、服裝、箱包、玩具、家具、鞋、塑料制品。

過去這七大行業使得中國制造占領了全球很多市場,但是隨著勞動力人口優勢的消失,廉價勞動力沒有了。而越南、柬埔寨和菲律賓這些國家的優勢就是勞動力便宜,他們正在走中國過去走過的路。所以這次的經濟下行折射出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產低成本商品,再以出口打天下的道路已經行不通了。

在結構優化方面,姚景源認為,農業要從傳統走到現代,工業要從中低端走到中高端,然後全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

姚景源表示,當前,我國農業依舊十分薄弱,工業大而不強,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現代服務業的成分少。

具體來說,中國農業有兩個“低”,一個是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低,二是機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這導致勞動生產率很低。中國現在有2.2億農民,去年農產品出口額是700億美元,荷蘭有22萬農民,但去年農產品出口額是820億美元。

工業方面,中國在眾多行業都是世界第一,比如汽車行業,全世界每4輛汽車就有1輛是中國制造,機床產量占全球總量的38%,造船業產量占全球40%,發電設備產量占全球60%,但存在缺少核心技術的問題。另外,我國是世界第一鋼鐵大國,我國的鋼鐵產量占世界鋼鐵總量的52%,但高負荷噸位起重機的鋼絲都要依賴進口,高檔數控機床95%要靠進口。

我國第三產業占整個經濟的比重,去年是50.2%,今年9月底增至52.8%。但是這個比重依舊不夠高,美國這一數據是80%,全球平均水平是60%。在目前的服務業排名中,足療業、餐飲業等排名靠前,金融、文化產業等還比較缺乏。

在動力轉化方面,姚景源談到,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三個大量投入,一是資本投入,二是資源投入,三是勞動力投入。但是現在這三個大量投入都遇到坎、不可持續了。大量的資本投入帶來了產能過剩,資源投入帶來了高能耗、高汙染,勞動力投入上又遇到了老齡化。因而,現在只有讓創新去替代這三個投入,讓創新成為經濟增長最根本的原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