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總市值與GDP 巴比倫人

http://babylonian-investing.blogspot.com/2011/03/gdp.html

股神曾發表過關於美國GNP和美國上市公司總市值的文章。大致謂若當美國上市公司總市值約是美國GNP的七到八成左右時買股票,那長遠回報應會不錯。因為中國畢竟投資海外的百份比不大,所以大概可以用GDP來當GNP使用。當然所謂總市值和GNP比例,會因間接融資或直接融資那種較多企業使用而不同。在美國因公司們較喜直接融資,因此大部份時間總市值都會超過GDP,而在德國情況就相反。回到中國,我沒有任何結果或論據去估計合理總市值比GDP應是多少,但把數字算出來作為展示現時和過去的情況,相信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至少我個人覺得,呵呵)。

稍 為查一下網上亦有不少人作過類似計算,但都只考慮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總市值而忽略港交所。但現時在香港上市的大部份公司的業務都基本上是和中國大陸密不可 分,單單考慮上交所和深交所市值而不計算港交所市值,感覺不太合理。而且他們很多根本上就是以大陸作為基地的大企業,若果把它們在港交所的市值排除不考 慮,那就會顯得上交所加深交所的總市值相較於中國GDP相當「便宜」。因此我就收集一些數據作了簡單計算。
 
從上面表內可見,從200710月到現在20113月, 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數目上升了四分之一左右,而深交所上市公司數目更有接近一倍的升幅,但上交所在這期間內卻只增加小量上市公司。同樣,總市值方面上交所 沒有什麼升幅,甚至是下跌,但深交所卻有接近六成增長,而港交所則持平。明顯,在金融海嘯前的向下調整到海嘯時的崩盤,以及在20093月開始的資金市反彈後到現在,上交所都是波瀾不驚。這不難想像亞爺的巨大手掌在安撫著上交所這小孩子的頭。相反,港交所和深交所則充份表現出全世界目光都在注視著中國的那份熱切祈盼。

在計入了當期的匯率後,我們得出以下GDP數據。

其中2011GDP是假設香港有5%增長和中國大陸有7.5%增長,這些都是坊間預估值。
當然GDP不比市值來得給人更有安全感,但至少GDP是不太受情緒干擾的一個數值。至於它是否包含太多水份的問題,應該在2007年前就要問了。
若認為200710月上旬市場先生是極度地貪婪的,在海嘯前後他是較理性的,那現在他或者是還帶著一點警戒的心在等待著一個瘋狂的契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