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暨航空安全工作會議12月22日召開,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會議報告顯示,2016年的民航利潤再創新高,前11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601.3億元,同比增長10.5%。
多家航空公司的高層告訴記者,2015年,民航業的利潤已經創了新高,進入2016年後,雖然國際運力增加迅猛,競爭激烈導致票價水平下降,但由於油價低,國內市場相對好,因此航空公司的盈利也比去年有所增加。
根據民航工作會議上透露的信息,今年前11月新增國際航線260條,國際航線可用座位數投入增長22.2%,國際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23.4%,國內支線座位數增長15.9%,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6.8%。預計全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59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8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6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6%,11%,5.5%。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召開的民航工作會議,曾經預計2016年的運輸總周轉量達到953億噸公里,旅行運輸量是4.8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是680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1.5%、10.7%和8.3%。一年之後,客運的預估基本平穩,但貨運不如預計的樂觀。
客運方面,低成本航空的座位數增長19.4%,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21.4%,高於行業平均增長水平。會議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低成本航空占市場份額已達10.3%,要加緊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引導低成本航空公司健康有序發展。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民航局就出臺文件要求加快低成本航空的快速發展,不過直到現在尚沒有具體的推動政策出臺,包括低成本航站樓的建設,附加服務和收費的放開等。
對於旅客關心的航空安全和航班正點,民航局長馮正霖在報告中披露,2016年全年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累計安全飛行4596萬小時,沒有發生運輸飛行事故和空防事故,全行業實現連續安全飛行76個月。2016年的航班正常率76.46%,同比提高9.16個百分點。
馮正霖透露,在構成航班延誤的各類因素比重中,天氣因素由2015年的29.5%上升到目前的56.8%,成為影響航班正常的主要原因。而2017年力爭航班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航班正常率保持在75%以上。
馮正霖指出,當前民航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態勢還不穩固,還存在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運輸需求與供給質量的矛盾愈來愈凸顯,比如行業持續快速發展與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行業規模迅速擴大與安全管控能力不足的矛盾等。
今年10月發生的上海虹橋機場兩架飛機險撞事件,就是上述一些矛盾爆發的表現。根據民航工作會議上透露出來的數據,2016年1-11月,行業新增飛機270架,新增飛行員4890名,而機務人員增加2393名,簽派人員增加只有567名,管制人員更是只增加了423名。
根據民航局制定的2017年行業發展主要預期指標,運輸總周轉量1072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5.3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9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1.8%,10.8%和5.0%。依然兩位數的增長,也需要各項資源保障能力的配套。
比如在空管保障能力方面,民航局提出進一步簡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程序。放開民航基礎設施設計、建設、服務等市場,鼓勵社會資本以帶案投標、投資建設、特許經營等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等相關項目。提高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監督能力。實施大型民用運輸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評價工作。加快軍民航機場運行標準統一工作。推進應急處置資源支持保障體系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也將進一步簡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程序。放開民航基礎設施設計、建設、服務等市場,鼓勵社會資本以帶案投標、投資建設、特許經營等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等相關項目。提高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監督能力。實施大型民用運輸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評價工作。加快軍民航機場運行標準統一工作。推進應急處置資源支持保障體系建設。
此外,馮正霖還透露,2017年將制定《民用航空運輸市場監管辦法》,將航空公司、地面服務代理、銷售代理企業等相關市場主體納入其中,避免監管盲區。同時加強對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市場準入的合理調控,防止市場無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