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億浮虧國海被迫“認賬” 券商風控難題待解

“代持違約”僵局持續超過一個星期,在監管重壓下,國海證券昨日被迫“認賬”,或扛下近10億元浮虧。

12月21日早間,國海證券發布公告稱與涉事機構達成共識正溝通協商具體方案。一時間債市和股市小幅企穩,至此“蘿蔔章”事件引發的市場動蕩暫時得以解決。但事件遠非如此簡單:在此之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任基礎是否還能存在?“蘿蔔章”背後所暴露的風控難題又該如何應對?極易滋生灰色交易的債券長期代持是否會就此消亡?

多位被訪人士表示,潛在的影響仍在蔓延。債券代持的核心理念或將發生變化,金融機構的風控趨緊,尤其是對賬戶管理將趨嚴。債券代持交易新規或將登臺,而債券長期代持或就此終結。而這一切都需債券行業從新定義。

責任“拉鋸戰”

12月20日,證券業協會就此事召開緊急會議,在調停近4小時未果後證監會副主席李超連夜趕到協調,初步認定國海與機構共擔責任。12月21日早間國海證券發布聲明稱:“雖然主要責任在於涉嫌刑事犯罪的個人,但為了維護大局、履行社會責任,公司認可與與會各方的債券交易協議,願意與與會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同時公司將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偽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責任。”

有業內人士爆料,在監管壓力之下,國海證券表態百分百認賬。有機構給國海證券算了一筆賬,賬面浮虧在10億元以內,這在其可承受範圍內,待市場轉暖浮虧還會縮窄。2016年國海證券全年預計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利潤達11.56億元。被訪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國海證券或將面臨被降級風險,其投行、資管業務將受到較大影響。

回顧這一路態勢,12月14日,國海證券被爆出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12月15日國海證券發布聲明稱,此事罪責在於離職員工私刻“蘿蔔章”。此後幾天事件迎來高潮,國海證券與多家涉事機構進行協調,在一份流出的會議紀要上傳出22家涉事機構和國海證券產生分歧,爭執點在於責任在誰,國海證券是否要對債券代持的協議負責。多家機構多為不滿的是國海證券對此並未顯示出負責的意味。

從“蘿蔔章”到不願負責再到發布聲明承擔主要責任,涉事券商的一位債券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一旦國海證券認責,可能會面臨監管上的懲罰。20多家涉事機構也不願分擔此責任,根源也在於難以面對監管壓力。”

債市壓力驟緊,監管層出手勢在必行。“這次涉事的20多家機構主要是證券公司,證監會不得不出面協調。同時,對於國海證券而言,隨著後續事態的發酵和演化,若不對此擔責將加劇資金面的緊張,進而導致多家涉事機構做空債市導致‘債災’甚至拖累A股引發‘股災’。這超出了國海證券的控制範圍,因此它站起來擔責是一種無奈和妥協。

另一位債券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此次監管層要求共擔責任,且要求各家機構暫時不要賣出,這要求對國海證券而言是有利的。“如果過幾天債券價格回升,國海證券浮虧或收窄。”後續如何共擔責任的實質是資金層面的妥協,與此前事態相比已是小問題。

國海證券盡可能按照協議贖回代持的債券。但也有大型券商債市負責人對本報分析,債券代持涉及多家機構,回購條款並不同,同時債市二級市場也在變化,後續責任的劃分依舊較為複雜。

券商風控亟待升級

對於後續態勢,多位債券市場人士都告訴本報記者,證監會正在要求券商自查、上報代持規模。

前述涉事券商的債券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2月21日債市開始企穩,A股也呈現小幅反彈,資金鏈緊張態勢已暫時緩解。表面而言,此事已初步告一段落,但潛在的影響仍在蔓延。債券代持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否會發生變化,以信譽為基礎的債券代持是否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以及新的交易規則是否登臺,這都需債券行業從新定義。

日前有券商交易員向本報記者表達過擔憂,其每月債券代持業務少則幾十單,多則上百單,每單業務至少涉及5000萬元。此次“蘿蔔章”事件發生後,他尤為擔心日後該如何辨別公章的真偽,若出現類似問題,自家機構或要擔責。“個人造假,機構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對於這一問題如果在國海事件之前業內還有爭議的話,在此事件之後機構為其買單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被訪的多位人士均認為,此次事件最應反思的是金融機構尤其是券商的風控問題。

“債券代持不是第一次出現問題,債市暴跌之下,債券代持的潛在問題將會顯現。在牛市行情下,債券代持的交易雙方可實現雙贏。但一旦遭遇熊市,代持方遭受損失,若委托方不願按照‘灰色’協議認賬極則易出現糾紛,這一連串問題的背後是交易規則不完善。”一位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一個場外市場,債券代持最為重要的是中後臺風控流程要足夠強大,因為這畢竟不是集中的交易場所,有很多信息均遺漏在外會衍生出諸多“抽屜”協議。若是非標交易,那抽屜協議將會更多,隱藏的問題更大。

“此次事件表明,券商不僅應將看得見的業務納入風控範圍內,那些‘不顯眼’的業務也需納入內控中來。”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代持業務量大,要實現一一鑒定協議真偽,必須將場外協議納入電子托管系統。但是,集中化管理使場外市場透明化,這使債券代持業務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此外,前述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表示,還可以通過增加一道工序的方式加強風控。“代持方的後臺要與委托方的前臺實現無縫對接,以此方法進行協議的核實。但雙重核實使券商工作量增加了一倍,這也意味著其他業務的合同也可能存在類似問題。”

“刻章的真偽並非風控的關鍵。”王劍輝表示,其根本問題在於賬戶管理出了問題——為何僅需蓋一道章這一項業務就能順利完成?這表明券商應在業務往來、資金往來、財務管理和賬戶管理上堵塞漏洞。

債券代持新起點

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為,國海證券的“蘿蔔章”事件將是債券代持業務上的一個轉折點。那麽歷經此次磨難,債券代持何去何從?

“未來債券的長期代持或將不複存在。”前述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表示,債券代持是一種常見的交易服務,代持時間,短則一周,長則數月。短期代持多是為緩解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性緊張,是金融機構之間的正常交易行為。

但長期“養券”則處在灰色地帶,上述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表示:“讓金融機構涉足其中動機多不純。任何一個賬戶均有其投資規模的限制,讓他人長期代持同時通過多次加杠桿的方式極易突破投資的限定規模,風控容易產生問題。短期代持有其合理性,但長期養券實則沒有必要,未來監管層或限制債券代持的期限。”

更多的被訪人士認為不能“因噎廢食”。

縱覽代持業務的發展。因丙類賬戶存在出現了利益輸送,2013年左右債市遭遇集中整治,這是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與此相比,此次國海證券的事件僅是債券業務尤其是債券代持在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並非債券代持業務本身出現了問題,需在操作和風控等具體操作上加強監管和風控。王劍輝說:“債券代持本是金融機構之間通過相互支持,共同將這一蛋糕做大的結果,債券代持從此前的口頭協議到框架協議再到單個協議,呈現出逐步規範發展的態勢。從長遠而言,國海證券的事件給行業內的人士上了新的一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